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什么是【分析】的目的

什么是【分析】的目的

作者头像
彭华盛
发布2020-10-27 10:08:25
5810
发布2020-10-27 10:08:2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运维之路运维之路

梳理一下最近工作上一些数据分析场景的思考,主要是对数据分析目的认识。

场景一:年中,用仪表盘、表格等图表元素给同事做了一份数据报告,将这份报告提供给相关干系人看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 报告缺乏一个“故事”或“主题”引导,用户很难独立的get到做这份报告同事想表达的信息。
  • 报告提供的信息中,很多都是陈述性的信息,无法产生洞察性或决策性的价值。
  • 采用仪表盘的元素,看起来可视化效果还好,但会不会只是传递出数据而非信息?

场景二:年中写了一份效能分析报告,原本打算用类BI的方式提供,不过后来看这份报告的用户要求提供类似信息图的方式。信息图与BI的方式,从表现上看,信息图通常有一个故事或主线在里面,有一些描述性的内容,而BI通常是纯数据可视化,即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场景三:今天,看了一同事提的一份运维数据分析可视化看板的需求,有5点内容,其中有2大点是陈述性、概况性的信息。第一反映是这2点需求是为了“凑信息”,沟通过程中,的确有这样的背景,回顾以往的一些可视化信息中这类情况极为普遍,很多前端的信息看似不错,实则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比如我们的大屏,看板等等。

对于上面三个场景涉及的数据分析目的,下面引用《数据分析即未来》的观点做个总结。书中对“分析”作了一个定义:分析是一种全面的、基于数据驱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尝试对这个定义做一些理解:从定义中后半部分的关键字“解决问题”说明了价值,“策略和方法”说明了面向过程,说明“分析”是对数据进行理解、解释、预测,以达到洞察、决策、执行的目的。“洞察、决策、执行”的目的可能有点抽象,书中总结了4点分析目的可以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指导。

1、分析是关于改善结果的活动。

我们通过分析来理解、描述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分析获得洞察力与执行决策,以推动优化或变革,如果分析既不推动变化也不产生成果,那分析就没有多大意义,结果充其量就只是有趣。分析结果是否对改变现状有某种效果,是衡量分析是否有价值的试金石。所以,在上面的场景三中,2点陈述性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实际受理某项分析需求时,可以考虑评估以下三个可分析的特征:

  • 对未知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以达到预测性、优化性的结果。
  • 存在一个现实中待解决的问题,既紧迫又可分解。
  • 具备完整、统一的数据视图。

2、分析是关于创造价值的活动。

价值一词,我们可以考虑借鉴价值主张的模型,即解决痛点或收获期望。从分析项目或需求来说,即要达到实现“交付、沟通和认可”项目或需求价值的承诺。书中提出分析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工作,是利用分析生命周期的方法来实现分析的目的。分析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比如投资回报(ROI),降低风险,提前预测潜在问题,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等

3、分析是关于发现的活动

相比商业智能(BI),BI是关于对认知可知的事物的描述或概述,分析则是帮助我们探索未知事物。分析的力量的魅力是它支持我们对未知的探索,它引导我们利用推理和理解能力来挖掘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发现关联关系。这一点是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去思考的点。

4、分析是关于促成变革的活动

通常人们都不太喜欢改变,这点在推进工具应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尤其明显。理想情况下,是在推进改变过程中,组织和流程有相应的变化,管理决策层能够亲自参与,促成相关方能够协同工作。但现实中,多少还是无法如此如意,这时可以考虑结合一些现有的工作机制来推动,比如在运维领域的生产事件驱动。

END。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10-1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运维之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腾讯云 BI
腾讯云 BI(Business Intelligence,BI)提供从数据源接入、数据建模到数据可视化分析全流程的BI能力,帮助经营者快速获取决策数据依据。系统采用敏捷自助式设计,使用者仅需通过简单拖拽即可完成原本复杂的报表开发过程,并支持报表的分享、推送等企业协作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