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基于ABAQUS和FE-SAFE的低周疲劳仿真

基于ABAQUS和FE-SAFE的低周疲劳仿真

原创
作者头像
CAE学习笔记
发布2022-05-12 15:37:44
4.7K0
发布2022-05-12 15:37:44
举报

1、综述

机器、车辆和结构的零部件经常会承受重复载荷的作用,由此产生的循环应力可导致相关材料发生微观物理损伤,微观损伤在连续的循环载荷作用下累积,直至发展成裂纹或其他宏观损伤,这个过程称为疲劳。疲劳分为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一般将失效循环数小于次循环的疲劳称为低周疲劳,将失效循环数大于此次数的疲劳称为高州疲劳。低周疲劳一般采用基于应变的疲劳算法。

2、基于应变疲劳分析算法

稳定循环应力-应变迟滞曲线如下图,一般用Ramberg-Osgood方程表示,

图片
图片

(1)

其中,

图片
图片

为弹性模量,

图片
图片

为循环硬化系数,

图片
图片

为循环应变硬化指数

图片
图片

图1 稳定的应力-应迟滞回曲线

   应变-寿命曲线是在介于两个极限应变之间的完全反向(R=-1)循环载荷条件下的疲劳试验得到的,同时还需进行应力测量,试验设备如图2。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和总应变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如图3,数学表达式如式(2),

图片
图片

(2)

其中

图片
图片

为疲劳强度系数,

图片
图片

为疲劳强度指数,

图片
图片

为疲劳延展性系数,

图片
图片

为疲劳延展指数

图片
图片

图2 疲劳测试设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3 弹性应变、塑性应变和总应变与寿命的关系曲线

Brown-Miller 方程广泛运用于延展性金属多轴疲劳计算中,损伤最大位置发生在最大剪应力所在的平面,同时能考虑剪应力和正应力的影响,如图4所示。

图片
图片

(3)

其中,

图片
图片

为最大剪应变,

图片
图片

为正应力,

图片
图片

为平均应力

图片
图片

图4  Brown-Miller 算法示意

3 、有限元仿真

3.1 材料模型

硬化模型对疲劳仿真精度至关重要。ABAQUS中有三种硬化模型,等向强化模(Isotropic hardening model),运动强化模(linear Kinematic model),混合硬化模型(combined)。等向强化模型适合模拟单调受载情况,不能用来模拟循环载荷。混合硬化模型能很好模拟材料的包辛格效应(bauschinger effect),适合用来做低周疲劳分析。ABAQUS中材料设置图5,具体材料属性如表1。

图片
图片

图5 ABAQUS材料设置

图片
图片

表1 材料属性

3.2 ABAQUS 边界条件

疲劳式样如图6,标注为英寸,需转为mm制。采用1/4模型,在对称面上施加对称约束,夹持端一侧固定,另一端施加循环载荷,如图7。单元类型为C3D8I,中间标距处网格加密。

图片
图片

图6 疲劳式样(单位为英寸)  

图片
图片

图7 FEA边界条件

分别对不用应变幅进行有限元仿真,图8为应变幅1.72%的总应变分布,标距范围内均匀分布。图9为中间位置单元的应力-应变响应,形成了闭合的迟滞曲线(增量步14~增量步53)。

图片
图片

图8 应变幅1.72%的总应变分布

图片
图片

图9 中间位置单元的应力-应变响应

4、 FE-SAFE疲劳分析

FE-SAFE 中有两种方法来做弹塑性疲劳分析。

1)  FEA中采用弹性材料进行分析,将应力导入到FE-SAFE中,用Neuber法进行塑性修正。该方法优点在于应力过程能够在FE-SAFE中设置,缺点是不能考虑应力再分布。

2)  FEA中进行弹塑性分析,将应力应变导入到FE-SAFE中进行疲劳分析。

FE-SAFE疲劳分析分为以下几步,导入有限元模型、选择材料、设置分析组(Group)、设置载荷。采用Morrow 修正的Brown miller 多轴算法进行分析,设置如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0  FE-SAFE 设置

寿命如图11,最小寿命为342次。图12为式样表面位置(path1)的寿命分布图,中间标距位置寿命最短。

图片
图片

图11 应变幅为1.72%时式样寿命

图片
图片

图12  path1的寿命曲线

5、仿真与试验对比

如表2和图13所示,弹塑性疲劳分析结果和文献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采用MicromechanicsPlugin2732 Neuber修正的弹性疲劳分析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在构件发生明显塑性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结果,疲劳分析精度更高。

图片
图片

表2 疲劳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图片
图片

图13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1、综述
  • 2、基于应变疲劳分析算法
  • 3 、有限元仿真
    • 3.1 材料模型
      • 3.2 ABAQUS 边界条件
      • 4、 FE-SAFE疲劳分析
      • 5、仿真与试验对比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