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面试必考 | TCP 协议(第三弹)—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面试必考 | TCP 协议(第三弹)—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作者头像
用户3946442
发布2022-04-11 18:20:33
6560
发布2022-04-11 18:20:3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程序媛驿站

敲黑板!!!

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在面试中也是经常会被问到的,找工作的童鞋们要掌握哦。

面试虐我千百遍,我待面试如初恋!

相关知识点

第一弹

a. TCP三次握手以及四次挥手过程描述;

b. 为什么要有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第二弹

c. TIME_WAIT状态的描述以及作用;

d. TCP是通过哪些方式提供可靠性的?

第三弹

e. 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机制。

第一弹和第二弹的内容在以前的推文中发过,需要的童鞋可直戳

面试必考 | TCP 协议(第一弹)

面试必考 | TCP 协议(第二弹)

01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区别

在进行讲解之前,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

MMS(Maximum Segment Size):TCP一次传输发送的最大数据段长度。

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延,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TCP传输大块数据时,肯定需要进行数据分段,而每个分段所能携带的最大数据就是1个MSS,假设大块数据为100个MSS,那么发送方发送的方式大概有如下两种:

1、 每次发送1个,收到接收方确认后,才发送下1个;

2、 一口气发送100个,然后收到对方一起确认;显然,方式1中,一个RTT只能处理一个包,这样的传输效率太低了。

而方式2看似很美好,实际会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接收方的接收窗口未必能一次性接收这么多数据,另外一个是网络的带宽也不一定足够大,容易出现丢包事故。

前一个问题就是标题中的流量控制(Flow control),TCP采用的是滑动窗口机制(Sliding window),后一个问题就是标题中的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或者说网络传输交互就取决于这两个问题的控制,谁控制的更严格,谁就占据了决定性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两者总是一起出现一起被讨论。

流量控制端到端的控制,例如A通过网络给B发数据,A发送的太快导致B没法接收(B缓冲窗口过小或者处理过慢),这时候的控制就是流量控制,原理是通过滑动窗口的大小改变来实现。其目的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拥塞控制是A与B之间的网络发生堵塞导致传输过慢或者丢包,来不及传输。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至于过载。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02 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由滑动窗口协议来实现。

滑动窗口协议既保证了分组无差错、有序接收,也实现了流量控制。主要的方式就是接收方返回的 ACK 中会包含自己的接收窗口的大小,并且利用大小来控制发送方的数据发送。

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例子,来说明传输过程中是如何把滑动窗变为0的。

接收方在Ack中记录自己还能接收的数据量大小 Advertisedwindow。

AdvertisedWindow = MaxRcvBuffer – (LastByteRcvd -LastByteRead)

随Ack回复到发送方。

TCP的发送端缓存结构 发送端的缓存按照包的ID一个个排列,分成4个部分: (一)发送并且已经确认的 (二)发送了并且尚未确认的 (三)没有发送,但是已经确认要发送在等待的 (四)没有发送,并且暂时不会发送的 第三和第四部分区分开是为了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的依据是什么?TCP里接收端会给发送端报告一个窗口大小,叫Advertised Window。发送端需要保证上面第二和第三部分的长度加起来等于Advertised Window。

接收端缓存结构 接收端的缓存分成三个部分: (一)接受并且确认过的 (二)还没接收,但是马上就能接收的,要等空格填满 (三)还没接收,也没法接收的,也就是超过工作量(max buffer)的部分

  • MaxRcvBuffer:最大缓存的量
  • LastByteRead之后是已经接收了,但是还没被应用层消耗
  • NextByteExpected之后是等待接收的

Advertised Window其实就是等待接收未确认部分的大小。其中这部分中有可能是有空挡的,比如7到14有,但6是空的。那NextByteExpected就只能待在这个位置了。

03 拥塞控制

TCP拥塞控制机制主要是要避免两种现象:包重传和包丢失。

网络的带宽是固定的,当发送端发送速度超过带宽后,中间设备处理不完多出来的包就会被丢弃,这就是包丢失

如果我们在中间设备上加上缓存,处理不过来的包就会被加到缓存队列中,不会丢失,但是会增加时延。如果时延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超时重传,这就是包重传

拥塞发生前,可避免流量过快增长拖垮网络;拥塞发生时,唯一的选择就是降低流量。主要使用4种算法完成拥塞控制:

