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中文NER的那些事儿1. Bert-Bilstm-CRF基线模型详解&代码实现

中文NER的那些事儿1. Bert-Bilstm-CRF基线模型详解&代码实现

作者头像
风雨中的小七
修改2021-05-05 14:11:40
7.1K3
修改2021-05-05 14:11:40
举报

这个系列我们来聊聊序列标注中的中文实体识别问题,第一章让我们从当前比较通用的基准模型Bert+Bilstm+CRF说起,看看这个模型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待解决。以下模型实现和评估脚本,详见 Github-DSXiangLi/ChineseNER

NER问题抽象

实体识别需要从文本中抽取两类信息,不同类型的实体本身token组合的信息(实体长啥样),以及实体出现的上下文信息(实体在哪里)一种解法就是通过序列标注把以上问题转化成每个字符的分类问题,label主要有两种其中BIO更常见些

  • BIO:B标记实体的开始,I标记其余部分,非实体是O
  • BMOES:B标记开始,E标记结束,中间是M,单字实体是S,非实体是O

主流中文实体识别任务都是字符级输入,考虑后面会用到Bert-finetune统一用bert-tokenizer做字符到ID的映射。不以中文分词作为输入粒度的原因也很简单,其一分词本身的准确率限制了NER的天花板,其二不同领域NER的词粒度和分词的粒度会存在差异进一步影响模型表现。如何引入中文词粒度信息,之后会通过词汇增强的方式来实现。以下是训练数据的Demo

NER评估

NER评估分为Tag级别(B-LOC,I-LOC)和Entity级别(LOC),一般以entity的micro F1-score为准。因为tag预测准确率高但是抽取出的entity有误,例如边界错误,在实际应用时依旧抽取的是错误的实体。repo中的evalution.py会针对预测结果分别计算Tag和Entity的指标,以下是Bert-bilstm-crf在MSRA数据集上的表现

以上Entity级别的指标,针对预测抽取的实体和实际标注的实体进行计算

\[\begin{align} precision &= \frac{预测正确实体}{预测得到实体}\\ recall &= \frac{预测正确实体}{实际实体} \\ F1 &=\frac{2*precision*recall}{precision+recall}\\ \end{align} \]

有两种聚合方式,micro是直接整体求precision,recall和F1。macro是分别计算各个实体类型的precision, recall和F1然后简单平均得到整体的结果。考虑到不同实体类型的占比往往存在差异(尤其是对细分类别的NER任务),所以整体评估一般以micro为准。在MSRA和people daily数据集上差别不大,因为只有3类实体且数据量差不太多。

基线模型 Bert-Bilstm-CRF

来看下基准模型的实现,输入是wordPiece tokenizer得到的tokenid,进入Bert预训练模型抽取丰富的文本特征得到batch_size * max_seq_len * emb_size的输出向量,输出向量过Bi-LSTM从中提取实体识别所需的特征,得到batch_size * max_seq_len * (2*hidden_size)的向量,最终进入CRF层进行解码,计算最优的标注序列。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def build_graph(features, labels, params, is_training):
    input_ids = features['token_ids']
    label_ids = features['label_ids']
    input_mask = features['mask']
    segment_ids = features['segment_ids']
    seq_len = features['seq_len']

    embedding = pretrain_bert_embedding(input_ids, input_mask, segment_ids, params['pretrain_dir'],
                                        params['embedding_dropout'], is_training)
    load_bert_checkpoint(params['pretrain_dir'])  # load pretrain bert weight from checkpoint

    lstm_output = bilstm(embedding, params['cell_type'], params['rnn_activation'],
                         params['hidden_units_list'], params['keep_prob_list'],
                         params['cell_size'], params['dtype'], is_training)

    logits = tf.layers.dense(lstm_output, units=params['label_size'], activation=None,
                             use_bias=True, name='logits')
    add_layer_summary(logits.name, logits)

    trans, log_likelihood = crf_layer(logits, label_ids, seq_len, params['label_size'], is_training)
    pred_ids = crf_decode(logits, trans, seq_len, params['idx2tag'], is_training)
    crf_loss = tf.reduce_mean(-log_likelihood)

