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从为什么不写技术文章了,到如何规划你的未来

从为什么不写技术文章了,到如何规划你的未来

作者头像
lhyt
发布2022-10-28 16:54:48
2740
发布2022-10-28 16:54:48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lhyt前端之路lhyt前端之路

相信很多人入行的时候,会喜欢写文章、折腾个人网站、搞一些开源,总想留下一些东西,或许是面试所用,或许是兴趣,或许真的是有理想。但是一般过了个几年后,坚持的人越来越少了。整体来看,主要因素应该是与个人规划不一致、投入大而产出不符合预期。写文章是一个好事情,不可否认。但在它前期带来一定的收益和价值后,需要做好下一步的计划,明确自己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抓住问题本质去看事情,不做ROI低的事情,只做有价值的事情

写文章的意义

反向激励

对于刚入行的同学,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的。而你如果是要写文章,想写好,那前提应该是自己对那块知识有足够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应用起来,能稍微变通一下作为自己的输出。想写文章,又基于这样的“压力”下,那你就不得不去好好的学好那块知识,有一定的推动力。所以在前面入行的时候,多写写文章,至少对自己是有明显的价值的,能促进自己进步

另外其实在大厂里面,很多团队都有“技术氛围建设”这一块,其中一个动作就是写文章,然后投稿到大平台,接着会有对应的一些激励。还有一个是团队分享,有一些团队可能会分享一些非自己技术栈甚至不同领域的事情,目的让分享更有趣一些。比如一个写管理后台的团队去分享webgl和3d,比如让一个前端去分享后端技术,比如让一个研发去分享一下某个国家的历史。在整个过程中,分享前——能给自己更多好好学习消化的动力、分享中——临场表现 & 表达、分享后——温故而知新。

其实在我们的视角来看,如果一个新人能做到经常有一些文章产出,而且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应用,那明显他是一个“超出预期”的新人(虽然技术内容都是挺入门、表达的意思比较表面,但人家这个年限有这个思考,横向一对比,就显得不错了)。这倒也不是“文章push”、“ppt工程师”,有没有料,其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谁在水文章、谁是真正的有用心的。整体来看,对新人来说,多写文章就是为以后的技术打好基础的一个渠道

小结:要写文章 => 需要有更好的前置储备 => 反向激励要好好学习和思考

表达 & 总结

工作中很经常需要跟人沟通合作,如果只是埋头苦干,那到你出来聊需求、聊规划、聊组织的那一天,你只能支支吾吾?或者是说一直挂机?如果想从头开始,其实可以先从写文章开始。写完文章后往外面发一下,关注一下大家的反馈和感受。如果没啥人看,那可能得另外想办法找到原因了。有时候可以放下面子,多问问其他人。知道原因了,哦,原来是内容不够有意思,那就换一下风格?原来是技术太表面了,那就稍微深入一下或者变通一下?整体下来,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需要表达,其实就是同一个事情,不同的人为什么能有不同的效果,这个可以去看看其他人的文章对比一下

表达是过程,而对应的要怎么做好下一次表达(写文章、开会、讨论)呢,那就是上次的分享、写文章、做完一件事后的总结,积累对应的经验。其实总结和复盘意思差不多,可能有挺多公司会有复盘,一般可能是一个会议。简单来说就是做完一件事后,回头想一想哪里做得好和不好的,下一次要扬长避短。先不说会议层面的,只是那种纯写文章的那种复盘和总结(对新人来说可能是这种形式为主),写文章其实就是一个事情结束后的总结,如果一个新人经常有总结和分享,一次比一次有明显的进步,那就是一个很棒的例子了。

当然,需要谨慎注意无效总结和复盘会议。听说有一些团队或者一些小公司,会把这些玩烂了。这里提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是不是大家都不愿意参加 & 毫无期待、是不是复盘被做成了鞭尸(需要对事不对人)、是不是参加了也没啥用、是不是压力很大。当然也有很简单的鼓励这种氛围的方法,表扬做得好的,这样下一次就很乐意复盘了

