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人物】这个Killer不太冷

【人物】这个Killer不太冷

作者头像
云鼎实验室
发布2023-05-31 15:40:07
6570
发布2023-05-31 15:40:07
举报

“七剑”之一的腾讯云鼎实验室

掌门人 Killer——董志强

董志强作为人名,基本属于放到人堆里会被淹没的那种。而若以Killer做网络 ID,似乎也有点 Anonymous 那样泛化之功效。不过,在黑客界,当这个人名与这个 ID 结合,即便低调若他,也像是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由此引发不尽可数的一系列传奇故事。

他大名叫董志强,他就是 Killer。

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金牌杀手 Leon 威名远播,但脱下杀手的外衣后便行踪难觅。而以“杀手”为名的 Killer,坊间传颂的是他留在互联网上的光辉事迹:立志成为作家的文科生,却干起了写杀毒软件的营生;开创“超级巡警”,截杀“熊猫烧香”;曾与吴鲁加、黄鑫“双剑合璧”,在国土之南的深圳护佑信息安全之星火独苗;拓展百度海外市场,成绩斐然。不过,除去 ID,董志强其人却极低调,不喜采访,不多交际,在现实世界里俨然“神龙见首不见尾”。

其实,这两年安全圈风云变幻,一些“老江湖”早已不像当年那样锋芒而隐匿,却好像见惯风轻云淡,不再刻意回避公众。同样与“安全焦点”这一传奇组织相关,“黑客教主”TK成了“安全圈的段子手”,各大安全赛事总少不了他谈笑风生的身影;黄鑫和吴鲁加投身互联网创业,小密圈做得风生水起;而 Killer,不事声张地离开了百度,一度销声匿迹,引不知情者纷纷猜测:那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 Killer,到底去哪了?

2016年7月2日,腾讯正式发布安全联合实验室“矩阵”,旗下七大实验室首次集体亮相,仿若“七剑下天山”,引得不住赞叹。令人惊喜的是,与早已周知的 TK、袁哥、吴石等大腕并列齐辉,“七剑”之一的腾讯云鼎实验室,其掌门人正是 Killer——董志强。

不会写剧本的黑客

一定不是 Killer

不同于如今的颇具盛况,在信息安全行业尚未形成规模的拓荒时代,高手们大多凭着兴趣和热情自学并钻研,从外行到入行,从入行到在行,以至于脱颖而出,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比如“黑客教主” TK,从医科转入网络安全,被人戏称“妇科圣手”。再比如“flashsky”方兴,第一份工作是酒店经理。之所以安全圈多为“江湖派”,大抵如此。

Killer 也如此。

如果足够细心,其实还是能在互联网上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Killer 的微信公众号上至今保留着几篇小说,篇幅不长但颇具巧思,文笔和立意都足以显示作者的文字功底。问及本行,Killer 的答案果然让人大跌眼镜:“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的都是古代汉语和影视文学。”

没错,如果时光回溯,到那个属于他的青葱岁月,怀揣文学梦想,一度认为自己能够在影视剧创作方面有所建树的 Killer,不曾想过此后的巨大“逆转”。

就像我们能从互联网上隐约寻得一些痕迹那样,稍微静下心想想,眼前的 Killer其 实再自然不过地有着中文系出身的影子:说话条理清晰,遣词用句得当,结构性与修辞感并重,言语间透着文雅。

可他终究没有成为作家,一切只因与“她”邂逅,就此却与文学别过。这个“她”,就是计算机。

Killer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基本上就像血气方刚的少年见到自己初恋的第一眼那样,“我惊为天人,除了觉得玩技术很有趣外,更重要的,我居然很享受那种仪式感。”彼时,计算机在中国校园里还是稀罕之物,进机房时需脱鞋、穿鞋套,遵循一系列规范秩序,这让 Killer 心动不已,“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圣的殿堂”。

当他一头扎进计算机房,就此一发不可收,而在文学之外的另一种仿佛天赋般的感觉,逐渐在 Killer 身上涌现并放大。他开始破解软件——当时的正版软件很贵,拥有一套软件就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干了一阵之后,觉得盗版行为不道德,也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就,他就此罢手。在安全焦点上认识了一帮朋友,Killer转向做漏洞挖掘和网络渗透,但又没多久,他再次微调方向。

一次偶然,Killer 注意到一条消息,诟病当时国内的反病毒厂商,只顾向国外学习和拷贝,自主知识产权的反病毒软件却很少。“很多网络安全爱好者都有这样的特点,你说你的东西很牛,那我就非得去琢磨并挑战一下。”只这一次触因,Killer 就此投入反病毒领域,之后再未离开。

