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Others | 工具还是理论?

Others | 工具还是理论?

作者头像
PyStaData
发布2020-08-21 15:03:35
2480
发布2020-08-21 15:03:3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PyStaDataPyStaData

“把计量和工具学好了,以后写论文就快了。”

本科的时候,周围总是传递着这种信号,学好计量和工具就很有市场。事实也如此,学好技术和工具会带来一些机会,比如大家都忙着上课的时候,你能拥有参与科研和调研项目;遇见心地善良的老师还会给点劳务费,在大家都忙着找兼职要“自食其力”时,课题劳务费给人一种“脑力劳动”的错觉。于是那个时候,很容易认为学好技术和工具,就是做研究该努力的方向。

“在吗?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命令该怎么写?”

硕士后,大家会面临各种作业、Presentation 和做论文,需要计量和 Stata 的地方也多了起来。这时,本科学的东西会有一点先行优势,但是很容易就失去研究的焦点。2019 年上半年,在项目组做了四个月数据管理,9 月份开学后,我总是琢磨着怎么将代码写的美观、简洁和高效,我总是在思考和对比处理一个问题最高效的方式。这样虽然很好,但是很容易失去了研究设计和完成论文这个焦点。

“技术层面的东西可替代性太强了,应该更关注理论框架。”

这是我暑期做研究助理后的感受,这里大家背景多元,化学、计算机、机械等等专业都有,何况在这里内外有那么多学理工科的,劳务费相较经费又几乎可忽略不计,相较文科出生的,代码和数据处理能力简直和人不在一个层级。而且,这时候的项目数据处理往往很难一个人处理,一是任务复杂度高,二是进度要求快,三是数据只是每个人工作中的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让人感到没时间处理数据,技术总是不够用。

“你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什么?你的研究计划是什么?”

这是申请 PhD 时个人陈述离不开的话题。我的研究计划和研究领域是什么?回忆过往的经历,我能够从做过的事情中总结出一条暗线,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实习、助研和调研组成的经历,似乎缺乏一条明晰的线,将它们串成平面。

工具和理论似乎总是处在一种结构性的失衡,在学术能力和科研条件有限的环境下,掌握工具是稀缺的,所以会带来许多机会;但是在更庞大团队中,横向来看,其他专业背景的人、同专业其他的人,总会有人比你更擅长技术,纵向来看,对新技术的把控、学习的热情和精力也会衰退。

所以最好的状态也许是,“目的是工具的导向,工具是目的的支撑”。如果是以做学术为追求,在投入时间学新技术前应该多问问:“对我做研究有什么帮助?能够和我感兴趣的研究话题联系起来吗?”;如果想转行学技术,应该摄入更多计算机、统计和数据科学的知识,注重经济学理论的商业逻辑和实战价值。说到底,还是一个想明白想做什么,注重将经历转化为比较优势的过程。可是这个过程中,总是充满了曲折和诱惑。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8-1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PyStaData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