    return crf_loss, pred_ids

下面让我们从bottom到top,一层层来看Bert,bilstm和crf分别解决了哪些问题~

Layer1 - Bert:Contextual Embedding/Pretrain Language Model

解决问题:NER标注数据少,文本信息抽取效果不佳

paper:Semi-supervised sequence tagging with bidirectional language models

作者是18年提出ELMo的大神,他在16年就提出引入预训练语言模型可以提升序列标注效果。NER任务需要的文本信息可以大致分成词信息,考虑上下文的词信息,以及信息到实体类型的映射。paper指出预训练词向量(指Word2vec/glove这类静态不考虑上下文的词嵌入),只涵盖基于共现的独立词信息,而考虑上下文的词信息还是要用有限的NER标注数据来训练,往往会导致信息抽取效果不好,以及泛化效果不好。

于是作者在大规模无标注数据集上训练了双向LM,由BiLSTM的forward和bachward层拼接得到文本表征,用LM模型来帮助抽取更全面/通用的文本信息。在NER模型中第一层BiLSTM从NER标注数据中学习上下文信息,第二层BiLSTM的输入由第一层输出和LM模型的输出拼接得到,这样就可以结合小样本训练的文本表征和更加通用LM的文本表征。

放在当下,预训练语言模型已经从Elmo一路到了各种bert,用法也和paper中略有区别。考虑到Bert强大的信息记忆和抽取能力,我们可以直接把Bert放在最底层用于抽取考虑上下文的文本信息。这里我对比了用bert的输入token embedding训练的bilstm-crf和finetune bert+bilstm-crf的效果。可以看到bert在entity级别的F1提升是惊人的,当然这个提升对于大样本的标注数据可能不会这么明显。

顺便说一下在实现的时候因为用了Bert所以要加入[SEP],[CLS]和[PAD],当时纠结了下这是都映射到1个label?还是各自映射到一个label?最后考虑到后面CRF转移矩阵的计算还是觉得各自映射到1个label会比较合适,看了下训练时打出的summary会发现step=100(其实应该在10以前)模型就已经完美的学到[SEP],[CLS],[PAD]了,所以对结果不会有任何影响滴

Layer2 - BiLSTM层真的需要么?

解决问题:抽取用于实体分类的包含上下文的文本信息

paper:Bidirectional LSTM-CRF Models for Sequence Tagging

16年的paper算是首篇把BiLSTM-CRF用于NER任务的尝试。Bilstm的存在是提取双向文本信息。和多数文本任务一样,如果想要speed up训练速度会考虑用CNN来替代RNN,想要捕捉kernel_size长度之外的信息,可以尝试stack-CNN或者拼接不同长度kernel_size的CNN。当时这些都是SOTA级别的模型,不过放在BERT出世后的今天,bilstm/cnn作为文本上下文信息提取的作用究竟还有多大嘞?

我简单比较了Bert-bilstm-crf,Bert-cnn-crf和Bert-crf在msra和people_daily数据集上的效果。在msra上确实有提升,不过在people daily上Bert-crf效果最好。整体上感觉bert把需要的信息都做了提取,bilstm只是选择性从中挑选有用的信息做整合,所以增益并不是很大。如果你的标注数据很少,或者对预测latency有要求,Bert-crf可能更合适些。

Layer3-Cross-entropy vs CRF

解决问题:实体内标签分类的一致性,T个N分类问题转化为

N^T

的分类问题

paper: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Probabilistic Models for Segmenting and Labeling Sequence Data

把实体识别抽象为序列标注问题后,其中一个问题就是label的预测是独立的,但实体识别的准确率是把实体作为整体来计算的,所以需要考虑到实体内label预测的一致性,计算整个标注序列的全局最优,也就是把求解T个N分类问题转化为从

N^T

个序列中寻找概率最大的预测序列。序列标注模型经历了从HMM到MEMM再到CRF的更迭,让我们来简单对比下三个模型

1. HMM

隐马尔可夫有向图模型,由观测序列和隐状态序列构成,在NER问题中观测序列就是输入句子,隐状态就是实体label,模型包含3个核心假设:

  • 齐次马尔可夫性假设:
P(s_{t}|s_{1,2,...t-1})=P(s_{t}|s_{t-1})

