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和上一篇一样,打开Cloudera manager管理软件,yarn页面,点击配置。
我的这个集群是有其他服务在使用zk为了防止单个组件故障引起的全部故障,我独立了zookeeper服务。
yarn.acl.enable:指定是否应检查管理 ACL 中指定的用户和组执行管理操作的授权。
yarn.admin.acl:确定哪些用户和组可在任何池中提交和中止应用程序以及可以对 ResourceManager 角色发出命令的 ACL。
你在资源池中打开了ACL,就意味着你打开了yarn.acl.enable,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配置就生效了:yarn.admin.acl,该配置默认是root,需要把dr.who添加到此列表中即可(逗号分隔)。
队列分配功能参考该博客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255026/article/details/86626149
MapReduce 是在各个机器上运行的, 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存在于各个机器上,为了能够统一查看各个机器的运行日志,将日志集中存放在 HDFS 上, 这个过程就是日志聚集,目前就我接触的集群来说,因为很多加工是离线加工大部分都是跑的mr程序,而且每天的任务量达到几万个左右,所以在job较多的集群上我的聚合日志只保留了1天,在相对较小的集群上我设置了三天的保留周期。
yarn.log-aggregation-enable
参数说明:是否启用日志聚合功能,日志聚合开启后保存到HDFS上。
默认值:false
yarn.log-aggregation.retain-seconds
参数说明:聚合后的日志在HDFS上保存多长时间,单位为s。
默认值:-1(不启用日志聚合),例如设置为86400,24小时
yarn.log-aggregation.retain-check-interval-seconds
参数解释: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日志,并将满足条件的删除,如果是0或者负数,则为上一个(yarn.log-aggregation.retain-seconds)值的1/10。
默认值:-1
yarn.nodemanager.remote-app-log-di
参数说明:当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日志被转移到的HDFS目录(启用日志聚集功能时有效),修改为保存的日志文件夹。
默认值:/tmp/logs
yarn.nodemanager.remote-app-log-dir-suffix
参数说明:远程日志目录子目录名称(启用日志聚集功能时有效)。
默认值:logs 日志将被转移到目录${yarn.nodemanager.remote-app-log-dir}/${user}/${thisParam}下
反正配置了application最大尝试次数,可以随时停掉一个nodemanager,前提是你的集群加工数据不那么实时,总之还是对生产集群有敬畏之心吧。
mapreduce任务数据的副本数,默认是10,比普通HDFS文件的默认幅本数大很多,可能也是考虑到把输入数据放到更多的DN上,尽可能实现本地数据计算,但会增大数据量。一般情况下默认即可。
其实这里涉及到了mr的job提交过程
1、客户端,提交MapReduce作业
2、YARN的资源管理器(Resource Manager),协调集群中计算资源的分配
3、YARN的节点管理器(Node Manager),启动并监控集群中的计算容器
4、MapReduce的Application Master,协调MapReduce作业中任务的运行。Application Master和MapReduce任务运行于容器中,这些容器由resourcemanager调度,由nodemanager管理。
5、分布式文件系统(一般是HDFS),在组件之间共享作业数据。
Job对象的submit方法创建了一个内部的JobSubmitter实例并调用该实例的submitJobInternal方法。一旦提交了作业,waitForCompletion方法每秒钟轮询作业的执行进度,如果进度发生了变化,则向控制台报告进度。当作业成功完成,展示作业计数器的数据。否则展示作业失败的错误日志信息。
obSubmitter实现的作业提交的过程有如下几个步骤:
1、向resourcemanager申请一个新的application ID,用于MapReduce作业的ID
2、检查作业的输出。如果没有指定输出或者输出路径已经存在,则不提交作业,MapReduce程序抛异常
3、计算作业的输入切片。如果不能计算切片(比如输入路径不存在等),不提交作业,MR程序抛异常。
