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访谈】 Killer:为什么是腾讯?云鼎实验室是怎样一盘棋?

【访谈】 Killer:为什么是腾讯?云鼎实验室是怎样一盘棋?

作者头像
云鼎实验室
发布2023-05-31 15:40:10
7920
发布2023-05-31 15:40:10
举报

他毕业于中文系,却走上了信息安全之路;他是行业内公认的杀毒专家,因2007年初的“熊猫烧香”事件成为了全中国的焦点;他曾经是百度海外安全产品负责人,如今又成为了腾讯云鼎实验室的掌门人。现实生活中,他却依然保持着低调,自称是个宅男。

他是传奇黑客 Killer。

浸淫安全行业十八年,他修炼出了怎样的独门心法?创业过后进驻百度,如今又转战腾讯,他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和愿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Killer,聊一聊他眼中的信息安全。

他创造了“超级巡警”,却没有选择第二次业

Q

到腾讯是很快决定的吗?还是犹豫了一段时间?

A

其实挺快的,辞职后我在家休息了三个月,那时圈内的朋友已经在帮我推荐。判断的条件很简单,到了我们这个年纪,选择去做一件事情,金钱往往不是第一位的,更在乎这件事情是什么。我的标准一是追求成就感,其次价值能否得到认可。当然也有额外的条件,我希望离家近点,或者去喜欢的城市。

Q

许多人会觉得,才从一个互联网公司出来,以前创过业,现在又是好时机,干嘛不再次创业?包括我,自然而然地以为你一定是去创业了。有人说你媳妇挺支持你创业的,但是你考虑再三没有做?

A

家里人是支持的,但是我有自己的考虑,首先是做什么方向,其次是用什么方式。06年创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投资机构,融资很难,所以我们用一种很艰苦的方式,凡事亲力亲为。所谓很艰苦不止是钱的问题,最开始我要设计产品架构,核心引擎,参与编码。还要包揽测试工作,病毒分析、报告攥写、特征提取,还要负责日常升级,服务器运维,连网站都是我自己拿 dreamweaver 做的,只有论坛不花精力维护,因为版主都是粉丝。这就是我经常跟朋友讲的最小化创业路径。别笑,这两年所谓的全栈工程师,挺符合我当时的状态。现在我会比较在意创业方向,经过筛选,目前没有我比较认可又具备足够市场空间的方向。另外我也要考虑自身的优缺点,以及是否有合适的合作伙伴。

Q

也就是说你思考创业的方向不仅是安全,还是很广泛的。但大家对你的理解还都是安全里面比较细分的一个领域——杀毒。

A

其实在过去十年,我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产品经理,从单纯的技术人员向产品负责人的转型,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走过来了。所以我在看方向的时候,往往会选一些泛安全甚至跟安全无关的领域,但我不认为自己在盲目的跨界。

Q

在创业的过程中你有很多的改变,有没有刻意为之?

A

有。我认为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几点:有梦想、能坚持、能够改变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一个创业者必须在能坚持初心的情况下,善于改变自己。当我意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的时候,我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改善,包括各种UI效果的实现技术,界面设计的简单化,包括颜色给人的感受,比如红色这种冲击力强烈的颜色,可以放在警示或者付费的界面,黄色给人一种温馨或者弱警示的效果,还有浅蓝色、绿色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这方面我花了很多精力。而用户体验不仅仅是漂亮的界面,好用是第一位的,设计应该服务于解决问题。意识到这些并进行改变,都需要刻意为之。

Q

是不是和你学中文有关系?善于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产品?

A

学中文给我最大的帮助是,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强一些。早期信息安全资源匮乏,半路出家更需要大量的自学,而学中文让我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百度做产品,“其实做的是人心。”

Q

后来你选择了百度,并负责百度的海外市场,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量呢?

A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判断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我认为海外市场能够带来更大的机会和更多的挑战,特别是我一个学中文的,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接触不同的语种,其实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Q

从小团队到BAT巨头,进入百度会不会有些不适应?

A

刚到百度的时候,专注在海外安全产品,几乎从零开始组建了上百人的团队,挑战和压力都很大。从接地气的创业公司到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这两段经历都很珍贵,这种切换当时确实有些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决策上。小团队的决策迅速,大公司为了保证策略的稳定,决策的流程也会更长。其次还有,大公司基于职能的划分,跨部门合作效率普遍低下。 当然,在领导支持和团队内 leader 努力下,这些问题很快被解决,我们组建了一支高效有很强战斗力的团队。

Q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体会?

A

从产品到管理,各方面都比较多,我简单说几点:作为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之前我习惯做东西够用就好,当团队足够大时,我把很多受限于团队规模不能实现的设想付诸实践,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一款产品在测试环境运行得很好,不代表在用户机器上能够运行得很好,所以我们建立性能监测体系,线上用户点击托盘图标的时候,启动时间超过三秒,我们会分析原因是什么,线程同步还是其他产品干扰,或者直接是配置不够,这些细节我会非常清楚。再比如完善崩溃反馈机制:“通过收集用户反馈的崩溃数据,我们可以把崩溃率从千分之三做到千分之一,继而达到万分之一甚至更低,这是以前很难做到的。 包括许多用户体验的环节,还需要考虑闭环。并且,我们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功能时,要有一个判断标准,它是不是强化我的核心价值而非削弱或者分散。

Q

提起这些你是滔滔不绝的,百度让你产品经理的特点得到了发挥。

A

对我来说,做任何一款产品,其实做的都是人心。

Q

面对海外市场,有什么样的感触?

