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重学数据结构和算法(二)之二叉树、红黑树、递归树、堆排序

重学数据结构和算法(二)之二叉树、红黑树、递归树、堆排序

作者头像
六月的雨
发布2021-03-04 10:13:47
3920
发布2021-03-04 10:13:47
举报

目录

    • 二叉树
      • 如何表示(或者存储)一棵二叉树
      • 二叉树的遍历
    •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
      • 二叉查找树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 二叉查找树和散列表
    • 红黑树
      • 平衡二叉查找树
      • 如何定义一棵“红黑树”?
      • 为什么说红黑树是“近似平衡”的?
    • 递归树分析算法复杂度
      • 递归树与时间复杂度分析
    • 堆排序

最近学习了极客时间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很有收获,记录总结一下。 欢迎学习老师的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peiniwan/Arithmetic

树是无向、连通的无环图。

“高度”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从下往上度量,比如我们要度量第 10 层楼的高度、第 13 层楼的高度,起点都是地面。所以,树这种数据结构的高度也是一样,从最底层开始计数,并且计数的起点是 0。 “深度”这个概念在生活中是从上往下度量的,比如水中鱼的深度,是从水平面开始度量的。所以,树这种数据结构的深度也是类似的,从根结点开始度量,并且计数起点也是 0。 “层数”跟深度的计算类似,不过,计数起点是 1,也就是说根节点的位于第 1 层。

二叉树

如何表示(或者存储)一棵二叉树

一种是基于指针或者引用的二叉链式存储法 一种是基于数组的顺序存储法。 链式存储法 每个节点有三个字段,其中一个存储数据,另外两个是指向左右子节点的指针。我们只要拎住根节点,就可以通过左右子节点的指针,把整棵树都串起来。这种存储方式我们比较常用。大部分二叉树代码都是通过这种结构来实现的

基于数组的顺序存储法 把根节点存储在下标 i = 1 的位置,那左子节点存储在下标 2 * i = 2 的位置,右子节点存储在 2 * i + 1 = 3 的位置。以此类推,B 节点的左子节点存储在 2 * i = 2 * 2 = 4 的位置,右子节点存储在 2 * i + 1 = 2 * 2 + 1 = 5 的位置。

二叉树的遍历

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写递归代码的关键,就是看能不能写出递推公式,而写递推公式的关键就是,如果要解决问题 A,就假设子问题 B、C 已经解决,然后再来看如何利用 B、C 来解决 A。所以,我们可以把前、中、后序遍历的递推公式都写出来。

二叉树遍历的时间复杂度 从我前面画的前、中、后序遍历的顺序图,可以看出来,每个节点最多会被访问两次,所以遍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跟节点的个数 n 成正比,也就是说二叉树遍历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

二叉查找树要求,在树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其左子树中的每个节点的值,都要小于这个节点的值,而右子树节点的值都大于这个节点的值。 叉查找树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动态数据集合的快速插入、删除、查找操作。不需要有序

1.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操作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Tree {
  private Node tree;

  public Node find(int data) {
    Node p = tree;
    while (p != null) {
      if (data < p.data) p = p.left;
      else if (data > p.data) p = p.right;
      else return p;
    }
    return null;
  }
}

2. 二叉查找树的插入操作 二叉查找树的插入过程有点类似查找操作。新插入的数据一般都是在叶子节点上,所以我们只需要从根节点开始,依次比较要插入的数据和节点的大小关系。

public void insert(int data) {
  if (tree == null) {
    tree = new Node(data);
    return;
  }

  Node p = tree;
  while (p != null) {
    if (data > p.data) {
      if (p.right == null) {
        p.right = new Node(data);
        return;
      }
      p = p.right;
    } else { // data < p.data
      if (p.left == null) {
        p.left = new Node(data);
        return;
      }
      p = p.left;
    }
  }
}
二叉查找树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中序遍历二叉查找树,可以输出有序的数据序列,时间复杂度是 O(n),非常高效。因此,二叉查找树也叫作二叉排序树。 看图2 查找、插入、删除等很多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跟树的高度成正比

