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机器人工程相关课程共性问题的思考-2022-

机器人工程相关课程共性问题的思考-2022-

作者头像
zhangrelay
发布2022-11-14 19:16:32
2300
发布2022-11-14 19:16:32
举报

本文均为学习笔记,版权属于原作者。 


背景分析:

 从上述可以看到,先进机器人技术比重很高,如果泛化1-6都和机器人产业密切相关。

新技术新要求:

学生特点:

时代特性

如何因材施教?

其中很重要一点:

如何用碎片知识+高效思维模式实现系统化成长。

课程困难:

个人体会和经历,如果课程不考虑前瞻性,实验室完成建设之时,就是设备全部淘汰之日。

这种现象异常残酷,学生所获皆无意义。

新挑战如下:

个人课程近3年中心和重心都在:

金字塔底部的思维习惯和基本概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课程生态需要多方协作:

教务+学生+老师+管理者

最终实现:

  • 教学考评数据统一规范
  • 个性化学习学生所爱所学
  • 精准化教学老师专业并量化
  • 科学化管理全链路监测分析提升

课程边界突破+沉浸式

如下模式是否能在应用型本科落地?

简单粗暴回答就是“不行”。

学生凭借分数上应用型本科,本身自学能力就需要改变,否则效率不高。

第一个指标,大量课外阅读就难以实现,后续不可持续。


模式方法: 

应用型本科学生普遍能力天花板在应用层,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包括:

  • 记忆(1)
  • 理解(2)
  • 应用(3)

比如创新型课程,学生基本没法掌握的,毕竟基础不足以支撑创意设计等。

课程设计构造模型

泛化更新:


教与学的痛点:

  • 如何实现分层次,从抽象到形象?
  • 如何实现从外部引领到内部驱动,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
  • 如何实现不仅专业度高,还能体现人文关怀并扩宽知识面??? 

其实能解决一个都不容易,想要一步步做也挺难的^_^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11-0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背景分析:
  • 学生特点:
  • 课程困难:
  • 模式方法: 
  • 教与学的痛点: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