  1. 慢启动
  2. 拥塞避免
  3. 拥塞发生
  4. 快速恢复

算法1、2适用于拥塞发生前,算法3适用于拥塞发生时,算法4适用于拥塞解决后(相当于拥塞发生前)。

另一个我们需要了解的概念:cwnd 是用于拥塞处理的窗口大小,取决于网络状况,由发送方探查网络主动调整。

慢启动算法

慢启动算法(Slow Start)作用在拥塞产生之前:对于刚刚加入网络的连接,要一点一点的提速,不要妄图一步到位。如下:

  1. 连接刚建好,初始化cwnd = 1(当然,通常不会初始化为1,太小),表明可以传一个MSS大小的数据。
  2. 每收到一个ACK,cwnd++,线性增长。
  3. 每经过一个RTT,cwnd = cwnd * 2,指数增长(主要增长来源)。
  4. 还有一个ssthresh(slow start threshold),当cwnd >= ssthresh时,就会进入拥塞避免算法(见后)。

因此,如果网速很快的话,Ack返回快,RTT短,那么,这个慢启动就一点也不慢。下图说明了这个过程:

拥塞避免算法

前面说过,当cwnd >= ssthresh(通常ssthresh = 65535)时,就会进入拥塞避免算法(Congestion Avoidance):缓慢增长,小心翼翼的找到最优值。如下:

  1. 每收到一个Ack,cwnd = cwnd + 1/cwnd,显然,cwnd > 1时无增长。
  2. 每经过一个RTT,cwnd++,线性增长(主要增长来源)。

慢启动算法主要呈指数增长,粗犷型,速度快(“慢”是相对于一步到位而言的);而拥塞避免算法主要呈线性增长,精细型,速度慢,但更容易在不导致拥塞的情况下,找到网络环境的cwnd最优值。

拥塞发生时的算法

慢启动与拥塞避免算法作用在拥塞发生前,采取不同的策略增大cwnd;如果已经发生拥塞,则需要采取策略减小cwnd。那么,TCP如何判断当前网络拥塞了呢?很简单,如果发送方发现有Seq发送失败(表现为“丢包”),就认为网络拥塞了

丢包后,有两种重传方式,对应不同的网络情况,也就对应着两种拥塞发生时的控制算法:

  1. 超时重传。TCP认为这种情况太糟糕,调整力度比较大:
    1. ssthresh = cwnd /2
    2. cwnd = 1,重新进入慢启动过程(网络糟糕,要慢慢调整)
  2. 快速重传。TCP认为这种情况通常比RTO超时好一些,主流实现TCP Reno的调整力度更柔和(TCP Tahoe的实现和RTO超时一样暴躁):
    1. ssthresh = cwnd /2
    2. cwnd = cwnd /2,进入快速恢复算法(网络没那么糟,可以快速调整,见下)

可以看到,不管是哪种重传方式,ssthresh都会变成cwnd的一半,仍然是指数回退,待拥塞消失后再逐渐增长回到新的最优值,总体上在最优值(动态)附近震荡。

回退后,根据不同的网络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恢复算法。

快速恢复 接着上一段拥塞发生的第二种情况,快速恢复算法的逻辑如下:

  • cwnd = sshthresh + 3 * MSS (3的意思是确认收到3个重复的 ACKs)
  • 重传Duplicated ACKs指定的数据包
  • 如果再收到 duplicated Acks,那么cwnd = cwnd +1
  • 如果收到了新的Ack,那么,cwnd = sshthresh ,然后就进入了拥塞避免的算法了。 其他的恢复算法有FACK,TCP Vegas等。 存在问题 拥塞控制用以上的方法控制窗口的大小有两个问题: 1)丢包不代表通道满了,也有可能是网络本来就有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收缩时不对的 2)等到发生丢包再收缩,其实已经晚了,应该在刚好用满时就不再加了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又出现了TCP BBR拥塞算法。

更多的算法,可以从Wikipedia的 TCP Congestion Avoidance Algorithm 词条中找。

本文参考书籍主要为:

《TCP/IP 详解 卷一:协议》

https://www.jianshu.com/p/bf4f8ad18812

https://www.jianshu.com/p/f884ecc94c8f

https://www.cnblogs.com/iou123lg/p/9017044.html

最后,小媛想说,如果你有哪方面的内容想要了解,可以在后台回复哦,我们会第一时间帮你解答或者直接发文!

作者:西瓜媛

编辑:西瓜媛

本文来自程序媛驿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12-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程序媛驿站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拥塞避免算法
  • 拥塞发生时的算法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