小结:这一次做的事情总结出来,是为了下一次做得更好。过程中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提高搜商

“搜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与智商、情商相并列的人类智力因素。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除了智商、情商,面对海量信息包围的困境,搜索是一种快速获取信息的方式,而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搜商,指的是利用搜索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压力”所在,逼迫自己去涉猎一些未知领域,并能快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和总结,最后能消化完成,再输出给其他人。反反复复重复这个过程,自己的搜商是有明显的提升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以后工作几年面对任何陌生问题都会游刃有余。包括我其实前面写了很多的文章、所研究过的技术,都是工作中用不上的,短时间没啥作用,但过了几年所积累的搜商,在涉猎任何新领域的时候,入门速度越来越快

搜商的应用,具体会是怎样的呢?比如一个不怎么懂前端的小白,如何无厘头地从0到1去写某个陌生的领域的mvp版本的文章:

如何从0到1做一个vr游戏:

  • 了解一下vr基本概念以及所需的技术点
  • 了解一下vr怎么在设备跑起来,vr应用的开发具体怎么开发
  • 知道了要获取实时的位置,并需要实时调用脚本修改相机参数
  • 人的动作在设备上怎么获取,怎么知道人做了什么动作,了解事件触发机制
  • 跑起来了mvp版本的demo,知道了整个体系
  • 学习一下图形学,选择合适的引擎
  • 随便找几个模型用起来。正常工作上合作的姿势应该是,模型交给对应的设计同学,明确和设计同学怎么合作(要的模型文件是什么格式、特效用lottie、动画用关键帧还是序列帧)
  • 自己做一遍全流程,沉淀文章

如何做一个管理页面的低代码搭建平台:

  • 了解“低代码”的定义
  • 调研一下业界所有的产品,了解到一些关键的技术点
  • 调研一下规则引擎、动态表单,学习schema规范
  • 思考怎么结合自己业务把他们串起来
  • 整体规划初步确定,明确流程图和架构图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初步了解、自己实验、选型、整体规划、任务拆解的过程,如果搜商提高了,将会游刃有余地面对任何自己压根没做过的事情,并且能好好的利用好身边资源去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个能力是通用技能,即使是不做这一行了,换一个领域也是通用的

小结:写文章可能需要面对一些自己不懂的领域 => 搜索 & 自学 => 过程中提高了搜商 => 学其他新的事情也更容易了

投入产出比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你做一个事情长期没有啥大的收益,投入产出比很低,那会反思是不是不应该再做了。对于极大部分人来说,写文章可能就是刚入职场的时候快速成长期那段时间价值最大,而到了3年以上可能就不是很需要了。此时一般的节奏应该是对标大厂里面的高级工程师(p6),能独当一面。当然如果还没到的可能需要继续努力,也不一定是3年,可能会更久,这个取决于起点,只要跟自己比就行,不用跟别人比。独当一面的工程师,是能有自驱的解决问题,能给新人指引路线,可能需要自己主动去对陌生领域进行突破,而且需要对项目负责,要兜底一切问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到工作上了

回头一看,工作上多花一点时间,能有明显的涨薪和晋升。而写文章那边,如果接广告收入也不高,如果是做社区得花好多时间搞不来,如果佛系写好像也就那样没啥好写了(我可能就是这样)。这样一对比,确实是很多人会放弃写文章了。如果是想专心搞的,那主业的工作时间应该是不能太多,然后会有一些个人时间去搞,最后认真搞起来,好好变现(包括热度带来的广告收入、个人的影响力收益、对业界的贡献等都算是价值)

但这也不必要有一种“前端很容易到天花板”的想法,只是说,技术是一个工具,能解决多少问题才是真正的价值。纯技术角度来看,确实是没啥的。但结合业务场景和业务问题来看,区区一个纯前端技术还远远不够,现在都是讲“大前端 ”,其实就包括很多跨领域的知识点在里面结合运用

