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常规我做图片处理,采用图像腐蚀与图像膨胀等方法用来得到想要的图像特征,今天第一次看到腐蚀与膨胀在信号过滤中的引用,故此分享探讨
先说说图像腐蚀与图像膨胀
图像的膨胀(dilation)和腐蚀(erosion)是两种基本的形态学运算,主要用来寻找图像中的极大区域和极小区域.
其中膨胀类似与 '领域扩张' ,将图像的高亮区域或白色部分进行扩张,其运行结果图比原图的高亮区域更大.
腐蚀类似 '领域被蚕食' ,将图像中的高亮区域或白色部分进行缩减细化,其运行结果图比原图的高亮区域更小.
膨胀的运算符是“⊕”,其定义如下:
该公式表示用B来对图像A进行膨胀处理,其中B是一个卷积模板或卷积核,其形状可以为正方形或圆形,通过模板B与图像A进行卷积计算,扫描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用模板元素与二值图像元素做“与”运算,如果都为0,那么目标像素点为0,否则为1。从而计算B覆盖区域的像素点最大值,并用该值替换参考点的像素值实现膨胀。下图是将左边的原始图像A膨胀处理为右边的效果图A⊕B。
图像中的高亮区(黑点增多)
腐蚀的运算符是“-”,其定义如下:
该公式表示图像A用卷积模板B来进行腐蚀处理,通过模板B与图像A进行卷积计算,得出B覆盖区域的像素点最小值,并用这个最小值来替代参考点的像素值。如图所示,将左边的原始图像A腐蚀处理为右边的效果图A-B。
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
高亮区减少(白色区域减少)
信号应用
代码如下
x0=x; %%把x赋值给x0
figure(4);
plot(x,'r')
k=[0,1,5,1,0];
n=length(x);
y1=zeros(1,n);
y2=zeros(1,n);
y=zeros(1,5);
max=0;
min=0;
j=1;
%膨胀
for i=5:n-0
max=-10000;
for kl=1:5
%y(kl)=x(j+kl-1)+k(kl);
y(kl)=x(j+kl-1)+k(kl);
if(y(kl)>max)
max=y(kl);
end
end
y1(j)=max;
j=j+1;
%j=j+5;
end
%腐蚀
j=1;
for i=5:n-0
min=100000;
for kl=1:5
y(kl)=x(j+kl-1)-k(kl);
if(y(kl)<min)
min=y(kl);
end
end
y2(j)=min;
j=j+1;
end
figure(6);
subplot(2,1,1);
plot(y1);
subplot(2,1,2);
plot(y2,'r');
hold on
处理结果为:左边为原始信号,右边为2种方法处理后的信号
个人的理解这种方法类似采用一个滑动窗过滤,最后得到平稳信号,各位读者有啥见解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