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科技骗局10:1967年贝尔发现脉冲星被导师窃取诺奖

科技骗局10:1967年贝尔发现脉冲星被导师窃取诺奖

作者头像
秦陇纪
发布2021-04-22 11:18:25
1.8K0
发布2021-04-22 11:18:2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科学Sciences

人类科技史、金融史、战争史上不乏骗局,从古代到今天、估计未来一直都会有。虚假的证据、论文、技术、产品层出不穷,许多名人、学者、专家深陷“造假门”、“欺骗门”、“剽窃门”等不端行为。种种恶行像警钟一样告诫后来者——科研没有捷径。严谨的科研,需要多一点认真与负责,多一点复现和普及。如果不能复现、质疑、讨论、普及,那将被个别人利用或作恶。国内外的科技骗局还时不时在上演,虽然未被曝光、没有广泛传播的不为人知,但很多被广泛报道的事件轰动一时,令世人震惊。下面罗列一些典型的著名骗局。

10 | 1967年贝尔发现脉冲星被导师窃取诺奖

被遗忘的脉冲星发现者——诺贝尔委员会的性别歧视案。1967年8月8日,剑桥射电天文台的女研究生苏珊·乔斯林·贝尔在长长的记录纸带上发现一个奇怪的“干扰”信号。直到11月28日,贝尔才成功地记录下这个射电源的节奏:它每隔1.33秒向地球发出一个脉冲。她的导师休伊什认为这有可能是地外文明——外星“小绿人”——发出的信号。可进一步观测表明,那是一种新型的天体。这个天体发出脉冲的频率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贝尔在过去的观测资料中又找出了3个脉冲星。1968年2月,贝尔和休伊什联名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脉冲星的发现,认为脉冲星就是物理学家预言的中子星。这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可是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却只戴在导师休伊什的头上,贝尔竟被完全忽略了。诺贝尔委员会的这一行为受到很多科学家的指责,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著名的丑闻

图18:脉冲星之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乔瑟琳•贝尔

【脉冲星是什么?】

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有很多特点都超出人类的想象,甚至可以用惊人来描述,脉冲星的密度大、温度高、压力大、磁场强,已经超出科学家们的认知,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脉冲星是宇宙最为神秘的天体,科学家对于脉冲星的兴趣甚至大过黑洞,研究脉冲星也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例如,验证爱因斯坦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验证科学家预测的更多的脉冲星的存在。

1967年,乔瑟琳·贝尔(Jocelyn Bell)博士在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狐狸星座有一颗星会发出一种周期性的电波、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起初还以为是外星人发来的信号,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陆续发现数个同样的脉冲信号。后来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确认这是一类新的未知天体。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就把它命名为脉冲星。后来为了纪念真正的发现者,这颗脉冲星被命名为贝尔脉冲星CP 1919。

时至今日,人类发现第一颗脉冲星已过去54年。1967年10月的一个夏日,剑桥大学射电天文台正在进行星空无线电信号流量变化研究,即射电闪烁,负责执行望远镜观测和数据分析的科研人员是乔瑟琳•贝尔 (Jocelyn Bell),一位来自爱尔兰的24岁女博士研究生。她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大量并纷乱的记录纸带上仔细摸索射电闪烁信号的特征,这是太阳系带电介质干扰星空无线电传播的结果,其流量呈现出秒量级的准周期变化。此现象可以类比于“天上的星星在眨眼”,这源于地球大气层扰动引发的光学波段的闪烁。然而,贝尔偶然察觉到一个奇怪而且周期极其规则的“干扰”信号——每隔1.33秒的精准时间的脉冲信号。这令她十分诧异,难道宇宙的“心电图”存在“人为故意”的钟表准时效应?

得知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观测分析,她的导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安东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教授猜想这可能是外星“小绿人”发出的摩尔斯电码,在向地球呼叫。然而,进一步查找观测数据表明,这个脉冲信号的频率极其精确;接下来,贝尔和同事又发现不同天区的另外3个周期各异的脉冲信号源;所以这排除了外星人信号,因为不可能有三个“小绿人”在不同方向、同时向地球发射不同的脉冲信号。再经过射电望远镜的色散测量,贝尔给出脉冲星距离地球大约是几万光年,这意味着脉冲信号源于银河系起源的天体。经过一番努力,贝尔和休伊什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脉冲星发现的论文,并认为脉冲星就是物理学家预言的超级致密的中子星(也许是夸克星或其它核物态致密星)。消息很快轰动了世界科学界,这是不曾奢望而极其意外的发现,堪称是20世纪的一个重大发现,为天文学和天体物理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对现代物理学的验证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被誉为20世纪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另三个发现是:星际分子,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脉冲星有什么特点?】

