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C端遇冷,B端触礁,编程教育何时才能真正摘下“小众”标签?

C端遇冷,B端触礁,编程教育何时才能真正摘下“小众”标签?

作者头像
镁客网
发布2020-08-28 16:53:26
5530
发布2020-08-28 16:53:2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镁客网镁客网

编程教育的推行,缺少一个核心驱动力,也亟需引领者的出现。

策划&撰写:韩璐

“新时代的文盲标准就是不会编程”、“现在很多中小学已经把编程纳入必学科目,初高中自主招生考试都会优先录取会编程的孩子”……随着这样类似的信息越来越多,现如今的“编程”在家长眼中就如同过去“奥数”一般的存在。

编程教育,一个集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赛道

什么是编程教育?这是一个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的教育模式。

就落地形式而言,编程教育分为纯软件模式和软硬结合模式,前者利用可视化图形编程来达到对孩子逻辑模式等方面的锻炼,后者多借助于模块化设计的机器人零部件,孩子可以自由进行搭建,继而利用相关开发软件,为机器人设置动作顺序并完成相应任务。

编程教育在国际上早已存在,只不过在近几年,编程教育才在国内盛行。这一切的开始得追溯到2017年由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

自此之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有关于“编程教育”的新政策。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高中“新课标”,强调在信息技术学科方面,大幅提升在编程、计算、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空间安全等知识面要求;2019年,教育部发布《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学。

依据《2017开发者技能报告》的统计数据,少儿编程教育渗透率在中国为0.96%,而美国接近45%。这一数据,一方面揭露了我国在少儿编程教育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也给那些资本家、创业者展示了国内市场的空缺。

在政策的明确指引,以及市场规模的引诱下,大量资本也开始涌入编程教育赛道,其中尤以2018年最为风光。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8年,涉及少儿编程的融资事件就不下于50起,投融资规模超过20亿元。

彼时,仅上半年就有34家编程教育公司注册成立,平均5.5天就有一家新的公司出现。与此同时,诸如索尼、作业盒子等既有科技公司、互联网教育公司也相继踏入编程教育赛道,伴着那些由乐高、大疆、Makeblock等公司举办的大小型全国、国际赛事,编程教育赛道可谓热闹。

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然而在这热火朝天的背后,随着进入2019年,第一波“寒潮”也踏步走近。

C端遇冷,B端触到天花板,编程教育两面“受苦”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2019年,国内市场上已经有关编程教育的公司已经不下340家,其中一些发展较早的玩家在融资方面更是不断向前推进。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我们看到的是编程教育领域融资事件的锐减。

有数据显示,2019年编程教育赛道的融资事件仅为2018年的一半,最少的时候,一个月仅发生1起融资事件,且获得融资的企业多为A轮之后的头部玩家,天使轮和Pre-A轮的早期项目已鲜有融资,即使融资,金额也较低,这一情况也延续到了今年。

与此同时,依据亿欧智库统计于去年10月份发布的数据,我国少儿编程的渗透率约为1.2%。而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于今年进行的统计,我国少儿编程的市场渗透率为1.5%。从2017年的0.96%到2019年的1.2%,再到2020年中的1.5%,虽然增长速度变快了些,但对于一个上至国家层面、下至高校机构等皆提倡大力推动的产业而言,还是有些慢了。

投融资方面不是很景气,编程教育在市场落地上也有点“节节败退”。

编程教育企业在落地的时候有两大方向,面向高校、培训机构等B端客户群体,公司会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面向市场规模更大的C端消费级群体,编程教育公司主要有两种打法,一种是通过线上或线下第三方门店直接向消费者出售产品,另一种则是自建或是通过加盟的方式拓展线下培训机构。

与很多新兴产品一样,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产业,在市场教育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启的前提下,面临获客成本高、复购率低等问题的编程教育在C端消费者市场的初探并不是很顺利。相比之下,因为政策的推行和引导,相对重视编程教育的学校,以及抓住编程教育市场风口的培训机构则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以学校为例,自201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浙江、江苏等地陆陆续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包括编程教育在内的STEAM教育的落地。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学校总计约48万所,可见市场体量之大。

