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内有营收重压外有强敌环伺 弱化研究基因的百度如何突破“中年危机”?丨科技云·视角

内有营收重压外有强敌环伺 弱化研究基因的百度如何突破“中年危机”?丨科技云·视角

作者头像
科技云报道
发布2022-04-14 17:42:00
3280
发布2022-04-14 17:42: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科技云报道科技云报道

温文尔雅的吴恩达,杀伐决断的陆奇,一个学院派,一个实践派。在百度祭出人工智能这本经的时候,两边却磕磕绊绊的念不到一块去。迫于营收和利润的压力,百度的天平最终倾向了商业的现实。如今,背负百度“复兴”希望、手握尚方宝剑的陆奇,将聚焦AI的百度重新拉回投资者和公众视野的焦点,百度AI的破局点会在哪里?

从第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到,百度主业和营收仍然主要来自十多年前诞生的传统搜索业务,信息流业务虽有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但并未达到大规模应用阶段。

其他42亿元人民币(约合6.36亿美元)的收入,主要由处置百度外卖业务所认列的投资收益组成,如果刨去这部分非经常性收入,百度的实际业务增长率已经触及天花板。在AI还未看到实际盈利的情况下,一些隐忧已现。

百度活跃网络营销客户约为48.6万家,同比下降79%。而每家网络营销客户的平均营收则为4.09万元,同比增长31%。

根据预计,百度今年信息流收入将以10亿美元规模比肩今日头条。但今天的今日头条早已不再单纯依靠推荐引擎技术,其从传统媒体转载的内容比例已经很低,绝大部分都是由头条号自行生产。

为了完善内容生态链,头条新推出了微头条、短视频、问答等业务板块。在内容战略方面,百度的短板十分明显,其必将在争夺信息流业务的战场上受到今日头条的猛烈狙击。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百度而言,AI商业变现的需求尤为迫切。

自动驾驶小荷才露尖尖角

AI商业变现迫在眉睫

继今年3月AI界泰斗级人物吴恩达离开百度之后,原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也于近期宣布与百度分手。这被外界认为是陆奇主政后,实践派开始取代由吴恩达领导的学术派,主导AI业务的一个表现。

此次林元庆离职,可能也是步了吴恩达的后尘。至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辉煌时光已经成为过去,吴韧、顾嘉唯、余凯、倪凯、王劲、吴恩达、林元庆等一班当年纳入麾下的人工智能顶级科学家不断出走,留在百度的只剩深度学习实验室高级总监徐伟一人。

战略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对错,它是公司在彼时彼地结合了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的分析而做出的一种选择。面对营收的重压,选择擅长商业管理的陆奇显然要比专注基础研究的吴恩达更加契合百度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百度已没有时间再去耗费过多人力和资源进行AI的基础性研究。

近日,在2017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大会上表示,2020年将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量产,在2018年底与金龙合作的无人驾驶小巴车将小规模量产及试运营。由此分析,百度内部对AI商业变现的需求要比之前更加紧迫。

AI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尽管其被视作为一个巨大机遇,但新产品在未找到合理的应用场景之前,不会创造想象中的巨大收益。对于百度所寄予厚望的自动驾驶,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厂商对该领域仍并未形成统一共识。

日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的执行长约翰·克拉夫西克表示,由于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容易让驾驶员分心,导致驾驶员在操控车辆时变得毫无准备,决定停止研发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专注于不需要人干预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目前自动驾驶的5级分类无论哪一等级,都需要有人参与、接管汽车,Waymo这一决定透露出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担忧。

在中国,更为复杂的路况对于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提出更大要求,同时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还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中国智能汽车产业2025战略发展目标,ADAS在中国将花十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普及,自动驾驶方面,可能到2025年左右会有1%左右,也就是30-50万辆车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因此,即使百度的自动驾驶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也远未达到大规模应用阶段。

冬天很长路还很远

无感知AI或是百度复兴突破口

AI的主要挑战在于,是否能够找到落地的用户体验和实现用户价值的场景,然后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建立起一个创新的循环,从而让其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向前。

目前面临的情况是:行业级产品市场短时期内难以开拓,消费级硬件并未给用户较多感知,用户不会愿意为了去体验某种新技术、新功能,而抛弃业已形成的使用习惯。AI真正要抢夺的,是用户使用AI的习惯,是适应AI消费的心智,是愿意与AI形成数据交互的冲动。

从百度AI发力点来看,DuerOS最有可能成为快速商业变现的破局点。通过将DuerOS直接嵌入到日常消费产品、百度信息流服务产品以及其他大流量应用中,可以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前提下,无感知地适应AI带来的改变。

而不是转移注意力去下载一个新应用,或为了某种技术去适应一整套全新的附加品。

通过百度自身既有业务矩阵,吸引更多开发者与合作者,从更贴近用户生活的角度去释放AI的商业价值。作为百度AI另一支柱的Apollo平台,目前更多的只是为了自动驾驶的普及在提前布局,汽车大厂更愿意把研发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么看来,现阶段百度AI的战略意义大于商业意义,之前百度剥离与整合业务的举动完全是断臂止血,在线营销和信息流业务的盈利还将会为AI业务进行持续输血,弱化研究基因的百度AI能否真正得到市场认可还需时间检验,更何况要从海外科技巨头手中抢夺AI话语权靠的还是基础研究。

陆奇的三板斧之后,留给其辗转腾挪的空间已有限,未来撬动营收天花板的路将依旧艰难。

AI更像是百度现有业务的优化剂,以其为原点将各类业务串联起来,形成更强烈的聚合效应。未来,百度能否依赖AI实现“复兴”,不仅取决于大数据的丰富程度,更要看基础研究的领先程度以及与各业务子集的协同程度。加之百度内部各业务之间的壁垒高企,派系相互掣肘之事常有发生,对于百度来说,要走出冬天,路还很长。

【科技云报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科技云报道”并附本文链接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11-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科技云报到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