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Binder纯理论分析

Binder纯理论分析

作者头像
Rouse
发布2021-01-24 22:25:19
7160
发布2021-01-24 22:25:1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ndroid补给站Android补给站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会来深入认识一下Android中的Binder机制。

今天的主要是来对Binder做一个较全面的介绍,为之后的深入分析做一个预热准备。

Linux IPC

首先BinderAndroid中的一种独有的跨进程通信方式,简称IPC。它是专门为Android平台设计的。

那为什么要设计出Binder这个烦人的东西呢?我们都知道Android是基于Linux系统进行演变过来的,所以理应也能直接使用LinuxIPC通信方式。

所以在理解Binder的设计初衷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Linux系统中现有的IPC通信方式。

Linux现有的IPC通信方式有6种:

  1. 管道
  2. 信号量
  3. 信号
  4. 共享内存
  5. 消息队列
  6. socket

管道

英文为pipe,在Linux中它的本质是一个文件系统,通过一个进程以写的方式打开文件,另一个进程以读的方式进行打开文件,通过这样读写的方式,实现了进程间的通信。

只不过该文件是位于Linux内存中,所以操作管道就是以文件的方式操作Linux内存缓存区。

由于管道是通过读写文件的方式进行运作的,所以它需要进行两次数据的拷贝;分别是copy_form_user从写进程拷贝到文件内存缓存区,再通过copy_to_user从文件缓存区拷贝到读进程中。

同时管道还有大小限制,默认为4k,一旦写入端超过大小限制,管道将会阻塞。

信号量

主要作用于进程间的资源互斥访问,通过PV两种操作等待与发送信号。

P(sv):如果sv的值大于零,就给它减1;如果它的值为零,就挂起该进程的执行 V(sv):如果有其他进程因等待sv而被挂起,就让它恢复运行,如果没有进程因等待sv而挂起,就给它加1.

所以信号量主要是用来解决多个进程对同一资源的竞争问题,类似于多线程的同步锁。

信号

Linux中定义的一种软中断,有64种,分为可靠信号与不可靠信号,多用于消息传递与通知,不适合传递信息。

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顾名思义,允许不同的进程访问同一块内存地址空间,它也需要进行两次数据拷贝操作,分别是将数据拷贝到共享内存中,又从共享内存中间将数据拷贝出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内存是不提供同步机制。

意思就是说,在其中一个进程进行写操作时,并不能放在另一进程进行读操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共享内存一般都与前面说的信号量一起使用。

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通过一个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生消息块的方式进行通信,它与管道非常类似,都需要发送与接收,数据拷贝两次。

不同点是

  1. 消息队列可以防止同步与阻塞问题。
  2. 消息队列的接收方可以进行选择性接收。
  3. 发送的消息块有最大限制

socket

Linux中的socket是基于C/S架构的,传输效率低,多用于跨网络与跨设备的通信。

Android底层使用socket来进行initzygote等进程间的通信。

最后简单的来看一张图来了解在Linux中不同进程中的通信过程。

所以通过上面的分析,Linux现有的几种IPC通信方式都不是很适合Android间的进程通信。

例如管道、共享内存与消息队列都需要拷贝两次数据,同时有的还会存在阻塞与同步问题;另外的信号、信号量与socket由于使用场景的原因,都不适合用于Android中快速的进程间的数据通信。

Binder

那么Binder通信方式是怎么样的呢?

Binder本身是基于C/S架构的,层次分明,架构稳定,同时Binder内部只需使用一次数据拷贝操作,就能达到进程间数据的通信;另外Binder还支持鉴别用户进程的Uid,为Android提供身份的验证。

我们先来通过一张图来简单看下基于Binder的进程通信过程

Binder数据通信流程是,将数据从client端拷贝到内核空间,在内核空间中会提前通过mmap方式建立与server端的内存地址映射,通过内存地址映射server端可以直接访问内核空间中的数据,从而避免将数据拷贝到server端,提高进程间的通信速度。

在整个通信的过程中主要做的事情是:

  1. 通过/dev/binder打开binder驱动
  2. 通过mmap建立内存地址映射
  3. 通过ioctlbinder驱动交互,进行数据传输
  4. client使用BpBindertransact方法进行事务请求
  5. server使用BBinderonTransact方法来接收相应的事务

由于Android中主要使用Binder来进行service的注册与获取,所以为了更好的管理service的注册,使用了ServiceManager来进行统一管理service的注册。

service的注册过程中ServiceManager就相当于server端,内部开启loop循环,不断接收消息将注册的service保存到注册表svclist中。

最终关于Binder的整个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clientserver位于应用层,ServiceManager位于用户空间,binder驱动位于内核空间。

对于开发者来说,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是透明的,我们只需关注应用层clientserver的实现,就可以方便的使用Binder的通信机制。

以上是对Binder的一个理论分析,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将结合源码来分析service的注册过程,从而探索Binder的整个工作流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1-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ndroid补给站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Linux IPC
    • 管道
      • 信号量
        • 信号
          • 共享内存
            • 消息队列
              • socket
              • Binder
              相关产品与服务
              消息队列 CMQ 版
              消息队列 CMQ 版(TDMQ for CMQ,简称 TDMQ CMQ 版)是一款分布式高可用的消息队列服务,它能够提供可靠的,基于消息的异步通信机制,能够将分布式部署的不同应用(或同一应用的不同组件)中的信息传递,存储在可靠有效的 CMQ 队列中,防止消息丢失。TDMQ CMQ 版支持多进程同时读写,收发互不干扰,无需各应用或组件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