灭了“熊猫烧香”

他一夜爆红

从毕业时做过一段时间老师,到转行做安全并专注于杀病毒,Killer 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是在东北老家。但真正让他“腾飞”的,是2006年,他从哈尔滨远赴北京,创建“超级巡警”开始创业。

缘起似乎又是偶然,只是因为它——“熊猫烧香”,命运就此改变。

关于“熊猫烧香”,其实不用多说,事实上直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心有余悸并记忆犹新。2007年1月,全国各地的海量计算机几乎同时显现异象:桌面上原有的图标统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只举着三根香的卡通熊猫。

“熊猫烧香”及其衍生出的大量变种异常凶猛,可通过局域网快速传播并感染所有的计算机系统,终止常规反病毒软件进程,删除“一键 ghost”备份,最终导致系统和网络瘫痪。

在意识到这个病毒“史无前例”之后,Killer 和他的团队即刻投入到兴奋而紧张的工作当中。从下午三点抓到病毒样本做研究,到编写专杀工具并配上 UI 界面,测试,上线,他们一直忙到次日凌晨。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当“熊猫烧香”几乎肆虐了整个中国,“超级巡警”的“先发制人”取得了巨大成果:下载量很快达到上百万,一度让毫无思想准备的 Killer 倍感压力——服务器撑不住了!“毕竟作为创业公司,我没有多少钱投入到基础设施上”。好在朋友及时相助,“超级巡警”才经受住了考验。

然后,“超级巡警”几乎一夜爆红。

面对这一不期而至的胜利果实,Killer 却陷入长考。回顾事件来龙去脉,Killer认识到其实并非没有先例:1998年,Word 宏病毒“无政府者一号”爆发,瑞星上市并随即推出国内第一款清除宏病毒的杀毒软件;1999年4月,CIH 病毒全球大爆发,如出一辙的,瑞星又率先查杀,就此声名鹊起,一时无两。 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讲,这种一夜爆红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是觉得,突如其来的巨大成功,很可能会暴露出自己的短板。就像我们,作为一个纯技术团队,商务能力、渠道能力都不足,甚至连什么叫 PR 都不知道,由此引发的各种说法让人应接不暇,比如就有人说,为什么超级巡警这么快就推出查杀?不会是监守自盗吧?”

除了流言蜚语,产品爆红带来的指数级增长的用户数量,更是 Killer 和他的团队必须全新面对的。“当一款产品从少数人使用变成面对成百万的用户时,原本细微的体验缺陷将会无限放大。圈里人其实对我们的产品还是非常认可的,但当我把它拿给圈外人的时候,尽管我已经尽量使用通俗的表达方式了,他还是会问,这个菜单是什么意思?”

正是因为热火朝天中的一份冷静,才让 Killer 并没有把关注点停留在曾经引以为豪的技术创新上,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用户体验上。他开始琢磨,用户到底想要什么?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之间应如何平衡?他甚至研究色彩学,简单的红、黄、蓝、绿等色,不同呈现和组合却给人相异的心理感受。“这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从一个技术专家,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产品经理。”

也正是在这样不断的琢磨和改进,以及间或其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机遇”里,“超级巡警”系列软件逐渐发展并成熟,一度装机量达到了近三千万。

           在百度           

他去海外“开疆拓土”

2009年,Killer 曾与同是“安全焦点”核心成员的好友吴鲁加有过一段“双剑合璧”的美好时光。

“那时候我做超级巡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鲁加知道我在商务和渠道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就建议要不要放一块试试?大家一起融资,一起把公司做大。于是,我和我的团队就搬到深圳了。”

基于好友彼此的信任,以及同样投资人——启明星辰这一背景,Killer 的超级巡警与吴鲁加的大成天下,无论在品牌还是公司运营上,都达到了“1+1>2”的效果。不过,再看似郎才女貌的结合,若出身和成长环境各异,也难免会不搭调。超级巡警团队习惯的是互联网的打法——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这是 2C 类产品典型的特点。而一直面向 2B 市场的大成天下,更看重服务和稳健。两种模式滋生着两种文化,尽管Leader肝胆相照,但员工却难以适应。“后来我们商量了一下,拆分成两家公司独立运营。其实办公地点依然很近,毕竟关系在这里。”

