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硅基电光调制器基础

硅基电光调制器基础

作者头像
光学小豆芽
发布2020-08-13 10:24:22
6.1K0
发布2020-08-13 10:24:22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硅光技术分享硅光技术分享

这篇笔记整理一下硅光芯片中的电光调制器。最近在做相关的设计,理解还不是很深刻。

调制器的作用是基于一定的物理效应,将信号加载到光信号上。硅是中心材料,不存在Pockell效应(线性电光效应),其Kerr效应比较弱(二次电光效应)。硅基电光调制器所应用的物理效应为等离子体色散效应(plasma dispersion effect),其物理机制是硅的折射率(实部和虚部)都随着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1550nm波长时的关系式如下,

(来自文献1)

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载流子浓度的增加,硅的折射率实部减小、虚部增加,对应于光场的相位减小、损耗增大。

通过设计不同的电学结构,可以达到改变载流子浓度的目的,进而实现相位的改变,实现对光场的调制。典型的电学结构分为三种, 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2)

1)载流子注入型(carrier injection modulator)

在脊形波导两侧进行掺杂,形成PIN结。施加正向电压后,p区的空穴与n区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注入进中间的i区,波导中心i区(光场模式的中心区域)的载流子浓度增加,进而波导的折射率实部减小,虚部增大。由于注入的少数载流子具有一定的扩散长度,折射率发生变化的区域与模场具有较大的交叠,因而该类型调制器的调制效率较高,V_pi*L_pi约为0.03V.cm,调制器的长度只需要几百微米。但是受限于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时间,其调制速率不是很高,只能达到几个GHz。该类型调制器的插损较小。

2) 载流子耗尽型 (carrier depletion modulator)

该类型的波导结构与注入型类似,在脊形波导不同区域进行掺杂,形成PN结。不同的是,此时PN结工作在反偏模式。当施加反偏电压后,PN结内的耗尽区(depletion region)增大,内建电场增强。耗尽区内没有自由载流子,波导的折射率实部增大,虚部减小。由于载流子浓度发生变化的区域比较小,集中在pn结附近的耗尽区,因而该类型调制器的调制效率不高,V_pi*L_pi为2-3V.cm, 典型的调制器长度为2-4mm。但是它的调制速率非常高,可以达到几十个GHz,满足高速高模块的需求。目前基于硅光的光模块产品,都是采用该类型的调制器。另外,由于波导中心区域也进行了掺杂,因而该类型的调制器插损较大,约为4-5dB。

以上两种调制器,只需对脊形波导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掺杂,foundry一般都会提供相应的PDK。由于掺杂浓度不能随意改变,在做器件设计时,能够调整的参数只有掺杂区域的宽度。

3) 载流子积累型(carrier accumulation modulator)

该类型又称为MOS型调制器,在p型区域和n型区域中间生长一层教薄的SiO2, 形成MOS电容(MOS电容的金属对应多晶硅,O为SiO2)。施加电压后,多数载流子聚集在MOS电容的两侧,载流子浓度增加,进而带来折射率的增加。该类型调制器的调制效率较高,V_pi*L_pi约为0.2V.cm,其调制速率也比较高。但是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生长多晶硅以及SiO2薄层,而多晶硅会引入额外的损耗。

简单从几个方面比较下下这三种电学结构构成的调制器,如下图所示,

(圆圈越少,表示相应的参数越小/越低)

这几种电学结构都是典型的半导体器件结构, 两者间可以相互借鉴。

常用的调制器光学结构为Mach-Zehnder干涉器型和微环型。

1) Mach-Zehnder型

典型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整个调制器由分束器、合束器以及两个相移器(可以只在某一臂中存在相移器构成。分束器与合束器也就是50/50分光器(可参看 光芯片中的分束器 )。相移器可以为上述的三种电学结构)。通过调节两臂的电压,改变两路的相位差,从而调节最终的输出光强。上下两臂的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不等臂的目的是为了观测到不同波长的相应。如果等臂长,整个调制器可以工作在较宽的波段。两种情况的透过率曲线如下图所示,不等臂MZI的透过率曲线随着电压的变化会发生平移,而等臂MZI的透过率曲线包络不随电压变化,电压影响的是系统的插损,此时调制器可以工作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

(图片来自文献3)

2)Micro-ring型

微环型调制器的典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1)

当施加电压时,环形波导的折射率发生改变,导致其共振波长发生平移,共振峰附近某一特定波长的强度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达到强度调制的目的,如上右图所示。

微环调制器的尺寸小,功耗低,调制效率高。但是它的工艺容差小,并且对温度敏感,并不适用于实际产品。

以上是对硅基电光调制器基础的简单总结。硅基电光调制器的基本原理比较简单,改变载流子浓度,导致折射率变化,进而影响光场的强度。调制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器件,实际设计时,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考虑。对于高速调制器,还需要对RF电极进行特殊的设计(参看Mach Zehnder电光调制器:集总电极与行波电极)。每一个细节考虑不周全,都可能导致最终的器件性能达不到产品要求。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和不严谨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1. G. T. Reed, et.al., "Silicon optical modulators", Nature Photonics 4, 518(2010)
  2. C.R.Doerr, "Silicon photonic integr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 ", Frontiers in Physics 3,37(2015)
  3. T. Ferroti,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brid III-V on silicon transmitter for high-speed communications", PhD thesis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12-1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学小豆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