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Photodiode的结构类型

Photodiode的结构类型

作者头像
光学小豆芽
发布2020-08-14 11:37:36
1.5K0
发布2020-08-14 11:37:3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硅光技术分享硅光技术分享

先前的笔记中介绍过光电探测器,这一篇主要就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的结构类型展开更详细地调研。光电二极管的基本结构是PN结,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参数,人们对PN结结构做了一些设计与改进。

1) PIN型

顾名思义,PIN型在原先的PN结中间添加了一层本征层(intrinsic layer),示意图如下,

(图片来自 http://physicsopenlab.org/2017/04/28/si-pin-photodiode-%CE%B2-detector/)

对于传统的PN结结构,入射光可能在耗尽区外的区域被吸收,所产生的载流子不能有效地被收集,降低了量子效率,限制了PD的响应度;另一方面,在耗尽区之外产生的载流子,如果扩散到耗尽区,这一部分载流子也会对PD的频率带宽产生影响。

增加本征层后,由于本征层的厚度较大,绝大部分入射光在本征层被吸收,提高了PD的响应度;另一方面,较厚的本征层可以降低PD的寄生电容,从而提高PD的频率响应特性。此外,本征层的材料可以与原先的材料不一样,形成一个势垒,这样非耗尽区的载流子更加难以扩散,进一步提高器件的频率特性。

本征层的厚度和面积需要精心设计,一方面厚度和面积增大,光子更容易被吸收,量子效率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厚度增大后,载流子需要更多的时间穿过这一区域,渡跃时间变长,频率特性降低。另外厚度和面积也决定了器件的RC时间常数,进而影响频率响应特性。。这几个参数相互制约,实际设计时需综合考虑,达到较好的器件性能。

2) APD型

雪崩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 从结构上看,比PIN型增加了一层。在本征层和n+层之间,增加了一层较薄的p型层,变为n+pip结构。新加入的p型层就是雪崩区域,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 http://www.globalspec.com/reference/21446/160210/chapter-14-4-1-avalanche-photodiode)

在i区域产生的电子经过p区域时,由于p型层的电场较大,电子被加速,电子与晶格碰撞,产生新的自由电子,如此形成正反馈过程,发生雪崩电离,生成更多的电子。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i区域产生的空穴并没有参与雪崩效应,它仍然是正常达到p+区域。但是在p区由雪崩效应产生的空穴参与了雪崩过程。

雪崩二极管由于有较高的增益,常用于对微弱信号的探测,例如单光子的探测。但是它的工作电压较大,噪声也在雪崩过程中被放大。

3)MSM型

Metal-Semiconductor-Metal, 简称MSM, 该类型的光电二极管并没有PN结结构,而是由两个背对背的肖特基二极管构成,示意图如下,

(图片来自文献1)

外加偏压时,一个肖特基结为正偏,另一个为反偏。反偏的耗尽区宽度增大,正偏的耗尽区宽度减小。逐渐增大电压后,两个耗尽区最终合为一体,整个器件内全部耗尽。光入射时,被材料吸收后产生载流子,载流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正负极漂移形成电流。

MSM型PD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寄生电容低,频率特性好。但是MSM型PD的响应度不如PIN型,因为光只能在金属电极以外的区域被吸收。金属电极结构的正负极相互交错,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 http://www.mdpi.com/1424-8220/10/9/8604/htm)

4) WG型

WG型,也就是基于波导结构的PD。前面几种类型的PD, 光都是从顶层垂直入射的,存在着转换效率与频率响应之间的trade-off。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侧面入射型PD的想法,也就是基于波导结构的PD, 示意图如下,

(图片来自文献2)

对于WG型PD, 载流子只需穿过波导高度方向,渡越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入射光在波导的长度方向被吸收,量子效率可以非常高。利用波导结构,巧妙地将原先互相制约的参数空间分离,最终达到了性能的最优化。

由于光是从波导侧面入射的,而波导横截面的尺寸比较小,因此高效率地将光信号耦合进波导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另外,载流子在波导传播方向分布不均匀,也会影响器件的高功率性能。

利用消逝波耦合的方式(上图b), WG型PD可以集成到光芯片上。芯片上其他区域器件的光信号通过底层波导传输到PD区域,信号通过消逝波耦合逐渐被PD所吸收。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PD结构介绍,这些结构还需结合具体的增益介质材料,形成满足要求的产品。

文章中如果有任何错误和不严谨之处,还望不吝指出!

参考文献:

  1. H. Venghaus, and N. Grote, Fibre Optic Communication: Key Devices
  2. Jeong-Woo Park, Waveguide Photodiode (WGPD) with a Thin Absorption Layer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8-0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学小豆芽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