个人时间有限,能完成手头上优先的事情就很不错了。可以根据手上的事情做一些总结和升华,沉淀一些经验。做事情的同时去提升自己,一举两得

小结:很现实的问题,ROI摆在面前,如果低的话就不会再坚持,核心还是聚焦在有明显价值的事情上

个人规划

自己真正的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人进入职场的时候,会怎么挑选公司呢?“大厂 & 业务好”、“技术强”、“团队气氛友好”、“成长空间大”,这些应该是大家都会想到的标签。看起来好像是一些正面、积极向上、通用的目标,但实际上会有啥细节上的不同呢

大厂业务好的团队,如当年100个月年终奖的某工作室、如传说中年终奖年年爆炸多的某信,这些大家都看见它赚钱机会多,接着就蜂拥而至。那换个角度想想,公司总不会永远都一直发那么多钱吧,人都过去了竞争对手多了机会也少了吧,自己进去后也不一定能拿到同样的回报吧。其实按照业务好挑公司,有点类似投资理财,所谓的业务好就是听到大家说“白酒新能源暴涨了”然后个个去买,结果发现自己入场晚了,没捞到啥好处,甚至还亏了。大厂业务好的地方也是,能拿到100个月年终奖,肯定是某个项目从0到1做起来的时候并拿到很好的价值才有的,而都看见它做完了,再过去也没多大空间可以冲刺的了。你拿到的回报是你做了多少价值,而不是你抱大腿躺平就有很多回报(也不一定,排除少数情况针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从0到90分和从90分到无限接近100分的区别,然后还多了一群蜂拥而至的竞争对手。其实更需要想清楚的是,你进去后,能做什么,有没有价值,这些都可以提前了解的

说到技术,可能刚毕业的人会更有这方面的诉求。选择公司的原则,一定要去技术很好的团队,认为做业务都是搬砖,技术不行,没有任何成长。所以很多人在选择公司和团队的时候,会着重看“架构”、“基础”、“底层”等名词的团队,因为涉及到技术。这个在短期来说确实是没问题,从长远来说其实没那么强依赖。刚毕业的同学,其实一切对他都是新的,有一个好的技术环境能打好基础为后续做铺垫,但就不是“业务团队技术一定不行”从而无脑选择了一些做infra的团队。其实事情都有两面性,选择技术团队,那么后续日常做的事情产出怎么衡量有想过没(不像业务团队有业务数据可以参考)。只做基建技术,在业务上的经验必然很少,如果后续让你做业务功能和业务逻辑,在业务架构的设计上肯定是缺失经验的。而能深耕技术的团队确实很少,在找工作方面选择会更少。但在一个做技术的团队,会学到更深的技术,可以钻研到最前沿的技术,引领时代前进,这是很伟大的事情。如果在一个业务团队,日常业务需求可能会让人觉得搬砖,所以需要理解业务,并有自己的思考,能给出下一步规划和建议,并推进一些事情落地拿到业务收益(如果有数据是比较好说)

在业务团队,可能需要全方面的成长,而不只是技术那么简单,包括各种软技能和跨领域的技能结合,但在技术上就不会很钻研,只是说如果要用到某个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找到一些可用的方案直接用了,以结果为导向。但业务团队的话,后面还是需要经验对口的,离开公司后可能需要继续做同类型的业务,很多专业经验不能复用,只有软技能可以复用。离开公司后,专做技术的专业经验可以一直沿用,面试上也是毫无压力,但没有软技能的积累、不好衡量产出;业务团队出身的软技能可以一直积累,后续自己搞事情的能力比较强,但护城河会不如专做技术的。一般来说,大家到后面应该是会根据自己擅长的和想学想做的来选择

小结: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缺少什么需要补的,需要做什么才能成为这样

抓住问题、结果导向

就先来一个可能很多人都幻想过的事情来说吧——“我想成为前端架构师”

