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每日思考第 75 期:如何理解选择大于努力

每日思考第 75 期:如何理解选择大于努力

作者头像
蜗牛互联网
发布2021-04-28 15:06:15
4760
发布2021-04-28 15:06:15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蜗牛互联网蜗牛互联网

每日思考 专栏每周日更新,本期覆盖 20210419~20210425。

本期分享我这周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210419:如何理解选择大于努力

如何理解选择大于努力?

今天听了一位大佬的回答:

「抱着一颗选择的心,往往选不好。

加入 xxx 是没有选择。

不管选择还是被选择,把事情做好。」

我也有类似的体验,启示就是:选择大于努力大多是回头看或者旁观者视角看,是基于结果的表述,但事实上,这种结果不全是选出来的,更多的是,它是做出来的。

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

210420:效率公式

效率公式:

  • 效率 = 开始的事情数/完成的事情数
  • 要想提升效率,要么减少开始事情,避免注意力分散,要么快速完成事情,避免虎头蛇尾

210421:《幸福的方法》摘录

本周读完了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摘录:

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种层面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状况。

幸福和成功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成功(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方面)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成功。

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上的表现更好,活得也更开心、更长寿。幸福是值得去追求的,无论是作为目标还是达到目标的方法。

我认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把这个解释与“感悟幸福型”相连: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一种未来的利益。

如果我们丧失情感,并因此失去行为的动机,我们将不再对生活存有任何渴望,也将对自己的行为与想法及其后果漠不关心。这说明,情感是动机的来源,它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他会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明白无论遇到怎样的悲伤、考验或是波折,我们都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乐并感恩。

人类和动物的另一区别是,人类是有灵性的。在《牛津英语大词典》里,灵性被称为“真切地感受到事情的意义”。动物无法过有灵性的生活,其行为的意义只限于追求满足感和逃避痛苦。

当然,有目标或者实现目标并不能保证我们必然感受到生存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

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取得好成绩、买大房子,但当这一切实现后,我们仍然可能感到空虚。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的呼唤”,它也被称为使命感。就像萧伯纳所说,“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源自真我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现实主义又可被称为实用主义,这种类型的人被认为是脚踏实地的人。

法国哲学家蒙田所说,“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

意义和快乐,就像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一样可以相互促进。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心存使命感的时候,我们将获得更大的快乐;而在我们从事的工作中找寻快乐,也可以加深其意义。

亚伯拉罕·马斯洛坚信,“一个人如果不能时刻倾听自己的心声,就无法明智地选择人生的道路”。

对个人而言,幸福感应该是我们衡量人生成就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所有目标中的最终目标。

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而往往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手段)。

就在我们不断累积物质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终极财富却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就像公司会破产一样,心灵也有可能破产。有收入,公司才能维持经营,但前提是收入必须超过支出。

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你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终极财富”上就赢利了。长期的抑郁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和强度完全压倒了正面情绪。

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宣布,他将在年底公开展示新发明——电灯。事实上,他之前的实验都是失败的,但他的做法就好像把背包扔到了墙的另一头。虽然他还面临很多的问题,然而在那年的最后一天,他真的成功了。

一个目标,一个明确的承诺,可以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帮助我们找到达到目标的路线。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信念是一种会自动实现的预言。而当我们下定决心,把背包扔过墙头时,我们事实上已经相信了自己,相信了自身的能力。我们可以去创造现实,而不只是对现实做出被动的回应。

一个人在实现目标之后会感到满足,无法实现时则容易失望,而这些感觉其实都很短暂。

心理学家菲利普·布里克曼(Philip Brickman)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乐透大奖得主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回到了他们之前的幸福感水平。

目标是意义,不是结局。如果想保持幸福感,就必须改变我们通常对目标的期望:与其把它当成一种结局(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开心),不如把它看作是意义(相信它可以加强我们旅途中的快乐感受)。当目标被认可为意义时,它才会帮助我们规划旅途中的每一步;而目标被认为是结局时,它所带给我们的只会是无尽的困难和挑战。正确的目标认知,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安宁。

