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说话夹杂English的人:我不是要装X,只是Brain功能太强

说话夹杂English的人:我不是要装X,只是Brain功能太强

作者头像
量子位
发布2021-11-16 15:29:10
3120
发布2021-11-16 15:29:1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量子位量子位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先来go through一下今天的agenda。 我有一个assignment明天要due了。

看到这你是不是想打人?

先别急,一项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今天就要为双语混用的人正名

实验表明,大脑中负责语言合成的左前颞叶天生就有在多语言间无缝切换的功能。

只要你能把两种语言都学到熟练,那切换起来太过自然、简单,甚至切换的时候都意识不到。

如何证明的?

研究人员在纽约街头发传单,招募韩语和英语都熟练的人参与实验。

为什么是这两种语言?

一方面研究者自己就使用这两种语言,另一方面韩语有韩语字母和罗马字母两种拼写方式,还可以额外测试一下混用两种字母系统带来的影响。

被试者需要看屏幕上快速闪过的两个单词和一张图片,然后回答文字和图片是否在说同一回事。

우유是韩语的“牛奶”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头部会贴上电极并接受脑磁图(MEG)扫描,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两个词可能是连起来有意义的,比如“冰柱+融化”,标记为COMP (合成)。

也可能是连上莫名其妙的,比如“跳跃+融化”,标记为LIST (列表)。

这些词组以4种形态出现:全英文、英语+韩语罗马字母、两种韩语字母、英语+韩语字母。

最终结果是被试者对有意义的词组反应明显比无意义的词组快,但语言组合无论怎么影响都不大。

研究人员特别分析了左前颞叶 (Left Anterior Temporal Lobe)区域的脑磁图,他们之前就发现这个区域是负责合成几个单词来理解词组的含义。

而且这种合成过程并不需要语法参与,只需要两个单词在语义上能组合起来就行。

至于负责处理语法的是哪个脑区,他们还没有找到。

这次的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左前颞叶的惊人能力,连两个单词是不是来自同一语言都无所谓,只要进入这个区域就能在150ms-200ms左右合成出词组的含义。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双语者来说,混用语言很自然,而且通常要更省力。

大脑在把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时不会区分它们来自哪种语言,只要合起来能形成更复杂的含义,整个过程就会迅速完成。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说话中英夹杂的人并不是在装X,只是用了最符合直觉的表达。

论文地址: https://www.eneuro.org/content/8/6/ENEURO.0084-21.2021#sec-10

参考链接: [1]https://www.nyu.edu/about/news-publications/news/2021/november/bilingualism-comes-naturally-to-our-brains.html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量子位】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1-11-0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量子位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如何证明的?
相关产品与服务
访问管理
访问管理(Cloud Access Management,CAM)可以帮助您安全、便捷地管理对腾讯云服务和资源的访问。您可以使用CAM创建子用户、用户组和角色,并通过策略控制其访问范围。CAM支持用户和角色SSO能力,您可以根据具体管理场景针对性设置企业内用户和腾讯云的互通能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