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通过openresty+lua+nginx实现nginx缓存机制 - 乐享诚美

通过openresty+lua+nginx实现nginx缓存机制 - 乐享诚美

作者头像
司夜
发布2023-10-18 10:55:01
3650
发布2023-10-18 10:55:0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开发三两事开发三两事

OpenResty

OpenResty是一个基于Nginx的高性能Web应用服务器,它集成了Lua脚本语言,可以使用Lua编写Nginx模块,从而实现更多的高级功能。在本篇博客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OpenResty和Lua来实现缓存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在Nginx配置文件中引入OpenResty的Lua模块。假设我们的Nginx配置文件为nginx.conf,可以添加如下配置: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http {
    ...
    lua_package_path "/path/to/lua/?.lua;;";
    lua_shared_dict cache 10m;
    ...
}

其中,lua_package_path指定Lua模块的搜索路径,lua_shared_dict定义了一个共享内存区域,用于存储缓存数据。在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cache的共享内存区域,大小为10MB。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Lua脚本,实现缓存逻辑。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我们要缓存一个API的响应结果,并在下次请求相同API时直接返回缓存的结果。具体实现如下:

lua编写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local cache = ngx.shared.cache

-- 定义缓存键名的生成函数
function cache_key(...)
    local args = {...}
    local key = table.concat(args, ':')
    return key
end

-- 从缓存中获取响应结果
function get_cached_response(key)
    local res, err = cache:get(key)
    if res then
        ngx.log(ngx.DEBUG, "cache hit: ", key)
        return res
    end
end

-- 将响应结果写入缓存
function set_cached_response(key, value, ttl)
    local ok, err = cache:set(key, value, ttl)
    if ok then
        ngx.log(ngx.DEBUG, "cache set: ", key)
    else
        ngx.log(ngx.ERR, "cache set failed: ", err)
    end
end

-- 定义缓存的有效期
local cache_ttl = 60

-- 检查是否命中缓存
local cache_key = cache_key(ngx.var.uri, ngx.var.args)
local cached_response = get_cached_response(cache_key)
if cached_response then
    ngx.say(cached_response)
    return
end

-- 从API获取响应结果
local http = require "resty.http"
local httpc = http.new()

local api_url = "http://example.com/api" .. ngx.var.request_uri
local res, err = httpc:request_uri(api_url, {
    method = ngx.var.request_method,
    headers = ngx.req.get_headers(),
    body = ngx.req.get_body_data(),
    keepalive_timeout = 60,
    keepalive_pool = 10
})

if not res then
    ngx.log(ngx.ERR, "request failed: ", err)
    ngx.exit(500)
end

-- 将响应结果写入缓存,并输出到客户端
set_cached_response(cache_key, res.body, cache_ttl)
ngx.say(res.body)

在这个Lua脚本中,我们定义了三个函数:

cache_key:根据请求的URI和参数生成缓存键名。 get_cached_response:根据缓存键名从共享内存中获取响应结果。 set_cached_response:将响应结果写入共享内存中。 接着,我们定义了一个缓存的有效期cache_ttl,这里设置为60秒。

在主逻辑中,我们首先根据请求的URI和参数生成缓存键名,并调用get_cached_response函数从缓存中获取响应结果。如果命中缓存,则直接输出响应结果并结束请求处理。

如果没有命中缓存,则从API获取响应结果,并将其写入缓存。在写入缓存时,我们调用set_cached_response函数,将响应结果写入共享内存中,并设置缓存的有效期为cache_ttl。最后,我们将响应结果输出到客户端。

为了测试这个缓存机制,我们可以使用curl命令模拟API请求,例如: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url http://localhost/api?param1=value1&param2=value2

如果第一次请求API,那么响应结果将直接从API获取,并被写入缓存中。如果再次请求相同的API,那么响应结果将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并被输出到客户端。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使用OpenResty和Lua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缓存机制。只需要使用共享内存来存储缓存数据,并使用Lua脚本来实现缓存逻辑即可。当然,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优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提升并发能力

通过以上缓存机制,我们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并发访问能力,从而应对大并发访问的需求。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优化策略:

1、使用多个nginx worker进程:在OpenResty中,可以通过配置worker_processes参数来启动多个nginx worker进程。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优势,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2、使用多个缓存实例:为了避免单个缓存实例成为系统的瓶颈,我们可以在不同的nginx worker进程中使用多个缓存实例。这样可以将缓存负载分摊到多个进程中,提高缓存的并发访问能力。

3、使用LRU淘汰策略:在缓存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当缓存达到容量上限时,需要使用一种缓存淘汰策略来删除不常用的缓存项,以释放空间给新的缓存项。在实际应用中,一种比较常用的缓存淘汰策略是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会删除最近最少使用的缓存项,以保留最常用的缓存项。

4、避免缓存雪崩:当缓存中的大量缓存项同时过期或被删除时,会导致大量的请求同时落到后端服务上,从而引发缓存雪崩。为了避免缓存雪崩,可以使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设置缓存有效期的随机性、对缓存进行预热、使用多级缓存等。

5、避免缓存击穿:当某个缓存项被频繁请求,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无法被缓存,就会导致大量的请求落到后端服务上,从而引发缓存击穿。为了避免缓存击穿,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设置缓存的默认值、使用布隆过滤器等。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3-03-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OpenResty
  • lua编写
  • 提升并发能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