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可见光激光器---二

可见光激光器---二

作者头像
用户2760455
发布2022-06-08 13:49:31
发布2022-06-08 13:49:31
533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芯片工艺技术芯片工艺技术

半导体蓝、绿光激光器

半导体可见光激光器的色系发展同LED同步。在1968年红色LED在美国问世。红、绿、蓝三基色一直是人们追求的单色光。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实现了GaAlAs/GaAs 0.8um--0.85um的短波长异质结结构的半导体激光器。并在InP上实现了四元InGaAsP发射1.3um-1.55um的室温连续光谱,在光通信领域取得巨大应用。

然而半导体蓝光、绿光LD的进展却十分缓慢。但是蓝、绿光LD在高密度信息读写、水下通信、激光打印、生物、医疗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各国学者掀起了研究热潮。

在早期的蓝光研究领域,可谓是三国争霸。SiC、以GaN为代表的氮化物和宽带隙的二六族半导体材料。

其中SiC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发光效率始终不如后面两种。1995年Cree宣布在SiC衬底上生长了晶体优越的SiC和GaN的合金,蓝光LED发光效率达到850uW。在前期的研究时期,很多人给予很大希望,但是后期被GaN系打败退出研究。

氮化物AlN、GaN、InN是直接带隙材料。可以配比三种组分,AlGaN是宽带隙材料,主要用作与GaN的准晶格匹配的异质结。InGaN的带隙对应了绿光、蓝光、紫光范围,可以作为有源层。早期氮化物是人们注意到较早的一个体系,但是阻碍GaN激光器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缺乏与GaN材料在晶格常数和热膨胀系数方面相匹配的衬底材料和获得高P型掺杂的问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中村修二采用沉积过渡层的方法在蓝宝石上生长了高质量的GaN及其合金材料。

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日亚化学也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蓝光LED制造商。

上图是一种多量子阱GaN激光器芯片结构示意图,蓝宝石衬底。由于蓝宝石没有晶向比较难形成激光器需要的腔面,需要把wafer和衬底剥离,倒装芯片工艺,把GaN wafer转移到易于切割解离的衬底上。

二六族蓝绿光激光器

如ZnSe和ZnS及其固溶体在整个可见光波段都是直接带隙半导体。与GaAs的晶格失配仅为0.27,可以在砷化镓衬底上生长出高质量的ZnSe薄膜以实现光电子器件集成。

提高寿命、减少欧姆接触电阻、缩短波长是ZnSe激光实用化的关键。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6-0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芯片工艺技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