A

整体来看,技术上中美无疑都是领头羊,但因为美国的开放特性,其他国家的网民对美国产品天生有一种亲切感,而对中国的产品存在一些疑虑。需要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一起努力和推动,改变他们的印象。

Q

对于国内的安全厂商在国外拓展的状态你是怎样看待的?

A

一般来说,偏互联网的安全厂商在海外的推广、运作、变现稍显急躁。面向2C市场的国内厂商出海还需要耐心。我们作为后来者,没有先天的强势文化优势,需要对当地的风俗习惯、用户状态有深入了解,通过精细化运营获得优势。 2B市场需要解决信任的问题,本地化问题,包括本地化服务。

Q

针对海外市场,有什么独特的推广方式吗?

A

做海外市场有两种打法,第一种方法对中国人来说是全球化,对当地人来说是本地化,需要深入当地市场;另一种是从欧美辐射全球,但是同样需要本地拓展人员。

Q

百度的一大特点是工程师文化,在这方面你有感受吗?

A

百度工程师文化很好,工作过程中,我遇到很多优秀的合作伙伴,他们的素质、能力都很强,一线的产品经理基础很扎实,一线UE对视觉交互的把握很好。有时候讨论功能细节,我经常向一线研发、QA 请教。

来到腾讯,云鼎掌门人要做什么?

Q

那么腾讯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A

腾讯给我的感受是宽容度较高,对产品的监督能力强。另外给我比较明显的感觉是,职能部门的服务好,一线员工的福利非常好。

Q

现在腾讯立足于深圳搞安全,你也在深圳待了这么长时间,会不会觉得人才方面存在欠缺?

A

从整个行业背景来看,信息安全人才还是欠缺的。过去两年互联网金融兴起,我了解到个别金融公司一直没有像样的安全人才,许多企业经营者对安全的理解非常粗浅。我们现在希望挖掘更多的好苗子,用我们的经验帮助他们找好方向。

Q

会不会存在这样的原因:深圳本身有腾讯和华为这样的大公司了,想创业的人觉得没有机会?

A

大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待遇和条件,但是大公司出来创业的并不少见,并且他们的起点会更高。创业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就目前而言,纯安全的变现途径还是相对脆弱。

Q

我个人感觉,这一波安全创业还不是真正的热潮,只是大环境和政策的影响,真正放射出巨大的效应还是靠互联网巨头带出的新理念。

A

安全出身的创业者里,有一些综合能力都很强的,比如i春秋的蔡晶晶,UCloud 的季昕华,他们做到今天的成绩和规模,本身就是安全创业者的旗帜。 对于纯技术人员来说,目前政策和大环境都利好,但市场成熟度不够,营销、资本、退出机制还不完善,这时候进入需要互补的合作伙伴。 目前看来,云平台能提供一些机遇,创业者只需要一个很好的想法,把一个点打穿,让企业受益,就能够有所回报。

Q

你觉得安全会不会出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A

相对于过去十几年来说,我觉得是有可能的。移动社交、智能家居,IT越重要,安全就会越重要。今天的我们某种意义上已经是数字化生存状态,每个个体的一部分已经数字化。在这样一个时代,对企业来说,安全会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个体而言,安全会是自我生存保护的必备技能。 我认为,安全产品会有三个进化阶段,每个阶段对人力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我们基于经验定义产品,团队投入可以很小。这个阶段的问题是经验无法覆盖到每一个点,错误的经验对产品伤害很大。第二阶段我们基于数据定义产品,这个时候就要加大团队投入,经验之外我们还要看,用户面临的真正威胁是什么?大家想像中的那些高精尖的功能,是否有足够的应用场景。 第三阶段是基于运营来定义产品,真正把安全即服务落实到位,这就不是一个小团队能做好的,需要各种有安全背景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专家级的服务团队。 所以未来安全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这个行业,反过来这些人又推动这个行业繁荣,更快的向前发展。

Q

加盟腾讯已经两个多月了,有什么新的想法?

A

除了快速融入团队、了解现有的产品之外,一直在想怎么把事情做好,一方面把过去的积累落地,一方面也想尝试更多新的思路。 云本身是一个服务,它的安全保障能力很关键,攻防一体化是提升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一体两面的方向都会尝试。

Q

在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的七大掌门人中,你是最晚一个来的,在确定方向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腾讯一下子招来这么多牛人,突然布了这么一个局,那么实验室本身是什么属性?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A

上面提到了攻防一体化,在内部也需要红蓝军,一方面我们要具备顶尖的漏洞挖掘能力、网络渗透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完善监测体系,从发现能力入手,在漏洞防御,木马防御方向深挖。通过大数据分析,异常探测,深度机器学习,入侵行为链埋点等手段来解决问题。

Q

七大实验室是怎样的一种架构?