那是2010年。也许在 Killer 骨子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若隐若现的被后来人创造、放大并热炒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就已经生根发芽了,而和大成天下这一段,才真正让他看清并坚定了这一点。

此后一年,Killer 面临的是以二十多人的创业团队,“对抗”渐已被360免费杀毒席卷全国并呈一家独大之势,期间焦灼与徘徊不言而喻。“也许我是在等待一次真正的机会吧。”

终于,2012年,百度向 Killer 伸出了橄榄枝。

百度把 Killer 招入麾下自然是冲着他的“超级巡警”,但百度收购“超级巡警”又不是为了对抗360,实际上,百度盯着的,是海外更广阔的“处女地”。这正与 Killer 不谋而合,“我认为继续做国内市场机会并不大,海外市场却能带来更大的机会,当然也有更多的挑战,特别是我一个学中文的,要面对不同国家的人,接触不同的语种,想想就很兴奋。”

事实证明,去海外“开疆拓土”无论对百度还是对 Killer 本人,都是极富挑战却又不乏幸运的选择。

先说幸运所在。作为独立的海外市场,自然能避开国内市场此前的种种乱象:杀毒软件厂商之间已经不是竞争而是斗争甚至诛死搏斗了——弹窗、捆绑层出不穷,不惜“误伤”以至于你死我活,厂商疲于奔命,用户也深受其害。相比而言,“海外市场单纯许多,这让厂商能够更好地做好用户体验。”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海外市场尽管不像国内那样四处狼烟,却也绝非净土。“整体来看,技术上中美无疑都是领头羊,但因为美国的开放特性,其他国家的网民对美国产品天生有一种亲切感,而对中国的产品存在一些疑虑。另外,尽管一开始我们避开了欧美市场,从尚未打开市场的第三世界入手,但真正深入,问题还是不少。”

在印度尼西亚做推广时,Killer 发现,不管怎样使劲,PC 端的推广效果始终不佳,反倒是之前并没用心的移动端起了效果。几经调查,在地理和历史状况上,他找到了答案:印尼国土由17508个岛屿构成,号称“千岛之国”,各个岛屿之间的联结度非常低,每个岛甚至都有各自不同的运营商,这样的状况就导致“基于云的产品无用武之地”。此外,与国内情况不同,印度尼西亚并没有经历 PC 时代,而是直接迈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大部分人手中都有手机,而很多家庭根本没有电脑。

到了泰国,又是一番新的光景:泰国的互联网落后中国三到五年时间,当地人更愿意把电脑送到电脑城修理,哪怕需要承担相对昂贵的价格——于是在电脑城的推广便很有效。另外,海外明星代言也是较好的策略:在当地拥有足够影响力的影视明星,却缺乏合适的变现渠道,与其合作也就比国内顺当和容易得多。

竞争相对良性,加上逐渐摸索出一套本地化策略,Killer 在产品经理方面的特点——在用户体验上做足功夫则越发凸显出来。

相比“超级巡警”,百度的舞台更让 Killer 感觉得心应手:“作为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之前我习惯做东西够用就好,那是因为资源缺乏。在百度,当团队足够大的时候,我就能把之前很多不能实现的设想付诸实施了,效果非常明显。”

Killer 所说的设想,很多都关乎用户体验,比如改进性能监测体系:线上用户在点击托盘图标的时候,启动时间超过三秒,就会反馈到团队。“线程同步还是其他产品干扰?或者直接就是配置不够?这些细节我会非常清楚。”再比如完善崩溃反馈机制:“通过收集用户反馈的崩溃数据,我们可以把崩溃率从千分之三做到千分之一,继而达到万分之一甚至更低,这是以前很难做到的。”

从之前做“超级巡警”时自己琢磨而渐形成的思维方式,到去百度这个更大的平台开拓海外市场, Killer 的产品经理心经愈发成熟。“以前只是若有所思,其实这十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对我来说,做任何一款产品,其实做的都是人心。”

Killer 所说的这十年,概指从做“超级巡警”开始的2006年以来,“如果说有心得,这就是我十年来最大的心得。”

而十年之末,则是如今的2016。

               谁都没想到               

他去腾讯扛起了那只云上之鼎

“听说 Killer 离开百度了?” “据说要创业。” “他很可能会去阿里。”

……

这是2016年年初,坊间关于 Killer 的又一轮传说。

事实上,Killer 的确离开了百度,但 Killer 又的确没有设定下一条路径。“其实之前感觉蛮好的,只是觉得,一来毕竟好几年了,缺乏大的挑战,二来锁定期已满,征战太久,真的想先好好休息一下。”