图中第一种二叉查找树,根节点的左右子树极度不平衡,已经退化成了链表,所以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 O(n)。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个最理想的情况,二叉查找树是一棵完全二叉树(或满二叉树)。这个时候,插入、删除、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从我前面的例子、图,以及还有代码来看,不管操作是插入、删除还是查找,时间复杂度其实都跟树的高度成正比,也就是 O(height)。既然这样,现在问题就转变成另外一个了,也就是,如何求一棵包含 n 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 树的高度就等于最大层数减一,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转换成层来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包含 n 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中,第一层包含 1 个节点,第二层包含 2 个节点,第三层包含 4 个节点,依次类推,下面一层节点个数是上一层的 2 倍,第 K 层包含的节点个数就是 2^(K-1)。 平衡二叉查找树的高度接近 logn,所以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比较稳定,是 O(logn)。

二叉查找树和散列表

散列表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可以做到常量级的 O(1),非常高效。而二叉查找树在比较平衡的情况下,插入、删除、查找操作时间复杂度才是 O(logn),相对散列表,好像并没有什么优势,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二叉查找树呢?

第一,散列表中的数据是无序存储的,如果要输出有序的数据,需要先进行排序。而对于二叉查找树来说,我们只需要中序遍历,就可以在 O(n) 的时间复杂度内,输出有序的数据序列。

第二,散列表扩容耗时很多,而且当遇到散列冲突时,性能不稳定,尽管二叉查找树的性能不稳定,但是在工程中,我们最常用的平衡二叉查找树的性能非常稳定,时间复杂度稳定在 O(logn)。

第三,笼统地来说,尽管散列表的查找等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常量级的,但因为哈希冲突的存在,这个常量不一定比 logn 小,所以实际的查找速度可能不一定比 O(logn) 快。加上哈希函数的耗时,也不一定就比平衡二叉查找树的效率高。

第四,散列表的构造比二叉查找树要复杂,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比如散列函数的设计、冲突解决办法、扩容、缩容等。平衡二叉查找树只需要考虑平衡性这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比较成熟、固定。

最后,为了避免过多的散列冲突,散列表装载因子不能太大,特别是基于开放寻址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不然会浪费一定的存储空间。

红黑树

平衡二叉查找树

平衡二叉树的严格定义是这样的:二叉树中任意一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相差不能大于 1。从这个定义来看,上一节我们讲的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其实都是平衡二叉树,但是非完全二叉树也有可能是平衡二叉树。

很多平衡二叉查找树其实并没有严格符合上面的定义(树中任意一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相差不能大于 1),比如我们下面要讲的红黑树,它从根节点到各个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有可能会比最短路径大一倍。

平衡二叉查找树中“平衡”的意思,其实就是让整棵树左右看起来比较“对称”、比较“平衡”,不要出现左子树很高、右子树很矮的情况。这样就能让整棵树的高度相对来说低一些,相应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的效率高一些。

AVL树不存在变色的问题,只有左旋转、右旋转这两种操作。

如何定义一棵“红黑树”?

新加入的就是红节点 漫话 红黑树的英文是“Red-Black Tree”,简称 R-B Tree。 顾名思义,红黑树中的节点,一类被标记为黑色,一类被标记为红色。除此之外,一棵红黑树还需要满足这样几个要求:

  • 根节点是黑色的;
  • 每个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NIL),也就是说,叶子节点不存储数据;
  • 任何相邻的节点都不能同时为红色,也就是说,红色节点是被黑色节点隔开的;
  • 每个节点,从该节点到达其可达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这里的第二点要求“叶子节点都是黑色的空节点”,稍微有些奇怪,它主要是为了简化红黑树的代码实现而设置的,下一节我们讲红黑树的实现的时候会讲到。这节我们暂时不考虑这一点,所以,在画图和讲解的时候,我将黑色的、空的叶子节点都省略掉了。
为什么说红黑树是“近似平衡”的?

