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两篇关于WAF分块传输绕过内容对文章,对于分块传输不太熟悉的可以先看前两篇内容,本篇文章也是在其基础内容上进行扩充。
在HTTP协议覆盖的基础上可以配合分块编码传输组合绕过WAF检测
利用chunked-coding-converter
插件功能一键分块传输编码
编码后
与SQL注入绕过同理,利用分块传输编码绕过WAF检测,成功执行系统命令
编码前
编码后
在有WAF防护的情况下,直接上传php等脚本后缀格式文件会被检测拦截。利用分块传输编码绕过WAF检测,成功上传php等脚本文件
编码前
编码后
前面简单介绍了WAF分块传输的几种应用场景,实际利用场景远不局限于上述几种,只要目标系统是支持HTTP/1.1的POST包都支持分块传输。接下来再介绍一下WAF延时分块传输的利用方式。
分块传输已经被公开多年了,目前很多WAF都已经支持WAF分块传输检测,可以通过延时分块传输绕过普通WAF检测规则。
WAF一般通过以下步骤检测分块传输内容:
0\r\n\r\n
chunked-coding-converter
插件实现了在上一块传输完成后,sleep一段时间,再发送下一块。 目的是在2阶段延长WAF分块传输线程的等待时间,从而消耗WAF性能。
注意:块与块之间发送的间隔时间必须要小于后端中间件的post timeout,Tomcat默认是20s,weblogic是30s。
为了加大WAF的识别难度,chunked-coding-converter
插件支持了延时时间随机化、分块长度随机化、垃圾注释内容与长度随机化[可选]等。
chunked-coding-converter
插件可以显示预估分块数量范围和延时范围,显示每一块发送的内容,长度,延时时间以及发送状态等等。
如果你的BurpSuite启动时使用了汉化插件,并且使用的是作者默认打包好chunked-coding-converter
插件,则可能会出现如下报错:
通过排查原因,发现原作者插件的代码中只识别英文的Start
、Stop
、Clear
等,汉化插件会将英文转化为开始
、停止
、清空
等,导致插件无法识别功能按钮,从而导致运行插件报错。
知道原因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为了不影响汉化插件和分块传输插件的同时使用,博主修改分块传输插件的源码按钮的Start
修改为StartChunked
,Stop
修改为StopChunked
、Clear
修改为ClearChunked
等,最终重新打包插件效果如下:
emwg
以SQL注入绕过为例,直接在数据包界面使用chunked-coding-converter
插件的sleep chunked sender
功能
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设置好分块传输的长度,以及分块传输的延迟时间,配置好后点击右上角的Start功能,即可开始延时分块传输
延时分块传输结束以后,可以在Response界面查看SQL注入后的响应数据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