A

分工和侧重点不同,比如云鼎专注于腾讯云。为了更好的交流和资源复用,成立了安全联合实验室,这是腾讯倡导合作文化的体现。除了您提到的各实验室,安全平台部是我们紧密的合作伙伴,一直在强力支持腾讯云业务。

Q

但是不存在有一个集中的部门或者管理模式?

A

随着业务发展,业务本身必须要有了解业务同时又熟悉安全的人,归一化对管理能力和管理模式都是挑战。

Q

安全平台部做了这么多年,积累了大量切合腾讯本身的技术和应用,甚至有些已经产品化了。你本人也偏向于产品方向,你的加入,可不可以理解为对他们的技术进行转换,最终成为一个能够输出的产品?

A

云鼎会参与腾讯云体系的建设,包括优化云安全解决方案。安全平台部做了很多优秀的产品,目前我们一起进行产品化输出,包括安全能力的输出。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有大禹 DDOS 防御系统、还有天御和乐固,内网和主机安全系统,结合态势感知和威胁情报,把这些做好是不是就够了?能不能有所进化?目前整个行业的云安全架构,短板在哪里,还欠缺什么?需要我们自己解决还是有第三方能帮助我们补齐?

Q

说起来阿里云有云盾,腾讯云和阿里云盾会不会直接对标?

A

我们更倾向于基础安全,把更多的产品交给第三方,而且我们很期待有安全厂商能够在腾讯云平台上长大。希望更多有想法的厂商跟我们坐下来交流,一起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合作方式。

Q

生态的概念也是有边界的,所有的生态都是于我有利的联系。特别是采访云舒的时候,说到云安全平台和云盾的发展,内部同样存在不同的意见。你们未来会不会也面临这种情况?

A

首先,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态门栏。云上的产品质量、性能和安全性是有要求的,需要做准入检测,性能差,质量无法保证的产品对云服务商和用户都有伤害,有安全隐患的安全产品会给我们的安全体系造成穿透效应。 其次,腾讯在过去几年坚持开放战略,除了基础安全,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必须自己做的情况,我们的基础安全能够对整个腾讯云的安全提供保障,云上用户的安全需求是五花八门的,需要整个行业来满足。 第三,腾讯云市场已经有很多第三方安全产品。我们不希望第三方产品仅仅把腾讯云当做一个销售渠道,我们希望有更好的玩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把产品放在云上售卖,这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要不要推荐你的产品?推荐之后,对我来说责任边界在哪里?第三方厂商如果仅仅把云当作是一个渠道,就不会提供很好的服务。

Q

具体到你个人,未来有什么规划?

A

未来一年重点建设体系化防御能力,从外部攻击到内部每一个节点,今年下半年,我们会考虑在攻防和虚拟化漏洞挖掘上逐渐发力。

Q

目前七大实验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未来会不会逐渐出现?特别是经济指标,因为技术不经过转化很难通过经济指标来衡量?

A

我在做产品时一直强调一个观念:你很牛只是第一步,用户知道你很牛才行。如何让用户知道呢?就需要把用户价值量化。在建设期可能我们没有这样的衡量,但是后期,我们在这一环节对产品有量化的要求。经济指标是很好的评价标准,用户愿意买单说明认可你的价值,从之前的产品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对产品有比较高的宽容度,可以一步步推进。

Q

在七大实验室中,你这边是需要产品化的,只要有对外的输出,是一定会有收益的。但是TK他们却很难定有一个评价体系,他们会不会也会慢慢和产品有所结合呢?

A

联合实验室的工作内容本身与产品就有结合,腾讯的产品服务了数亿的用户,提升用户的应用安全和上网安全意义重大,对公司和社会都有巨大价值,这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 产品上我们也有联合,比如天御,它提供了反欺诈、防止恶意注册、防刷单、鉴黄等服务,是多个安全部门十几年安全数据积累和对抗经验的集成,这样的数据在行业内几乎是独一份的,通过腾讯云平台上对外输出,未来会有很好的收益。

Q

平时都说你比较低调,这些年也有不少变化,比如之前你是不喜欢接受采访的。

A

我偶尔会参与一些小范围的交流,主题一般是产品、管理、时事八卦,主要分享一些过去感受较深的点,尤其是那些失败的案例,这比较有价值。

Q

安在现在也在做安创汇,希望能够把行业内大V的经验和思想沉淀下来。我们慢慢感觉到,采访并不能够完全地将大 V 的思考完全地展现。有没有兴趣参与?

A

安创汇这种形式很好,很多时候,采访的形式,每个人可能在言语表达中,不能够非常条理化地表达出来,肯定会有一些疏漏。内容才是媒体的核心,能够沉淀优质内容,才是有价值的。

文章来源:安在

微信公众号:AnZer_SH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7-03-3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云鼎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高级威胁追溯系统
腾讯高级威胁追溯系统(Advanced Threat Tracking System,ATTS)由腾讯安全团队构建的高级威胁追溯平台,旨在帮助用户通过该平台进行线索研判,攻击定性和关联分析,追溯威胁源头,有效预测威胁的发生并及时预警。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