1.小得出奇

脉冲星无例外地都是很小的,它的典型直径只有10公里,也就是说,小小中子星的“腰围”只有30多公里,相当于一辆汽车以普通速度行驶1小时的距离。可是,就是这么颗小个子恒星,却有那么多的极端的物理条件,也真是够惊人的!

2.脉冲周期短

已观测到的最长的脉冲周期,只有4.3秒,最短的约2毫秒,即千分之二秒。换句话说,脉冲星的自转都特别快,从4.3秒转一圈到1秒钟转500圈!发射脉冲的持续时间大致是其周期的1/10至1/100。

3.密度大

密度一般用1立方厘米有多少克来表示,如果我们从脉冲星上面取下1立方厘米物质,称一下,它可重1亿吨以上、甚至达到10亿吨。假定我们地球的密度也达到这种闻所未闻的惊人程度的话,那它的平均直径就不是12740公里,而是一二百米或更小。

4.温度高

据估计,脉冲星的表面温度就可以达到1000万度,中心还要高数百倍,譬如说达到60亿度。我们以太阳来作比较,就可以有个稍具体的概念:太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不到,越往里温度越高,中心温度约1500万度。

5.压力大

我们地球中心的压力大约是300多万个大气压,即我们平常所说的1标准大气压的300多万倍。脉冲星的中心压力据认为可以达到10000亿亿亿个大气压,比地心压力强30万亿亿倍,比太阳中心强3亿亿倍。

6.辐射强

太阳一刻不停地向四周辐射出大得惊人的能量,到达地球的只是其中的22亿分之一。即使如此,地球生物和我们人类获益匪浅。而脉冲星的辐射能量平均为太阳的百万倍。

7.强磁场

在地球上,地球磁极的磁场强度最大,但也只有0.7高斯,太阳黑子的磁场更是强得不得了,约1000~4000高斯,而大多数脉冲星表面极区的磁场强度就高达10000亿高斯,甚至20万亿高斯。

【脉冲星有多可怕?】

天文学家曾发现过一颗有史以来最明亮的脉冲星,他们几乎误把它当成一个黑洞。在测量它的输出后,天文学家震惊了!它的输出能量相当于1000万个太阳。也就是说,它拥有匹敌黑洞的能量,但质量却要少得多,不可思议。脉冲星会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如果地球略过它的身边,它不会像黑洞那样直接把地球吸进去,而是在吸引地球的同时,将地球几乎撕裂成碎片,强大的脉冲也会周期性给地球强烈的震动,地球会在无尽的折磨中被融化于脉冲星中。

【脉冲星研究的意义】

脉冲星都是我们银河系内的天体,距离一般都是几千光年,最远的达55000光年左右。根据一些学者的估计,银河系内脉冲星的总数至少应该在20万颗以上,到80年代末,已经发现的还不到估计数的千分之五。脉冲星从发现至今,只有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尽管如此,不论在推动天体演化的研究方面,在促进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过程和变化规律的研究方面,它已经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非常丰富而不可多得的观测资料。同时,它也在这个新开拓的领域内,向人们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和难解的谜。

1.脉冲星为什么是宇宙的灯塔和空间天然实验室:

50年来,天文学家已经观测到2700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它们是转动的中子星,而最快转动的周期居然达到毫秒量级,1.4毫秒。现在已知,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的演化产物,相当于十几个太阳的恒星在其核能燃烧耗尽以后,将经历超新星爆发,期间星体的核心部分塌缩成高度致密的中子星,其质量大约一个太阳,而半径只有约10千米。形象地比喻:中子星相当于太阳系的全部质量压缩到北京市区的范围。其密度惊人的高,一个乒乓球大小的中子星物质相当于喜马拉雅山的质量!其磁场也是超高,达到万亿高斯,即地磁场的万亿倍。所以,脉冲星可以作为天然的实验室,用来检验极端物理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诸如验证强引力场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效应,包括引力波现象。中子星的高度致密物质物态还是检验核物理理论的极佳场所;其强磁场导致的电磁辐射现象也是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领域。