,当前实体label只和前一位置的label有关

  • 不动性假设:转移概率矩阵和位置无关
P(s_i|s_{i-1})=P(s_j|s_{j-1})
  • 观测独立假设:观测只和当前位置隐状态有关
P(O_t|s_{1,2,...t-1},O_{1,2,...t-1})=P(O_t|s_t)

用HMM来对NER问题建模需要把条件概率先转化为联合概率如下

\[\begin{align} argmax P(s_1,...,s_T|O_1,...,O_T) &\propto argmax P(s_1,...,s_T,O_1,...,O_T)\\ &= argmax P(O_1,...,O_T|s_1,...,s_T)\cdot P(s_1,...,s_T)\\ &= argmax P(s_0)\cdot \prod_{i=1}^TP(s_t|s_{t-1})\cdot P(O_t|s_t) \end{align} \]

以上也就得到了HMM需要求解的三个变量

  • 初始状态
P(s_0)

:句子第一个label是B-PER/I-PER/.../O的概率

  • 全局转移矩阵
P(s_t|s_{t-1})

:B-PER->I-PER, I-PER->B-LOC,实体label间的转移概率

  • 输出概率
P(O_t|s_t)

:P(北|B-LOC)已知状态输出是某一token的概率

预测过程,既对已知观测序列,求解最有可能的状态序列。直接求解长度为T,label_size=N的序列是

O(N^T)

的复杂度,通常采用动态规划的Viterbi算法来把复杂度降低到

O(N^2T)

,详细的计算过程可以看文章最后的附录部分

看到这里你觉着用HMM来求解NER有啥问题嘞?主要问题有2个

  • 观测独立假设,每个输出(character)当然不只依赖隐状态(label)还会依赖上下文信息
  • HMM作为生成模型要计算联合概率,如果要引入额外特征来描述观测,例如大小写前缀后缀,需要计算每个特征的likelihood,所以很难引入额外特征。同时模型拟和的是联合概率,和预测需要的P(S|O)条件概率存在不一致。
2.MEMM

HMM在序列标注中的优势是隐状态间的跳转,会有效提高实体预测label之间的一致性。让我们保留优点,放松观测独立的假设,再把生成模型换成判别模型,直接对P(S|O)进行建模我们就得到了MEMM最大熵马尔可夫模型。MEMM可以方便的引入任意特征来对观测数据进行描述,并且没有观测独立假设后实体标签可以依赖任意上下文信息。

最大熵模型是对数线性模型,对滴就是熟悉的logistic regression,每个step都是多分类问题,输入F是基于t和t-1时刻的状态以及观测序列X构建的特征函数,输出是t时刻各个状态的概率(sum=1局部正则化),以下Z是正则因子

\[P(s_t|s_{t-1}, O) = \frac{1}{Z(s_{t-1},O)}exp(W^T \cdot F(s_t,s_{t-1},O)) \]

用MEMM求解给定观测下最优的标注序列如下

\[\begin{align} & argmax P(s_1,...,s_T|O_1,...,O_T) \\ &=\prod_{i=1}^TP(s_t|s_{t-1},O_1,...O_T) \\ &=\prod_{i=1}^T\frac{1}{Z(s_{t-1},O)}exp(W^T \cdot F(s_t,s_{t-1},O)) \\ \end{align} \]

那用MEMM来求解NER还有啥问题勒?

3. CRF

保留MEMM判别模型,马尔可夫状态转移,以及每个状态都依赖完整上下文的优点,CRF直接在全局进行正则化,解决了label bias的问题。对比MEMM在每个step进行正则化得到概率,CRF是直接对T个step所有

N^T

个可能状态路径计算全局概率进行正则化,如下

\[\begin{align} & argmax P(s_1,...,s_T|O_1,...,O_T) \\ &=\frac{1}{Z(x)} \prod_{i=1}^Texp(W^T \cdot F(s_i,s_{i-1},O))\\ &=\frac{1}{\sum_{N^T\text{个paths} }exp( \sum_{i=1}^T W^T \cdot F(s_i,s_{i-1},O))}exp( \sum_{i=1}^T W^T \cdot F(s_i,s_{i-1},O)) \end{align} \]

以上特征函数F可以进一步拆解成L个转移类特征和K个状态类特征之和

\[W^T \cdot F(s_{i-1},s_i,O) = \sum_{k=1}^{K} w_k f_k(s_i,O) + \sum_{l=1}^{L} w_l f_l(s_i,s_{i-1},O) \]

