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选择CPU大厂英特尔和AMD的时候总会做许多的横向对比,其中酷睿i7系列和锐龙的r7系列CPU更加适用于对电脑的工作性能要求较高的人群。那这两家的处理器之间如何选择呢?都说合适的才是更好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一览这两个处理器各自的特点与优势。
虽然锐龙r7和酷睿i7命名方式上较为相似,但从产品设计本身出发,锐龙r7和酷睿i7不是完全对标的。在酷睿九代时经过实测,锐龙9,锐龙7,锐龙5实际上分别和九代酷睿i7,i5,i3平级。可以说锐龙r7对标的是酷睿i5系列,而酷睿同一代处理器,性能从i3到i9递增的。现在酷睿已经更新至11代,像高性能H45系列的旗舰款i9处理器更是跑分惊人,目前没有对手。不过本文我们首先还是顺着大家的疑惑展开:锐龙r7和酷睿i7哪种更值得选购?
一、整体稳定性
如果您只是想要选购一款综合性价比更高的处理器,但对电脑专业知识又不是特别了解,那在锐龙r7和酷睿i7之间英特尔仍是优先选择对象。因为英特尔处理器针对各软件的优化做得更好(像office等很多软件一开始就是针对英特尔平台开发的),兼容性稳定性也因此更好;另外毕竟是多年以来的行业老大,目前的处理器市场占有率也是英特尔占多,消费者十有八九选购的都是英特尔,所以不管怎么样选英特尔总归没错。
2020年Q4 英特尔的全球CPU市场份额增长情况
(来自Mercury Research)
二、实际性能
以酷睿最新的H45(第11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高性能移动版)系列为例,其中的i7-11800H拥有8核16线程,三级缓存为24MB,工作频率为2.3-4.6GHz。对比锐龙的R7-5800H,在游戏等实际使用场景下i7的性能更强。
(锐龙r7和酷睿i7两款处理器参数比较)
可以看到,锐龙 7 5800H三级缓存容量仅有16MB,较之桌面版锐龙 7 5800X 砍了一半,而i7-11800H的三级缓存容量达到24MB。另外锐龙 7 5800H 为控制晶体面积和散热,不支持 PCIe 4.0,而i7-11800H 不仅支持 PCIe 4.0,还能将 20 条通道中分配给显卡 16 条,可以良好适配市面上目前的高端显卡和X4通道PCIe SSD,让电脑性能最大化。
在相同的模具Y9000P和R9000P游戏本上进行理论跑分测试(包含CPU-Z、R20、R23、3Dmark等),可以看到i7-11800H整体比R7 5800H强 5% 左右。这两款笔记本的配置上,除了处理器没有其他太大区别,因此基本可以直观看出锐龙r7和酷睿i7在这轮比较中,酷睿i7的实际性能获胜。
而根据IT之家的官方评测的数据来看,实际的游戏测试中,搭载i7-11800H的拯救者Y9000P也表现更佳。
前文提到过,实际上锐龙r7真正对标的不是i7而是i5。那么我们也来看看r7和i5之间的性能比较,结果还挺有趣:
两款处理器分别被搭载于Y7000P和R7000P 2021款笔记本上,同样是除了处理器其他配置都类似。同样属于H45系列处理器的i5-11400H作为i5级别在游戏实测中又一次战胜了r7 5800H。
测试《赛博朋克2077》、《光明记忆:无限》《古墓丽影:暗影》等15款游戏,在同样开启独显直连模式和野兽模式的情况下,搭载酷睿i5-11400H的Y7000P在平均帧数上赢了11款游戏,平了2款游戏,输了2款游戏。这一轮,i5代表英特尔H45系列再次战胜r7。
虽然锐龙近两年推出了例如4800H的几款黑马产品,有了和英特尔酷睿打得有来有回的现象,但可以说英特尔长期以来都是具有性能优势的,时间来到2021年,以H45系列为首的英特尔11代又再次把性能优势拿捏了。
三、其他使用体验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点,还有在其他使用体验上,锐龙r7和酷睿i7或者i5还有些许区别。
· 移动使用:英特尔现在为这部分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很多轻薄本产品都配置了自带锐炬Xe集显的11代酷睿处理器。图形性能更强,全新的锐炬 Xe 核显图形执行单元 (EU) 数量较前代增加了了 50%,最高能够配备 96EU和多达 16MB 的 L3 高速缓存,频率加强 84%,性能堪比独显。
·· 预算:锐龙的黑马之处一开始就在于其性价比,对手头预算实在有限的朋友来说旧款值得选择。但2021年锐龙最新的5000系列新款的性价比可能没有之前那么高了,因为供货量等原因,价格有所上浮。
- DIY玩家要考虑散片处理器的可玩性,那我觉得选英特尔的更好。因为英特尔散片的选择范围更多、供货量稳定,还具有比较高的保值率。
差不多到这里,就把锐龙r7和酷睿i7/i5的大致特点与区别都罗列出来了,大家可以自己权衡一下选购的倾向,但是具体的CPU型号还是需要比较具体的参数,这样选起来才更加准确。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