为什么想要成为前端架构师?其实核心还是想多赚钱,赚钱是大家打工的一个目的。那按照常规逻辑来说,那就是:我是做前端的 => 做架构师技术强 => 技术强钱就多(多年来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基本都是这样想)。其实这里问题就是技术强和钱多划上严格的等号了。上面也说过,你拿到的回报是因为你做了多少价值,所以得看看你的技术能否跟价值挂上钩,先有问题,再有方案,最后才有引申出对应的技术。所以,大家所想的前端架构师,其实他只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是面向开发者的各种问题,但开发得慢只要能上线也是能用的。如果公司/团队当前的阶段是要着重解决开发者的问题,到了提效阶段,那就很有价值了;如果公司/团队当前目标还是冲业务,要做一些事情从0到1搭建,那当然还是业务的产出更容易拿到收益

当然也有一些不看你的贡献的情况,比如某些小公司一些人是关系户,不做啥也能有回报。这种情况就得有另外的考虑,本身公司对你的定位就是过来打杂,他们关系户抱大腿躺平,那如果清楚知道了就及时止损吧。另外也无需气馁,他们能有这样的环境,你觉得不公平,那也是因为他们的起点跟你都不是一个维度的了,完全两个世界,所以自己只需要跟自己比即可,持续拿到自己想要的那就离开吧

接着就是,一个问题被解决了,就有下一个问题,要随时拥抱变化。比如一个前端团队刚刚起步,基础建设很差,当大家都把自己感兴趣的所谓的“技术”“架构”做完了,构建、脚手架、组件库、文档、cicd、单测都搞上了,那下一步就可能没啥可以做的了,还是得回归业务和公司/团队发展路线上寻找问题。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也可以是人的问题、协作上的问题、组织的问题。项目交付质量很差,效率低,看看是否是分工不合理、排期很紧张、人的能力不足等因素,并逐一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可能就会衍生一些技术动作,比如某个老模块代码耦合严重,需要拆分或者重构,那如果一个特大项目重构,是不是需要一点点滚动重构,那是不是顺便就需要用上微前端或者做一些灰度能力,最后重构完成,看看bug是不是减少了,效率是不是提高了。这个动作的逻辑是,首先发现问题——质量&效率,所以我们要看的结果是质量&效率改变了多少,然后找到其中一个影响的点——历史包袱,最后给出解决方案。等我们跑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看看这个数是不是有变化了。当然在这个事情上,也得在前面看看是不是真的要做,特别大成本然后提升的也不多、团队的质量问题也不大,那就不需要做这个事情。另外,不必要给自己设限(我是研发、我是前端,那些我不管),只要发现问题,就想方设法去解决,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问题又来了,如果一个团队很完美,基建很好,业务很稳,人都很强呢?em,这就是你曾经想要的“技术强””氛围好“”业务好“的团队了,下一步做啥呢,那肯定很难想出来,而且你的对手都很强,你出类拔萃的难度很大。所以,在这里只是想说,不必嫌弃自己呆的地方业务怎么不好、人怎么坑、技术怎么烂,如果你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相信也能拿到很好的回报(不一定100%是,但大概率是,自己判断),并且过程中有很好的成长,学到的也很多

从长远来说,你是准备一直干下去呢,还是准备半途转行呢,还是准备考公上岸呢,还是继承家产躺平呢,还是自己出来创业单干呢,这个自己心里得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吧。如果不知道,那就先做着呗,总有一天会知道的,只要知道了,那就对着这个目标去冲,并且要每一步决策都要拿到自己的结果(做有价值的事情)。我想躺平,我关注的结果是我要天天都很开心和不累,其他不重要了;我想一直干下去,我关注的是持续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我想创业,我关注的是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有对某个领域的深刻认知和人脉积累

小结:发现问题 => 确定要拿到什么结果 => 给出方案并执行 => 回头看看是否达到预期结果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10-1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写文章的意义
    • 反向激励
      • 表达 & 总结
        • 提高搜商
        • 投入产出比
        • 个人规划
          • 自己真正的想要的是什么
            • 抓住问题、结果导向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