对于追求幸福的人来说,我们的建议是,去追求包括成长、人际关系和对社会有贡献的目标,而不是金钱、美貌和声望。对后者的追求,通常是出于必须和压力的心态。”

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

自我和谐目标的前提就是,目标是自己在自由的情况下所选择的。

内在还是外在的动机,通常会决定行为本身的性质:如果是内在的(换句话说,就是自我和谐的),那便是想做的;如果动机来自于外在因素,就变成了不得不做的事了。

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在这些首先做的事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把那些你最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正如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说,“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任务上时,无论对个体还是环境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10422:两种学习动机模式

内容出自《幸福的方法》一书。

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1)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2)一旦解脱,我们常会把那种舒适误认为是幸福。如果把一个人的头按进水里,这个人会痛苦,会挣扎着要出来。如果他在最后一刻离开水,他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地呼吸,接着便是那醉人的解脱感。

从孩提时代就被刻在我们脑海里的这种先苦后甜的模式,是我们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然后,“忙碌奔波型”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有吸引力的选择了。

但“性爱模式”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种可以同时得到当下与未来幸福的模式。那些美好的学习时光,无论是阅读、研究、思考还是写作,都可以将其视为性爱的前奏。学生们的经验表明,当知识和直觉的界限消失时,即当我们找到答案时,就像是性高潮的感觉。在“溺水模式”里同样会有这种达成目标后的高潮,但在“性爱模式”中,我们却是从一开始乃至每一件事里都能得到快乐。

210423:心流体验

内容出自《幸福的方法》。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其“心流理论”(flow)中,教导我们如何创建适当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来帮助其成员平衡当下与长远利益,同时获得快乐和意义。

心流,根据契克森米哈伊的说法,就是个体完全地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在心流状态中,我们的感觉和体验合二为一,即“行为和觉察融为一体”。

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写作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我们都听不见;或者当我们在专心烹饪、和朋友谈心、在公园打球时,经常几个小时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这些就是心流体验。

在心流状态中,我们享受着巅峰体验,同时也做出了巅峰表现:我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运动员把这种情形称为“在状态”。

根据契克森米哈伊的解释,拥有清晰的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

心流体验所带来的是更高层次的幸福,它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变成了“现在的快乐即未来的成果”。

如果任务难度大而技能不足时,我们会感到焦虑;相反,如果技能高超而任务太简单时,我们就会感到乏味。只有当难度和技能匹配时,心流体验才有可能出现。

210424:和朋友聊天的一些内容

今天和朋友聊了一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概要内容。

焦虑是对自我情绪的对抗,愤怒是对他人情绪的对抗。

接受不能选择的事情,平和的心态,把事情做好。

再忙也抽时间总结和思考。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得意时候多做事,失意时候多读书。

环境的力量:不需要太努力,但要努力进入好的环境,环境会带动着人向上成长,这样不用太辛苦。

礼物放到你手上,要能接得住:这需要你有所准备。

能够把握住机会需要有敏感性和判断力。

判断力的形成是所有过往经历的总和,做决定最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自信对人的积极作用。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决定着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与离世至亲和解的方式:谨记至亲好的教诲,并加以实践,并传承下去。基因的传递。

我们一帆风顺的背后,是爱我们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要识别到他们的付出,感恩回馈。

保持柔软的心,积极行善,善意终将回馈到我们爱的人身上。

人活着为了什么?让我们爱的人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210425:顺其自然,勿生妄念

心中有神灵,顺其自然,勿生妄念。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4-2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蜗牛互联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210419:如何理解选择大于努力
  • 210420:效率公式
  • 210421:《幸福的方法》摘录
  • 210422:两种学习动机模式
  • 210423:心流体验
  • 210424:和朋友聊天的一些内容
  • 210425:顺其自然,勿生妄念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