脉冲星为什么发射脉冲信号?研究发现,电磁辐射来自于其强磁场的极冠区,当中子星转动时,磁极冠发出的电磁信号像海岸上的灯塔一样,扫过星空。每当脉冲星辐射扫过地球,地面的射电望远镜就收到一个信号,因此天文学家记录到像“心电图”一样的系列脉冲。此外,脉冲星的转动是高度稳定的,其周期变慢一秒大约需要千万年时间,这与实验室制备的氢原子钟一样稳定,堪称宇宙最精准的钟或“宇宙灯塔” 。基于这一性质,脉冲星可以作为导航时间信标参考。不久前我国发射的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XPNAV-1就是应用案例。50年来的观测表明,脉冲星在射电、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多个电磁波频段产生辐射,为此天文学家在地面和太空设置大量的探测设备,用于监测和研究其运动和演化性质,例如:在我国贵州已经落成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这一方面提升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高科技设施和装置的建设,提升我国工业体系的现代化能力。

2.脉冲星如何验证爱因斯坦预言和引力波的存在:

在地球上和太阳系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四个预言得到验证,包括光线在引力场偏折,近星点进动,引力红移,雷达回波延迟;2016年,引力波的直接证据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所证实。在此之前,天文学家采用脉冲星双星系统间接展示了轨道收缩现象,这是爱因斯坦引力波的预言。1974年,激动人心的消息来自美国波多黎各山谷的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这里安装了当时世界最大的单口径(300米)射电望远镜。两名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家泰勒(J.Taylor)和赫尔斯(R. Hulse)首次发现脉冲星双星系统(命名PSR1913+16)。此发现是一个天赐良机,可用它来检验爱因斯坦关于引力波的预言。双星绕转运动将辐射引力波,导致能量和角动量损失,双星轨道收缩。这个效应很小,无法在太阳系测到,但在脉冲星双星系统应当可以测到,对于脉冲星双星系统,其轨道收缩量每年几个厘米,就可以由射电望远镜测量出来。脉冲星双星系统PSR1913+16由两颗中子星组成,其中一颗发射脉冲信号,它们轨道周期为7.75小时,通过对其周期变率的测定后得到与爱因斯坦理论预言符合的结果。此消息一经传出,世界为之轰动,在地面上不易验证的爱因斯坦理论,在遥远的脉冲星系统找到了证据。这好比牛顿关于苹果下落的猜想,印证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理论。为此,泰勒和赫尔斯获得了199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种天体的发现能获2次诺贝尔奖,绝无仅有。这次诺贝尔奖委员会已有前车之鉴,赫尔斯发现脉冲双星时也是学生,但这次与导师一起获奖。

2004年,不负众望,天文学家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澳大利亚帕克斯(Parkes) 64米口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对互相绕行的脉冲星,命名为PSRJ0737-3039A/B,距离地球2000光年。它们轨道周期仅为2.4小时,相距100万公里的这两颗中子星都发射电磁波,这是已知的唯一一对相互环绕的可观测射电脉冲双星系统。与先前发现的脉冲双星相比,PSRJ0737-3039A/B轨道周期更短,引力辐射更强,是一个优越的引力波实验室。美国GBT望远镜(Green Bank Telescope,100米口径)对双脉冲星长达三年的精确测量,得到双星的间距以每天7毫米的速度变小,这与广义相对论引力波预言的结论一致,其测量误差在0.05%以内,这是目前为止对广义相对论最精确的检验。

3.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研究脉冲星

2011年3月25日开工建设,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2021年3月3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迄今世界最大且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灵敏度是此前世界第二大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2.5倍以上。天文学家根据灵敏度测算,它能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扩大约4倍,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目前已能接收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中国天眼”就像一口大锅,其身形:(1)大——反射面由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把它看成是一口盛满水的锅,容量够全世界每个人分到4瓶水。(2)巧——30吨的馈源舱通过6根钢索控制,可以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范围内实时定位。(3)强——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它1分钟就能发现的星体,即使把坐标提供给百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对方也要9分钟才能看见。(4)精——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10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到了3.8毫米。

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其密度每立方厘米相当于1万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压缩起来,那是一个地球上无法想象的、类似科幻小说《三体》里“水滴”的世界,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如果你要走到火星甚或走出太阳系、银河系,根本无法用地球上的GPS去导航,但如果能知道宇宙中很多脉冲星的位置,就可以通过它来定位、导航。

