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有赞沈淦:代码是一种信仰,破圈才能突围 | TGO专访

有赞沈淦:代码是一种信仰,破圈才能突围 | TGO专访

作者头像
深度学习与Python
发布2021-10-13 14:34:43
4800
发布2021-10-13 14:34:43
举报

作者 | Milan

本期专访嘉宾: 沈淦(怀民),有赞技术 VP,TGO 鲲鹏会(杭州)负责人; 资深互联网技术专家,拥有 20 多年的团队管理经验,曾在蚂蚁金服、泰金所、大搜车等公司任技术总监、CTO,跨越互联网金融、汽车、零售等多个垂直领域。在大搜车任技术 VP 期间,经历了从 120 人技术团队到 1000 人团队快速增长的管理体系升级。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人去参加一个技术团队的会议,会上有人滔滔不绝,有人专门提反对意见,还有一个人几乎沉默不语,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然后这个人突然说了几个关键的观点。

问题来了,谁是团队的技术领导核心?

所有人都会觉得是最后提出真知灼见的那个人,因为他一直在思考,在给关键意见,而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只会唱反调。但是反思日常工作中,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滔滔不绝的那个人才是技术管理者。

这就考验技术管理者的洞察了。

这个故事来自杰拉尔德·温伯格的《成为技术领导者》的开篇,也是对沈淦思考方式和工作落地影响很大的一本书。

2019 年,还在大搜车的沈淦在接受 TGO 的采访中分享了 1000 人团队的管理秘籍,概括为以下四点:

  1. 组织架构先行:先有靠谱的组织架构,才能有靠谱的人;
  2. 培养团队的执行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技术专业技能;软实力主要包括管理规划、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等技术管理能力;
  3. 目标导向:在团队之中正确的落地 OKR;
  4. 在线:第一,一切不能录入线上系统的行为都无法客观评价;第二,一切无法评价结果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两年过去了,沈淦现在在有赞仍然管理着将近千人的团队,对于技术团队管理,他有了更多鞭辟入里的见解。

1 技术管理者的思维进阶

2020 年 10 月,沈淦在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 · 杭州站做分享。

技术好和管理好并不是一回事。技术管理的难度在于技术管理者受到的专业训练是技术而非管理。因此,技术领导者需要花更多功夫去系统性学习,补齐管理的短板。

如果将团队规模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早期 30 人,中期 70 人,后期 300、600 到 900 人不等。不同阶段和规模的团队的管理思维有差异,对团队领导者的要求区别也非常大。

「我遇到过一个研发只有 50 多人的团队,他们和我讨论要不要建中台?我的建议是先别想着建中台,能把业务做好就差不多了。」

在沈淦看来,早期小团队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搞定业务。规模再大一点时候才上升为浅管理,这个层次上的管理核心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从懂做事到懂管理;

第二句话是从亲力亲为到树立榜样。亲力亲为是管理者什么都做,自己成为团队里最牛的人,谁不会做就自己上;而树立榜样,管理者要往后撤一撤,让其他成员成为团队中的榜样;

第三句话是从追求极致到多元思维。追求极致是管理者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将一个东西打磨得越来越好,但这并非是高阶管理者鼓励的方式。假如从 A 到 B 之间有个鸿沟,把坑填了过去还是绕一圈过去?这时就需要多元思维。

沈淦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多元思维对高级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如「工作中交给一个人一件事,但如果对方觉得难度太大不太情愿干,甚至有点抵触。一般来讲,如果是直线思维,就是让他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然后跟他反复 PK。但优秀的领导不会这样,他会说,好!那我找个人赛马,把这个活切一切,交给另外一个同事干。那人一看其他人干得这么起劲,他自己也会慌,自然就改变了态度和行为。」

2 代码是一种信仰 破圈才能突围

虽然带领着千人技术团队,但沈淦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实在又标准的“码农”。二十多年来,他依然坚持着写代码的习惯,最近他在给团队做 Demo,用 Error Prone(Google 出品的一个框架工具)来进行深度代码风格检查。

可能是出于技术人内心的执念和信仰,沈淦相信,技术的完美并不体现在技术框架多华丽上,技术最终产生的价值是代码,而其它东西都是阶段性的。「一个真正技术人,最后还是要依据每一行代码的好坏来评价。」

正是秉持着这份对代码的深深的热爱和敬畏,沈淦觉得追求技术的完美应该是无止境的。2019 年 11 月,他在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上提出「技术 leader 没有天花板」的观点。然而,作为一名技术人,沈淦像大多数程序员一样也曾遇到过迷惘期。