然而现实情况中,更多高校对于编程教育的态度并不是很看重,有些学校虽然采购了相应的编程教育设备,亦或是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室,编程教育在其中依旧被归纳于“兴趣”一列,只是作为“选修课”而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的编程教育中,依旧存在“教育者对AI认知不清晰”的现象,这也为编程教育在学校的推行增添了一些难度。

“编程机器人市场目前现状是C端市场尚早,B端属关系型业务市场,且容量有限。”晓卓智能机器人创始人兼CEO胡作曾这样告诉媒体。

2020年了,编程教育何时能够真正“大众化”?

距离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经过去了3年。就目前而言,编程教育相关公司的大部分目光放置在国内一、二线城市,该市场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也是在开设编程相关课程上较为积极的,除了日常作业,也会带着学生参加一些机器人竞赛,做到学以致用。

然而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并不占大多数,更多的孩子在结束课程学习之后往往“只学不用”。以编程机器人为例,用清华机械系张文增教授的话来说,降低了一些门槛的编程机器人虽然让没有接触过工程设计的孩子有了接触的可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认为所谓的编程机器人即是平台上的一些简单表面上的创意设计,开源性不够,与现实中机器人的开发脱节严重,而在一些高级别的机器人比赛,需要的是真正的创新能力。

截止目前,编程教育的推广也正在渗透三、四线城市,而镁客网通过采访发现,不少新手妈妈在孩子一两周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编程教育,有的甚至已经对相关机构做了一番考察。从群体受面来看,编程教育的知名度正摆脱“小众”,逐步普及。但是落实到用户群体中,还是相对“小众”的。

为什么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编程教育,依旧还是一个呈现分散化、带着“小众”标签的赛道?

· 标准混乱,师资缺乏

前面也说道,当前市面上有很多编程教育相关公司,他们的产品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套完备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软硬件产品、教材等等。但是与智能家居发展初期一样,这些产品和教材中的标准体系是不一致的,从而导致行业内至今未出现统一权威的参考标准,致使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这并不利于用户对编程教育形成完备的认知。

长此以往,这一现象并不利于用户对编程教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正确的认知。继续恶性循环下去,被业内认定为真正市场爆发点的C端消费者群体或是将编程教育拒之门外,或是破罐子破摔,让这一市场不受管束的野蛮生长下去。

与此同时,如同语数外教育需要特定老师一样,编程教育的老师在AI、编程知识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储备。然而现实中,那些具备相应知识储备的程序员多是走进企业、高校实验室,这也导致市场对于“师资力量”的迫切。

· 与学业脱钩

前面也说道,政策对于“编程教育”是偏爱的,但在具体的落实措施上,教育体系目前的主流做法依旧停留在开设相应的“兴趣班”,开展相应的素质教育。但在这其中,还缺少那么一点“驱动力”,这一驱动力需要能够让学校足够重视编程教育,也要让家长意识到编程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这一点,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挂钩学业”。目前,语数英等这类文化课依旧是国内学校、家长的第一关注重点,其次是艺术类课程,最后才会是于学分无甚作用的编程教育。在他们的眼中,编程更多时候只能作为一种“兴趣”,并不能作为有助于升学的“重点”。

如何改变这种观念,让编程教育拿掉小众标签?如何让学校、家长真正重视起编程教育,从而推动国内智能教育项目的前进?这需要教育体系作出相应的扶持。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8-2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镁客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编程教育,一个集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赛道
  • C端遇冷,B端触到天花板,编程教育两面“受苦”
  • 2020年了,编程教育何时能够真正“大众化”?
    • · 标准混乱,师资缺乏
      • · 与学业脱钩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小微
      腾讯云小微,是一套腾讯云的智能服务系统,也是一个智能服务开放平台,接入小微的硬件可以快速具备听觉和视觉感知能力,帮助智能硬件厂商实现语音人机互动和音视频服务能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