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2块钱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央视曝光AI黑产,产业链太惊人了

2块钱就能买上千张人脸照片?央视曝光AI黑产,产业链太惊人了

作者头像
量子位
发布2023-03-10 14:52:26
5400
发布2023-03-10 14:52:26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量子位量子位
贾浩楠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一张人脸照片,只值0.002元,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

「不法分子用公民照片,加上AI换脸技术,直接登录金融app…..」

这些,都是央视新闻最近曝光的人脸识别背后的黑色产业内幕。

捆绑了AI技术的公民隐私泄露风险,普通人该怎么避害?

遏制如此猖獗的违法行为,在技术和立法两方面,各有什么进展?

用你的脸,刷你的卡

买卖人脸信息的“产业链”稍后再谈,先了解一下不法分子如何利用人脸图像实施犯罪。

今年8月13日,杭州钱塘新区公安部门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他们在多个网络平台盗取了数千条个人信息准备倒卖。

而今年年初,浙江衢州也破获了一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使用盗取的信息注册某金融平台账号,非法获利数万元。

在这两个案例中,不法分子都是在得到了人脸照片以后,通过AI换脸技术进行预处理,生成一个虚拟的“面部”,再使用照片活化做一个动态视频,这样就能骗过不少核验机制。

不是真人真脸,也能通过核验吗?

不幸的是,真的可以,而且成功率不低。

央视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研工程师王嘉义,他介绍目前最简单的人脸识别,只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六个或八个特征点就能实现

一般的手机解锁,“刷脸”支付、“刷脸”门禁等等,采用的大多是这种简单的识别算法。

使用精度尚可的3D打印面具或头套,能很轻松通过核验。

人脸识别算法的漏洞让不法者看到了可乘之机,也在客观上成为这条产业链的产生的因素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种手法成本极其低廉,也几乎没有技术门槛。

以前,诈骗犯还需要通过电话交谈等手段套取个人信息实施犯罪。

而现在,事主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张不知何时拍的照片,就成了别人的犯罪“工具”。

网络上各种开源免费软件也是随处可得,即使没学过编程也能快速上手。

面部信息从哪来?谁在卖?

央视新闻记者伪装成购买者,找到了网络上叫卖人脸图片信息的商家摸底。

调查发现,在某网络交易平台上,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

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不到10元。

商家的素材库里全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隐私照片。

记者询问商家这些图片是否有版权隐患,商家否认,却拿不出有关证明:

这些照片的主人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甚至还有可能因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卷入刑事诉讼。

至于这些照片从哪泄露,专家认为风险最高的环节,还是数据的存储。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张兆翔说,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数据库中

数据是否脱敏(指数据是否与个人信息挂钩)、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得而知。一旦服务器被入侵,人脸数据就会面临泄露风险。

从技术层面,专家提出应采用分层授权、分布式存储的数据脱敏和加密方式。

在行业标准方面,人脸数据存储应该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技术开发方、App运营方不能成为各自为战的数据孤岛,只求技术更迭,忽视隐私风险。

今后还能不能放心用人脸识别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人脸识别的风险,既有算法的漏洞,也有标准的缺失。

但现实是,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深刻的嵌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它带来的便捷确实惠及用户。

那以后怎么办?还能不能放心用人脸识别?

从技术角度来说,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新的技术手段弥补算法漏洞,比如活体检测

原理是通过摄像头捕捉到的面部颜色、毛细血管、温度等等细微参数随心跳的的周期变化,来判断镜头前的是不是真实的人类。

从立法监管角度看,已在施行的法律中,《网络安全法》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

《民法典》规定,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且被采用者同意后还有权撤回

此时尚未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草案提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但是,立法本身就具有滞后性,法规的监管执行也很难做到全面到位。

很多企业,尤其是被采集信息的民众,可能根本不清楚这些法规的具体情况。

真正要解决大家的隐私担忧,最后还得落到技术层面。

不光是修补算法漏洞,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则。

你的看法呢?

有过人脸信息被泄露遭遇的,也欢迎留言提醒大家~

参考链接 https://news.cctv.com/2020/10/22/ARTIpIsVdsN8JRQJb5ZH3XB2201022.shtml

https://s.weibo.com/weibo/2%25E5%2585%2583%25E9%2592%25B1%25E5%25B0%25B1%25E8%2583%25BD%25E4%25B9%25B0%25E4%25B8%258A%25E5%258D%2583%25E5%25BC%25A0%25E6%25B6%2589%25E9%259A%2590%25E7%25A7%2581%25E4%25BA%25BA%25E8%2584%25B8%25E7%2585%25A7?topnav=1&wvr=6&b=1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量子位】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百度AI开发系列课」免费报名!

5分钟上手,10分钟定制高精度AI模型,硬核百度EasyDL,小白也能学!

10.28日,百度高级工程师带你轻松学AI开发实现AI模型训练与部署!扫码添加量子位小助手(qbitbot12)、加入课程直播群吧~▽

p.s.参与群互动、完成课堂任务还有机会获得100元京东卡、《智能经济》图书等礼品哦~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10-2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量子位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用你的脸,刷你的卡
  • 面部信息从哪来?谁在卖?
  • 今后还能不能放心用人脸识别了?
相关产品与服务
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Cloud Object Storage,COS)是由腾讯云推出的无目录层次结构、无数据格式限制,可容纳海量数据且支持 HTTP/HTTPS 协议访问的分布式存储服务。腾讯云 COS 的存储桶空间无容量上限,无需分区管理,适用于 CDN 数据分发、数据万象处理或大数据计算与分析的数据湖等多种场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