平衡二叉查找树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二叉查找树因为动态更新导致的性能退化问题。所以,“平衡”的意思可以等价为性能不退化。“近似平衡”就等价为性能不会退化的太严重。

红黑树的高度不是很好分析,我带你一步一步来推导。 首先,我们来看,如果我们将红色节点从红黑树中去掉,那单纯包含黑色节点的红黑树的高度是多少呢? 红色节点删除之后,有些节点就没有父节点了,它们会直接拿这些节点的祖父节点(父节点的父节点)作为父节点。所以,之前的二叉树就变成了四叉树。

前面红黑树的定义里有这么一条:从任意节点到可达的叶子节点的每个路径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我们从四叉树中取出某些节点,放到叶节点位置,四叉树就变成了完全二叉树。所以,仅包含黑色节点的四叉树的高度,比包含相同节点个数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还要小。 完全二叉树的高度近似 log2n,这里的四叉“黑树”的高度要低于完全二叉树,所以去掉红色节点的“黑树”的高度也不会超过 log2n。 我们现在知道只包含黑色节点的“黑树”的高度,那我们现在把红色节点加回去,高度会变成多少呢? 从上面我画的红黑树的例子和定义看,在红黑树中,红色节点不能相邻,也就是说,有一个红色节点就要至少有一个黑色节点,将它跟其他红色节点隔开。红黑树中包含最多黑色节点的路径不会超过 log2n,所以加入红色节点之后,最长路径不会超过 2log2n,也就是说,红黑树的高度近似 2log2n。 所以,红黑树的高度只比高度平衡的 AVL 树的高度(log2n)仅仅大了一倍,在性能上,下降得并不多。这样推导出来的结果不够精确,实际上红黑树的性能更好。

为什么工程中都喜欢用红黑树,而不是其他平衡二叉查找树呢? AVL 树是一种高度平衡的二叉树,所以查找的效率非常高,但是,有利就有弊,AVL 树为了维持这种高度的平衡,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每次插入、删除都要做调整,就比较复杂、耗时。所以,对于有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的数据集合,使用 AVL 树的代价就有点高了。 红黑树只是做到了近似平衡,并不是严格的平衡,所以在维护平衡的成本上,要比 AVL 树要低。 红黑树是一种平衡二叉查找树。它是为了解决普通二叉查找树在数据更新的过程中,复杂度退化的问题而产生的。红黑树的高度近似 log2n,所以它是近似平衡,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logn)。

递归树分析算法复杂度

借助递归树来分析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递归的思想就是,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来求解,然后再将小问题分解为小小问题。这样一层一层地分解,直到问题的数据规模被分解得足够小,不用继续递归分解为止。 如果我们把这个一层一层的分解过程画成图,它其实就是一棵树。我们给这棵树起一个名字,叫作递归树

递归树与时间复杂度分析

每一层归并操作消耗的时间总和是一样的,跟要排序的数据规模有关。我们把每一层归并操作消耗的时间记作 n。 现在,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棵树的高度 h,用高度 h 乘以每一层的时间消耗 n,就可以得到总的时间复杂度 O(n∗h)。 归并排序递归树是一棵满二叉树。我们前两节中讲到,满二叉树的高度大约是 log2​n,(第 K 层包含的节点个数就是 2^(K-1)) 所以,归并排序递归实现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logn)。

接下来我会通过三个实际的递归算法,带你实战一下递归的复杂度分析。学完这节课之后,你应该能真正掌握递归代码的复杂度分析。

实战一:分析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我们还是取 k 等于 9,也就是说,每次分区都很不平均,一个分区是另一个分区的 9 倍。如果我们把递归分解的过程画成递归树,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排序的过程中,每次分区都要遍历待分区区间的所有数据,所以,每一层分区操作所遍历的数据的个数之和就是 n。我们现在只要求出递归树的高度 h,这个快排过程遍历的数据个数就是 h∗n ,也就是说,时间复杂度就是 O(h∗n)。

实战二:分析斐波那契数列的时间复杂度

int f(int n) {
  if (n == 1) return 1;
  if (n == 2) return 2;
  return f(n-1) + f(n-2);
}

