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网络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相连接起来,这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网络称为“互连网”。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互联网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后来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拓扑结构虽然非常复杂,并且在地理上覆盖了全球,但从其工作方式上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块:
1、边缘部分,有所有链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有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通信时主动向原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程序的地址。 不需要很复杂的硬件和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是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程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的运行着,被动的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端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一般都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网络核心部分是互联网中最复杂的部分,因为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是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台主机都能够向其它主机通信。
路由器:一种专用计算机,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的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称为“包头”。
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分组中的首部包含了注入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每一个分组才能在互联网中独立的选择传输路径,并被正确的交付到分组的传输的终点。
三种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广域网WAN:广域网的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城域网MAN:城域网的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可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 局域网LAN:局域网一般用微型计算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通信线路连接。 个人区域网PAN:知道热点吗?
速率: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互联网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吞吐量: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的数据量。 时延: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时间消耗。由几个部分组成: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OSI的七层协议结构的概念清楚,理论也比较完整,但它既复杂又不实用。 而TCP/IP的四层结构包含了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这层基本没用)。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时候,综合双方优点,形成一个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至于这五层都是干什么的,我现在得起来走走了,后面一篇一篇分解,莫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