4、拷贝执行作业需要的资源到共享文件系统的以作业ID命名的目录中,这些资源包括作业的jar包,配置文件,计算好的输入切片。作业的jar包有一个很高的副本数量(mapreduce.client.submit.file.replication指定,默认值是10),这样当nodemanager如果运行作业中的任务,会有很多副本可以访问。
5、调用resourcemanager的submitApplication方法提交作业。
设置2次足够了,默认也是两次,如果还是失败就说明要么集群有问题了,要么这个job参数不合理,需要从新编写。
mapred.map.tasks.speculative.execution boolean true 如果任务运行变慢,该属性决定了是否要启动一个map任务的另外一个实力
mapred.reduce.tasks.speculative.execution boolean true 如果任务运行变慢,该属性决定这是否需要启动一个reduce任务
推测执行(Speculative Execution)是通过利用更多的资源来换取时间的一种优化策略,但是在资源很紧张的情况下,推测执行也不一定能带来时间上的优化,假设在测试环境中,DataNode总的内存空间是40G,每个Task可申请的内存设置为1G,现在有一个任务的输入数据为5G,HDFS分片为128M,这样Map Task的个数就40个,基本占满了所有的DataNode节点,如果还因为每些Map Task运行过慢,启动了Speculative Task,这样就可能会影响到Reduce Task的执行了,影响了Reduce的执行,自然而然就使整个JOB的执行时间延长。所以是否启用推测执行,如果能根据资源情况来决定,如果在资源本身就不够的情况下,还要跑推测执行的任务,这样会导致后续启动的任务无法获取到资源,以导致无法执行。
mapreduce.job.reduce.slowstart.completedmaps这个参数如果设置的过低,那么reduce就会过早地申请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如果这个参数设置的过高,比如为1,那么只有当map全部完成后,才为reduce申请资源,开始进行reduce操作,实际上是串行执行,不能采用并行方式充分利用资源。
如果map数量比较多,一般建议提前开始为reduce申请资源。
排序文件时要合并的流的数量。也就是说,在 reducer 端合并排序期间要使用的排序头数量。此设置决定打开文件句柄数。并行合并更多文件可减少合并排序迭代次数并通过消除磁盘 I/O 提高运行时间。注意:并行合并更多文件会使用更多的内存。如 'io.sort.factor' 设置太高或最大 JVM 堆栈设置太低,会产生过多地垃圾回收。Hadoop 默认值为 10,建议使用更高值
当排序文件时要使用的内存缓冲总量(以 MB 为单位)。注意:此内存由 JVM 堆栈大小产生(也就是:总用户 JVM 堆栈 - 这些内存 = 总用户可用堆栈空间)。注意:Cloudera 的默认值不同于 Hadoop 的默认值;默认情况下,Cloudera 使用更大的缓冲,因为现代机器通常有更多的 RAM。所有 TaskTrackers 中的最小值将成为生成的客户端配置的一部分。
软限制在缓冲或记录收集缓冲。达到此限制时,线程将开始让内容溢到后台的磁盘中。注意:这不表示要溢出任何数据块。不建议使用小于 0.5 的值。语法使用十进制单位;默认值为 80%,使用 0.8 的格式。将是生成的客户端配置的一部分。
最大应用程序尝试次数。这是所有 ApplicationMasters 的全局设置。每个 ApplicationMaster 都可以通过 API 指定单独最大值,但如果单独最大值超过全局最大值,ResourceManager 将覆盖单独最大值。
这个根据你物理机的配置设置,我管理的机器有三种配置,所以设置了三种。
yarn.scheduler.minimum-allocation-mb
yarn.scheduler.maximum-allocation-mb
单个容器可申请的最小与最大内存,应用在运行申请内存时不能超过最大值,小于最小值则分配最小值,从这个角度看,最小值有点像操作系统中的页。最小值还有另外一种用途,计算一个节点的最大container数目注:这两个值一经设定不能动态改变(此处所说的动态改变是指应用运行时)。
在整理这个文档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我的集群配置有128g内存的机器,这个集群配置了200g的最大内存容器,如果真有一个200g的container会不会卡死呢?改天研究下。
还有些高级代码段的参数,这些也是要看现有集群状态,关于调度器的选择,也是需要业务与实际job运行时间来定,yarn的调优是一个缓慢适应业务的过程。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