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什么是忆阻器?

什么是忆阻器?

作者头像
光学小豆芽
发布2020-08-13 10:40:48
2.3K0
发布2020-08-13 10:40:4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硅光技术分享硅光技术分享

前两天听AI芯片的报告,有位教授提到了基于忆阻器的AI芯片,今早刚好DeepTech深科技里报道了密歇根大学在这方面的进展(基于忆阻器的AI芯片)。借此机会,小豆芽搜集了下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下忆阻器。

忆阻器,英文名为memristor, 该单词由memory+resistor各取一半构成,其同时具备电阻和存储的性能。这个概念最早由UC Berkley的蔡少棠教授在1971年提出。对于四个常用的电路变量电压、电流、电荷与磁通量,彼此之间存在6个关系式,其中有5个关系式分别对应几种常用的电学元件与物理定律:

1)电阻,R=dV/dI

2)电容,C=dq/dU

3) 电感 ,L=dφ/dI

4) 电荷与电流关系,dq=I dt

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V=dφ/dt

唯独缺少的关系式是磁通量和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式,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6%B6%E9%98%BB%E5%99%A8)

据此,蔡教授提出了忆阻值的概念,定义式为

经过一定的化简,可以得到: M(q(t))=V(t)/I(t)。因此,忆阻值M的量纲和电阻相同,它是一种具有电荷记忆功能的非线性电阻。

这一概念提出以后,学术界一直在寻找满足要求的材料与器件。直到2008年,HP公司的研究小组在二氧化钛体系中发现。其器件结构如下图所示,是在两个电极中间为TiO2, 其中左半部分进行掺杂,右半部分未进行掺杂,是一个三明治结构。

(图片来自文献1)

整个系统可以看成两个电阻串联,即R_doped + R_undoped。当外加正向电压时,掺杂离子往右半区域移动,导致R_doped所占的比例增大,导致系统的电阻值降低。当施加反向电压时,R_undoped的比例增大,系统总的电阻值升高。整个系统类似一个滑动变阻器,其电阻值满足,

HP这篇文章的标题是“The missing memristor found”, 非常霸气。

接下来聊一聊忆阻器和AI芯片之间的关系。经典的计算机架构为冯·诺依曼架构,在CPU中,计算处理单元与内存是互相分离的:计算处理单元根据指令从内存中读取数据,数据完成计算处理后,重新存储到内存。随着处理器性能的提升,但是内存访问的速度并没有相应提升,导致处理器可能处于等待数据的状态,其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即所谓的内存墙问题。针对该问题,人们提出了存算融合在一起的类脑计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忆阻器由于存在电荷记忆功能,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典型的基于memristor的神经网络结构为crossbar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文献2)

横纵两个方向的两层金属纳米线构成网状结构,而忆阻器位于金属bar的交叉点,它的功能类似突触(synapse),连接两个神经元。通过配置忆阻器的阻值,crossbar结构可实现矩阵的乘法运算。

以上是对忆阻器的简单介绍,认识比较肤浅,欢迎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 D. Strukov, et.al., "The missing memristor found", Nature 453, 80(2008).
  2. X. Zhang, et.al., "Neuromorphic Computing with Memristor Crossbar", Phys. Status Solidi A 215, 1700875(2018)
  3. 刘东青,“忆阻器及其阻变机理研究进展”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9-0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学小豆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