每次分解之后的合并操作只需要一次加法运算,我们把这次加法运算的时间消耗记作 1。所以,从上往下,第一层的总时间消耗是 1,第二层的总时间消耗是 2,第三层的总时间消耗就是 2^n。依次类推,第 k 层的时间消耗就是 2^k−1,那整个算法的总的时间消耗就是每一层时间消耗之和。

如果路径长度都为 n,那这个总和就是 2^n−1。

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介于上面之间。虽然这样得到的结果还不够精确,只是一个范围,但是我们也基本上知道了上面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数级的,非常高。

实战三:分析全排列的时间复杂度

如何把 n 个数据的所有排列都找出来 如果我们确定了最后一位数据,那就变成了求解剩下 n−1 个数据的排列问题。而最后一位数据可以是 n 个数据中的任意一个,因此它的取值就有 n 种情况。所以,“n 个数据的排列”问题,就可以分解成 n 个“n−1 个数据的排列”的子问题。

假设数组中存储的是1,2, 3...n。 f(1,2,...n) = {最后一位是1, f(n-1)} + {最后一位是2, f(n-1)} +...+{最后一位是n, f(n-1)}。

// 调用方式:
// int[]a = a={1, 2, 3, 4}; printPermutations(a, 4, 4);
// k表示要处理的子数组的数据个数
public void printPermutations(int[] data, int n, int k) {
  if (k == 1) {
    for (int i = 0; i < n; ++i) {
      System.out.print(data[i] + " ");
    }
    System.out.println();
  }

  for (int i = 0; i < k; ++i) {
    int tmp = data[i];
    data[i] = data[k-1];
    data[k-1] = tmp;

    printPermutations(data, n, k - 1);

    tmp = data[i];
    data[i] = data[k-1];
    data[k-1] = tmp;
  }
}

堆排序

  • 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apSort heapSort = new HeapSort();
        int[] array = {19, 8, 27, 6, 35, 14, 3, 12, 1, 0, 9, 10, 7};
        //{35, 8, 27, 6, 19, 14, 3, 12, 1, 0, 9, 10, 7}
        System.out.println("Before heap:");
        heapSort.printArray(array);

        heapSort.heapSort(array);

        System.out.println("After heap sort:");
        heapSort.printArray(array);
    }

    //(1)
    public void heapSort(int[] array) {
        buildMaxHeap(array);//建立最大堆
        for (int i = array.length - 1; i >= 1; i--) {
            //最大的在0位置,那么开始沉降,这样每交换一次最大的值就丢到最后了
            exchangeElements(array, 0, i);
            //继续获取0位置最大值,将第一次排序后到了最后面的最大值排除
            //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
            //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maxHeap(array, i, 0);
        }
    }

    //(2)建立最大堆
    private void buildMaxHeap(int[] array) {
        if (array == null || array.length <= 1) {
            return;
        }
        int half = (array.length - 1) / 2;//从一半开始,6
        for (int i = half; i >= 0; i--) {
            maxHeap(array, array.length, i);
        }
    }

    private void maxHeap(int[] array, int heapSize, int index) {//index堆头
        int left = index * 2 + 1;
        int right = index * 2 + 2;
        int largest = index;
        //三者找最大值
        if (left < heapSize && array[left] > array[index]) {
            largest = left;
        }
        if (right < heapSize && array[right] > array[largest]) {
            largest = right;
        }
        if (index != largest) {
            exchangeElements(array, index, largest);
            //继续构造下面的大堆
            maxHeap(array, heapSize, largest);
        }
    }

    //(3)换位置
    public void exchangeElements(int[] array, int index1, int index2) {
        int temp = array[index1];
        array[index1] = array[index2];
        array[index2] = temp;
    }


    publ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ay) {
        System.out.print("{");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
            if (i < array.length - 1) {
                System.out.print(", ");
            }
        }
        System.out.println("}");
    }
}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1-03-01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二叉树
      •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
        • 红黑树
          • 递归树分析算法复杂度
            • 堆排序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