时至今日,生活中的 Killer 一如既往保持着低调的作风。他自称“宅男”,最大爱好就是待在家里,即便出去旅行,也更愿意在酒店静静地思考。“这些年来,我发现我能坚持下来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宅在家里,另外就是美食,美食当前,我会主动出击。”说到这儿,Killer 笑了,“总也吃不胖也是挺困扰的。”

不过,有些人注定是闲不住的,哪怕自称就是想“宅”着。

在 Killer 赋闲的几个月里,也是坊间关于他各种猜测迷雾缭绕的一段时间。当“Killer 去腾讯了”成为坊间最后一条传言,并经腾讯发出由“七剑”组成联合安全实验室的正式海报而坐实时,尘埃就此落定。

“很多人觉得我会创业,连我老婆都持这样的态度,但我是有过观察和思考的,当方向还看不清楚,自身优缺点也有制约时,机缘巧合之下的选择也就很自然了。”在 Killer 解释他之所以选择腾讯时,“成就感是第一位的,同时能够让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当然,离家近也很重要。”自称宅男的Killer说到这里又是一笑,“我不想离开深圳,那可选择性也就不大了。”

事实上腾讯的确给了 Killer 所有这些便利。

近两年来腾讯在安全领域投入巨大,招揽天下英雄,汇聚“七剑”生辉,基于其浩瀚的大数据资源和强悍的云计算能力,意图打造联合实验室这一安全“巨舰”。对 Killer 来说,能与 TK、袁哥、吴石这样的翘楚巨匠联手,还有腾讯安全平台部提供强力支持,更重要是“云计算安全正方兴未艾,他能借此发挥的,将会是怎样开阔的空间?

按照 Killer 的规划,未来的蓝图是这样的:“作为基础平台,云安全可以有一些新玩法,比如建立红蓝军,要形成闭环。简单来说,就是攻防一体化。我要做的,就是形成包括渗透测试、漏洞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让攻防一体化落地。”

受命组建实验室,起名首当其冲。在各种选项中最终确定“云鼎”,Killer 如是说:“其实很简单,我们做的是腾讯云,鼎有厚重坚实之意,云鼎就是打造腾讯云安全宫殿的象征了。”

琢磨之下,Killer 的“云鼎”却又有着另一番可想见的意味:云海之上的琼楼玉宇,诗中仙境,宛若十几年前,那位年轻的文科生第一次走进被他称作“神圣殿堂”的计算机房时的情景。

   做任何一款产品   

其实做的都是人心

他依然不喜欢接受采访,即便面对安在,也是直言不讳。

“每个人的口语,不一定能够非常条理化地表达语义,肯定会有一些疏漏。而只有能沉淀下来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的。从这一点来讲,采访未必是能够传达真正有价值东西的最佳方式”。

“那写作呢?”

面对这个问题,这位曾经做过文学梦、中文出身的男子宛然一笑,说:“其实我发现,写短文往往效果更好。写长文时间压力太大,但写短的东西,比如朋友圈,就比发公共号要好,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楚,凝练而直接。”

Killer 这番略显自我开脱的真知灼见,倒是很符合他从写作者到“病毒杀手”、从安全专家到产品经理,以及从“宅男”到遨游“云端”的“扛鼎者”的种种身份变换和心路历程。

有一点似乎未曾变,“做任何一款产品,其实做的都是人心。”

他说的是他的事业,其实讲的也是他这个人。就像文学作品,无论长篇巨著,还是简短小品,人都是永恒的主题,而对人心的触动,则是最好的体验,而这最好的体验,便是温暖。

只是不知道,对 Killer 来说,何时再有“惊为天人”的曼妙体验?

文章来源:安在

微信公众号:AnZer_SH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3-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云鼎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网站渗透测试
网站渗透测试(Website Penetration Test,WPT)是完全模拟黑客可能使用的攻击技术和漏洞发现技术,对目标系统的安全做深入的探测,发现系统最脆弱的环节。渗透测试和黑客入侵最大区别在于渗透测试是经过客户授权,采用可控制、非破坏性质的方法和手段发现目标和网络设备中存在弱点,帮助管理者知道自己网络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提供安全加固意见帮助客户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腾讯云网站渗透测试由腾讯安全实验室安全专家进行,我们提供黑盒、白盒、灰盒多种测试方案,更全面更深入的发现客户的潜在风险。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