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进入埃米级制程工艺,为什么需要CFET?

进入埃米级制程工艺,为什么需要CFET?

作者头像
芯智讯
发布2024-01-23 16:24:29
2170
发布2024-01-23 16:24:29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芯智讯芯智讯

CFET (互补场效应晶体管 )是一种 CMOS 工艺,其中晶体管垂直堆叠,而不是像所有先前的逻辑工艺那样位于同一平面,比如平面工艺、FinFET、纳米片场效应晶体管(NSFET,也称为环栅或 GAA)。CFET 将会被用于未来更为尖端的埃米级制程工艺。根据此前imec(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公布的技术路线图显示,凭借CFET晶体管技术,2032年将有望进化到5埃米(0.5nm),2036年将有望实现2埃米(0.2nm),当天CFET晶体管架构类型还会发生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据Semiwiki报道,在 IEDM 2023 上,imec的CMOS元件专案总监NaotoHoriguchi详细介绍了 CFET 和中段集成。这篇文章是基于他在 IEDM 上的演讲以及与文章作者Scotten Jones后续讨论所形成的。Naoto Horiguchi 是逻辑技术开发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习惯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技术,反应灵敏且易于合作。

为什么我们需要 CFET?

由于 CMOS 缩放已从纯粹基于间距的缩放过渡到基于间距加轨道的缩放,因此必须减少鳍片数量,请参见图 1。每次减少鳍片数量,性能都会降低。

△图 1. 标准单元缩放

通过从 FinFET 转向堆叠水平纳米片 (HNS),可以通过更宽的纳米片堆叠和垂直堆叠多个纳米片来改善/恢复性能,见图 2。

△图 2. Nanosheet 优势

但正如我们所见,FinFET 纳米片缩放最终会导致性能下降,见图 3。

△图 3. 纳米片缩放限制

CFET(Complementary FET)将 nFET 和 pFET 堆叠起来,见图 4。

△图 4.CFET

CFET 再次重置了缩放限制,因为 nFET 和 pFET 堆叠在一起,并且器件之间的 np 间距变为垂直而不是水平,这使得片材更宽,见图 5。

△图 5. CFET 改进的缩放比例

图 6 比较了 HNS 和 CFET 性能与单元高度的关系,突出显示了 CFET 的优势。

△图 6. HNS 与 CFET 性能与单元高度单片 CFET 与顺序 CFET

CFET 制造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在单片流程中,CFET 以连续工艺流程在晶圆上制造。在顺序流程中,在一个晶圆上制造底部器件,然后将第二个晶圆接合到第一个晶圆上,并在第二个晶圆上制造顶部器件。

在顺序流程中,两个器件之间存在键合电介质,见图 7。

△图 7. 单片 CFET 与串行 CFET

由于键合电介质的存在,该结构更高,并且具有更高的电容衰减性能,见图 8。

△图 8. 单片/串行 CFET 性能比较

顺序 CFET 的制造成本比单片 CFET 更昂贵,而且在性能下降的情况下,业界似乎将重点放在单片 CFET 上。

单片 CFET 处理
单片 CFET 工艺如图 9 所示。

△图 9. 单片 CFET 工艺流程

这一步骤是大胆的特别具有挑战性的:

  • 水平纳米片堆叠(鳍片)已经具有很高的纵横比,为了制造 CFET,您需要将 nFET 和 pFET 堆叠堆叠在一起,中间有一个相对较厚的层,高度增加一倍以上。
  • 如前一点所述,栅极形成也具有高纵横比。
  • 外延源极/漏极必须彼此垂直隔离。
  • 没有明确指出,制造底部器件源极/漏极,然后制造顶部器件顶部源极/漏极。顶部器件的热处理和后续步骤必须在足够低的温度下完成,以免降低底部器件的性能。

本次演示中一个特别有趣的部分是中间介电隔离 (MDI) 部分,我以前从未见过这个问题。MDI 证明了内部垫片和功函数材料 (WFM) 图案化。

图 10 说明了 MDI 对内部隔离物形成(左侧)和 WFM 图案化(右侧)的影响。

△图 10. 中等介电隔离影响

下面的图 11 说明了 MDI 集成流程。

△图 11. MDI 集成流程

通过集成 MDI,可以增加 nFET 和 pFET 之间的垂直间距,而不会影响内部间隔物的形成。

如前所述,制造底部器件源极/漏极,然后制造顶部器件源极/漏极。在形成底部源极/漏极之后,沉积隔离电介质并回蚀以暴露顶部器件以进行源极/漏极外延形成。隔离回蚀必须通过 MDI 高度进行控制,见图 12。

△图 12. 用于垂直边缘放置对齐的 MDI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器件性能的热退化,需要采用偶极子优先处理且无需退火和低温夹层形成工艺的新 WFM 选项,见图 13。

△图 13. 低温门堆栈选项

还需要低温源极/漏极生长和用于接触形成的低温硅化物,见图14。

△图 14. 低温源极/漏极和触点选项

低温硅化物对于背面与底部器件的直接接触尤其重要。CFET 互连需要与底部和顶部器件接触,随着背面电力传输的出现,顶部器件将从正面互连堆栈接触,而底部器件将从背面接触。钼 (Mo) 和铌 (Nb) 有望用于 pFET,钪 (Sc) 则有望用于 nFET,尽管 Sc 很难用 ALD 沉积。

背面和中部线路互连

正如作者之前所写,背面供电网络 (BSPDN) 预计将由英特尔在今年、三星和台积电于 2026 年推出。将互连分为前端信号连接和背面电源连接,可减少 IR 压降(功率损耗)一个数量级,见图 15。

△图 15. BSPDN 降低 IR 压降

BSPDN 还改进了轨道扩展,支持从 6 轨道单元减少到 5 轨道单元,见图 16。

△图 16. BSPDN 轨道缩放

与水平堆叠纳米片 (HNS) 相比,BSPDN 与 CFET 的集成可降低 20% 至 40% 的功耗,见图 17。

△图 17. 具有 BSPDN 的 CFET

为了从 5 轨单元升级到 4 轨单元,必须克服互连挑战,见图 18。

△图 18. 4 轨呼叫互连挑战

具有附加中线 (MOL) 层的垂直-水平-垂直布局可以启用 4 轨单元,见图 19。

△图 19. VHV 路由和第二个 MOL 层

作者之前曾写过 Imec 在该领域的工作,因此不再重复该信息。

作者问 Naoto 需要什么才能超越 4 轨单元到 3 轨单元,他回答说 Imec 现在正在研究优化,它可能需要额外的 MOL 层,并且可能需要在会影响标准单元布局的设备。

那么,Naoto认为什么时候可能会实现 CFET呢?他说可能是 A10 逻辑一代或 A7 一代。

作者指出,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今年都在 IEDM 上发表了有关 CFET 的研究成果,并且英特尔和台积电都有技术选项图,显示 FinFET 让位于 HNS,然后是 CFET。

结论

Imec 在作为 HNS 之后的下一代选择的 CFET 开发方面继续展现出出色的进展。在此工作中,设备集成选项以及 BSPDN 和 MOL 选项均已描述。

编译:芯智讯-林子 作者:Scotten Jones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1-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芯智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单片 CFET 处理
  • 单片 CFET 工艺如图 9 所示。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