2011 年,沈淦在金仕达(国内金融领域软件供应商)做技术总监,常常与大型银行项目打交道,他感到困惑,虽然专注于技术,自己却不太像社会人,好像在哪都不是那么合群。

人很多时候的选择是被整个环境裹挟着往前走,自己内心的选择往往容易被忽视。沈淦当时并没想明白一件事,他是打算一辈子搞技术,还是只是把技术当成谋生的手段。

“我中间也很摇摆,后面觉得自己就是来干技术的,就不用那么纠结,没有必要跟自己过去比,跟周围别人比。”

沈淦后来想清楚了,他想做一个纯粹的技术人。“我的人生理想是见证这个神奇的世界,有更多的体验,别人认为我是一个真诚的值得交往的人就可以了。”

内心上,更早地看清楚自己最内心的底色是什么,方法上不断地破圈,突破自己的朋友圈,不断接触和自己不同的人群,是沈淦走出瓶颈的方式。

2020 年 5 月,沈淦参加《深度领导力》作者陈玮新书发布会,右一是沈淦。

当被问及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时,沈淦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他坦言自己很普通,大部分时间并没有觉得做成了什么事情而感到特别自豪。可能是因为习惯于「做事之前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期待」的性格,沈淦更想用「没有成就感,参与感更强」来总结自己的人生。

3 坚持长期主义 关注下一个增长点私域流量

2019 年汽车行业出现断崖式打击,沈淦离开大搜车加入中国最大的云端商业服务商有赞科技。「崇尚长期主义,不在意一朝一夕的眼前得失。」是有赞吸引沈淦的地方。在大众眼里,有赞是一个开店工具,沈淦认为有赞远非如此。相对于国内其他工具型 SaaS,有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一个交易型的电商 SaaS 平台,这种模式不光有产品,还要有服务和运营,要和商家一起陪跑,共同成长。

2020 年 7 月,有赞数据团队迈出商业化生态步伐,沈淦在合作发布会上发言。

投身零售行业后,沈淦对营销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现在比较看好私域经济。

「虽然目前多数电商收入来源是与投放密切相关的平台流量生意,私域贡献并非最大,但私域会是未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这样的判断来源于沈凎对流量经济的理解。他发现中国的流量场有两个:一个场是围绕着交易场所进行,如天猫这样的电商品牌;另一个场是连接人和货的各种数字化的触达手段,如小程序、移动 APP。在这场数字化竞争上,中国的技术和模式超前,也将消费者“收割”得非常干净,但围绕场的交易已做到极致,发挥空间并不大。

「现在商家不是铺天盖地给用户广告,而需要精准打击,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先理解消费者是什么样的人,诉求是什么,再去给什么。」

的确,在各大平台流量越来越贵的背景下,商家得更聪明灵活地运用各个平台的流量,掌握每个流量的特点,从场的数字化转变为人的数字化,才能占据流量经济的高点。

为什么私域变得如此重要?沈凎解释到,用户不是平台的,而是商家的。不管是私域还是全域,最后都要往复购、增购、裂变方向走,考虑到做增量的同时,获客成本、客单价和 ROI 比单纯买流量便宜,这必然导致商家后期重度投入。

「举例来说,有赞服务的一个百购行业的客户,他们以往的导购方式是导购员留下客户电话或微信,有好东西就给对方推,这种方式对导购的业绩激励并不直观;上了私域后就不同了,不仅导购激励在线化,还增加了吸粉指标,导购可以再拿一份收入,大大增强了导购员发展业绩的动力。」

顺着这条逻辑,私域将消费者系统沉淀下来转换成会员,平台再给会员推更多东西,如新活动、新产品和优惠券,在“疫情”期间,很多门店销售很差,有赞通过这种导购、会员复购、增购的方式,帮助商家销售业绩上涨,对冲了原本比较差的门店生意。

但私域从概念到全场景的落地,实现快速增长还有一段距离。沈淦认为,私域还处于早期,大部分商家更擅长玩了十几年的流量打法,这个行业需要一定时间集体学习运营和私域。虽然很多人知道私域是个好东西,是未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如何像流量生意那样精细化运营还有待探索。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09-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InfoQ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开发 CloudBase
云开发(Tencent CloudBase,TCB)是腾讯云提供的云原生一体化开发环境和工具平台,为200万+企业和开发者提供高可用、自动弹性扩缩的后端云服务,可用于云端一体化开发多种端应用(小程序、公众号、Web 应用等),避免了应用开发过程中繁琐的服务器搭建及运维,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开发门槛更低,效率更高。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