2017年10月10日,国家天文台召开发布会,宣布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其余的正在用其它望远镜逐个认证)不过这次发布会是几周前准备的,所以这次只宣布了两颗,一颗编号 J1859-0131 (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转周期为1.83秒,据估算距离地球1.6万光年;一颗编号 J1931-01 (又名FP2),自转周期0.59秒,据估算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两颗脉冲星分别由FAST于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望远镜找到新的脉冲星。

1967年乔瑟琳·贝尔(Jocelyn Bell)博士人类历史上发现第一颗脉冲星CP 1919的50年后,中国人才用自己的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了第一颗新脉冲星。而在如此短时间内发现这么多颗脉冲星,足见“天眼”实力之强。未来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000颗,甚至有望帮助人类发现银河系外的第一颗脉冲星。

【诺贝尔奖的脉冲星发现者】

划时代的科学发现意义重大,诺贝尔奖委员会选出的脉冲星发现者竟然是她的导师。1974年,贝尔的导师休伊什因发现脉冲星独自享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次授奖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和英国媒体的轩然大波。巨大的荣誉分歧浮出水面,这被认为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不公平的结果之一,以至于媒体将其称为“名副其实的诺贝尔奖”,其英文表述耐人寻味"The No Bell - Nobel Prize",中文意思是“没有贝尔的诺贝尔奖”。

显而易见,诺贝尔奖引发舆论一片哗然,脉冲星发现的皇冠只戴在导师休伊什的头上,完全忽略贝尔的研究贡献。英国著名天文学家霍伊尔爵士(Sir Fred Hoyle)在伦敦《泰晤士报》发表谈话,他认为,贝尔应同休伊什共享诺贝尔奖,并对诺贝尔奖委员会授奖前的调查工作欠周密提出批评,甚至认为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一桩丑闻、性别歧视案。霍伊尔还认为,贝尔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但她的老板竟把这一发现的原始资料扣压半年,从客观上讲就是一种盗窃。更有学者调侃,“贝尔小姐做出的卓越发现,让他的导师休伊什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英国焦德尔班克(Jodrell Bank)射电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史密斯(F. Smith)指出,脉冲星是贝尔发现的,但休伊什在这一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天文学家曼彻斯特(R. Manchester)和泰勒(J. Taylor,1993年诺贝尔奖得主)所著《脉冲星》一书的扉页上写道:“献给乔瑟琳•贝尔,没有她的聪明和执着,我们不能获得脉冲星的喜悦。”凡此评论,不胜枚举。关于脉冲星真正发现者的争论和对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质疑,也经历了50年的众说纷纭。回首往事,作为导师的休伊什认为学生的发现是外星人的呼叫信号,真是滑稽。但他却隐瞒原始资料半年多并获得诺贝尔奖,真正的发现这些贝尔失去殊荣,令人深感惋惜。如果没有贝尔对“干扰”信号一丝不苟的追究,人类可能推迟或错过脉冲星的发现。

贝尔曾访问北京,并谈起脉冲星的发现经历和对诺贝尔奖的看法。她感慨万分,脉冲星发现后不久,她就被迫离开了剑桥大学。沉默一段时间后,她有了下面的陈述。1960年代,剑桥大学乃至英国存在导师忽视学生科学贡献的倾向,特别是女学生欠缺公正待遇。1993年,两位美国天文学家因发现脉冲星双星而荣获诺贝尔奖时,这次诺贝尔奖委员会格外小心,特别邀请她参加了颁奖仪式,算是一种补偿吧。离开剑桥后,她和休伊什从来没有再合作,直到1980年代,她们才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相见,并握手言和;在2007年纪念脉冲星发现40年的国际会议上,她们一起出席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与会者全体起立鼓掌向贝尔致礼。脉冲发现以来,虽然错失诺贝尔物理学奖,她荣获了十几项世界级科学奖,成为英国的“科学大使”。贝尔仍然被学术界尊称为“脉冲星之母”,50年来她获得诸多奖章和头衔,诸如,曾担任英国皇家物理学会会长、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女爵士”头衔,2014年起她担任爱丁堡皇家学会会长。贝尔女士曾经多次来华访问,一直关注我国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并给予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指导意见。

—END—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4-04,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科学Sciences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