让我们来看下tensorflow中tf.contrib.crf的相关实现。其中转移特征函数是全局的转移矩阵,状态特征是最后一个layer输出的logit。解码同样是viterbi就不多说了,训练时loglikelihood的计算分为以下几步

  1. 计算真实序列的特征得分
  • binary_score =
\sum_{\text{real path}} \text{transition probabitliy}
  • unary_score =
\sum_{\text{real path}} \text{logits}
  • sequence_score = bianry_score + unary_score
  1. 计算用于正则化的全部路径得分log_norm

crf_log_norm巧妙利用了矩阵计算把遍历所有路径

O(N^T)

的复杂度降低到了

O(N^2T)

, 每一步都是N*N的矩阵乘积运算在CrfForwardRnnCell中实现,细节可以去看李航大大的统计学习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定义矩阵M

\[\begin{align} M(s_{i-1},s_i|O) &= exp(W^T \cdot F(s_i,s_{i-1},O))\\ log(Z(x))&= log(s_1) + \sum_{i=2}^{T-1} M_i(X) +log(s_T)\\ \end{align} \]

  1. 输出crf_log_likelihood = sequence_score - log_norm

现在NER任务基本以加入CRF为主,让我们我们对比下在Bert输出层后直接加cross-entropy和CRF的效果差异如下。在tag级别cross-entropy和CRF基本是一样的,但因为加入了对Label转移概率的约束,CRF在entity级别的指标上有明显更高的召准。

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和Bert一起训练的CRF,最好使用不同的learning rate,Bert层是微调lr不能太高不然会出现信息遗忘,一般在

e^{-5}~e^{-6}

。而这么小的lr会导致CRF层转移概率收敛太慢,CRF的lr一般需要乘100~500倍。更多细节可以看下【REF6】。代码实现采用了分层lr,按variable_scope来区分lr,越靠近输出层的lr越高。

基准模型在两个数据集上看起来好像已经很不错,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NER标注样本太少如何解决,垂直领域迁移问题,中文词边界问题和词汇信息增强,Label Imbalance问题等等,我们在后面的章节再慢慢唠


Ref-A

  1.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Probabilistic Models for Segmenting and Labeling Sequence Data, 2001
  2. Bidirectional LSTM-CRF Models for Sequence Tagging, 2015
  3.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Bidirectional LSTM-CNNs, 2016
  4. Neural Architectures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2016
  5. Semi-supervised sequence tagging with bidirectional language model
  6. 你的CRF层的学习率可能不够大
  7. http://www.davidsbatista.net/blog/2018/05/09/Named_Entity_Evaluation/
  8.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779616

Ref-B Viterbi

  1. 定义t时刻到达状态i的最大概率路径 \[\delta_t(i)=max_{s_1,..s_{t-1}}P(s_1,..,s_{t-1},s_t=i,O_1,...,O_t|\pi,A,B) \]
  2. 综合转移概率和输出概率,
\delta_t(i)

存在以下递归关系,因此每一步只需要做N->N个状态复杂度为

O(N^2)

的递归计算

\[\delta_{t+1}(i) = max_{j}[\delta_{t}(j) \cdot A_{j,i}] \cdot B_i(O_{t+1}) \]

  1. 向前递归计算的同时记录每一步状态i前一刻的状态j,当递归到序列尽头,得到T时刻最大概率的状态再往前回溯,得到最大概率对应的状态序列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1-04-29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NER问题抽象
  • NER评估
  • 基线模型 Bert-Bilstm-CRF
    • Layer1 - Bert:Contextual Embedding/Pretrain Language Model
      • Layer2 - BiLSTM层真的需要么?
        • Layer3-Cross-entropy vs CRF
          • 1. HMM
          • 2.MEMM
          • 3. CRF
        • Ref-A
          • Ref-B Viterbi
          相关产品与服务
          NLP 服务
          NLP 服务(Natural Language Process,NLP)深度整合了腾讯内部的 NLP 技术,提供多项智能文本处理和文本生成能力,包括词法分析、相似词召回、词相似度、句子相似度、文本润色、句子纠错、文本补全、句子生成等。满足各行业的文本智能需求。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