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编译原理文法详解_编译原理为什么存在递归文法

编译原理文法详解_编译原理为什么存在递归文法

作者头像
全栈程序员站长
发布2022-11-17 18:11:20
6190
发布2022-11-17 18:11:20
举报

引言

学完了词法分析,我们知道词法分析器将正则表达式转换成词法单元流,但对于这个记号流我们不知道是否能由正确的文法产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语法分析器来检测其合法性。语法分析器的输出是一棵语法分析树(无论显性还是隐性),并且进行一些语法纠错处理。语法分析的整个过程大概就是我们先定义一个语法,再用相应的算法来检测我们的词法单元流是否符合该语法。这里主要讨论上下文无关文法构成的语法和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

上下文无关文法

定义为一个四元组(VT,VN,S,P)

  • VT:终结符的有限集合
  • VN:非终结符的有限集合,与VT无交集
  • S:开始符号
  • P:产生式的有限集合。形如A->α,α∈(VN∪VT)*

类似自动机的定义,不过是语法的产生式。 为什么要叫上下文无关文法呢?因为产生式的左边只有一个符号,也就是说只要满足了右侧的串就可以直接归约到左边的符号,不需要查看上下文。与此相对的上下文有关文法例如aSb -> abab 就是上下文有关文法。

推导

把产生式看成重写规则,符号串中的非终结符用产生式右部的串(α)代替。 推导具有自反性,传递性。

  • 最左/右推导:每次替换都先选择最左/右的串进行推导。

举例: 有以下文法: S->S(S)S|e 如何用最左推导推导出串 (()())? 法一:S=>S(S)S=>e(S)S=>e(S(S)S)S=>e(S(S)S(S)S)S=>e(e(S)S(S)S)S=>…=>e(e(e)e(e)e)e 法二:S=>S(S)S=>e(S)S=>e(S(S)S)S=>e(e(S)S)S=>e(e(e)S)S=>e(e(e)S(S)S)S=>…=>e(e(e)e(e)e)e 我们每次遵循必须替换掉最左边的S的原则,尝试每一种匹配,如果失败,退回,选择下一匹配,直到成功。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个串的最左推导。不过以上例子我们得到了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并且都是严格遵照了最左推导的要求来的。因此,我们说这个文法具有二义性。计算机不喜欢二义性,计算机喜欢单刀直入,因此后面我们会看到消除二义性的办法。

语法分析树

语法分析树是推导的图形表示。一个推导对应一棵语法分析树。 我们对上例法一进行语法分析树的构建(e就是空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之,就是将左推导展开成树的形式。

消除二义性

  • 一种是自定义优先级和结合性 例:原文法E->E+E|E*E|(E)|-E|digit 是有二义性的 分析后可得:优先级:digit 和() 最高,/和*其次 ,+和 – 最后。 结合性: + 、-、*、 /都是左结合。 因此先匹配digit和()的文法。 factor->digit | (expr) term->term * factor | term / factor | factor expr->expr + term | expr – term | term 其中factor表示数字和括号表达式,term表示乘除表达式,expr表示加减表达式
  • 悬空else文法 stmt → matched_stmt (匹配的if从句) | unmatched_stmt (不匹配的if从句 matched_stmt → if expr then matched_stmt else matched_stmt | other unmatched_stmt → if expr then stm | if expr then matched_stmt else unmatched_stmt

自顶向下分析

所谓自顶向下分析,就是从分析树的顶部向底部构造分析树,也即从开始符号S推出整个串的过程。自顶向下分析采用最左推导,因为分析器是从左到右扫描的。

然而,有的文法不能采用自顶向下分析,因为产生了左递归。

左递归的判定和消除

  • 左递归的判定:一个文法G,若存在P经过一次或多次推导得到Pa(即能推导出以P开头的式子), 则称G是左递归的。 符号如下: 1)A→Aβ,A∈VN,β∈V 2)A→Bβ,B→Aα,A、B∈VN,α、β∈V* 以上两种情况都出现了左递归,即自己推出和自己有关的东西。
  • 左递归消除:

1.直接左递归 使用公式: (原始) A → Aα1 | Aα2 | … | Aαm| β1 | β2 | … | βn (转化) A → β1 A’ | β2 A’ | … | βn A’ A’ → α1A’ | α2A’| … | αmA’ | e

2.间接左递归 间接左递归就是要通过多次推导才能看出文法有左递归。如: S→Qc|c,Q→Rb|b,R→Sa|a有S =>Qc =>Rbc =>Sabc 先转变成直接左递归,再使用公式。 把所有关于S的文法带入,并且得到直接左递归的公式,例如上面的文法: Q→(Sa|a)b即Q→Sab|ab|b S→Sabc|abc|c|bc 然后就可以使用公式了。

总结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应该是自顶向下分析,为了构建这一棵语法树,我们使用上下文无关文法,定义了推导的概念,发现我们要使用左推导,并且解决了二义性,顺便消除了左递归,这才成功构建出这样一棵语法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用户I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21914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年10月28日,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引言
  • 上下文无关文法
  • 推导
  • 语法分析树
  • 消除二义性
  • 自顶向下分析
  • 左递归的判定和消除
  • 总结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