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kmeans聚类选择最优K值python实现

kmeans聚类选择最优K值python实现

作者头像
Twcat_tree
发布2024-02-10 09:04:14
1250
发布2024-02-10 09:04:14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二猫の家二猫の家

Kmeans算法中K值的确定是很重要的。

下面利用python中sklearn模块进行数据聚类的K值选择

数据集自制数据集,格式如下:

维度为3。

①手肘法

手肘法的核心指标是SSE(sum of the squared errors,误差平方和),

其中,Ci是第i个簇,p是Ci中的样本点,mi是Ci的质心(Ci中所有样本的均值),SSE是所有样本的聚类误差,代表了聚类效果的好坏。

手肘法的核心思想是:随着聚类数k的增大,样本划分会更加精细,每个簇的聚合程度会逐渐提高,那么误差平方和SSE自然会逐渐变小。并且,当k小于真实聚类数时,由于k的增大会大幅增加每个簇的聚合程度,故SSE的下降幅度会很大,而当k到达真实聚类数时,再增加k所得到的聚合程度回报会迅速变小,所以SSE的下降幅度会骤减,然后随着k值的继续增大而趋于平缓,也就是说SSE和k的关系图是一个手肘的形状,而这个肘部对应的k值就是数据的真实聚类数。当然,这也是该方法被称为手肘法的原因。

python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xlrd
 
# 从Excel中读取数据存入数组
rawData = xlrd.open_workbook('kmeansdata.xlsx')
table = rawData.sheets()[0]
data = []
for i in range(table.nrows):
    if i == 0:
        continue
    else:
        data.append(table.row_values(i)[1:])
featureList = ['Age', 'Gender', 'Degree']
mdl = pd.DataFrame.from_records(data, columns=featureList)
 
# '利用SSE选择k'
SSE = []  # 存放每次结果的误差平方和
for k in range(1, 9):
    estimator = KMeans(n_clusters=k)  # 构造聚类器
    estimator.fit(np.array(mdl[['Age', 'Gender', 'Degree']]))
    SSE.append(estimator.inertia_)
X = range(1, 9)
plt.xlabel('k')
plt.ylabel('SSE')
plt.plot(X, SSE, 'o-')
plt.show()

效果图:

显然,肘部对于的k值为3,故对于这个数据集的聚类而言,最佳聚类数应该选3。

②轮廓系数法

该方法的核心指标是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某个样本点Xi的轮廓系数定义如下:

其中,a是Xi与同簇的其他样本的平均距离,称为凝聚度,b是Xi与最近簇中所有样本的平均距离,称为分离度。而最近簇的定义是

其中p是某个簇Ck中的样本。事实上,简单点讲,就是用Xi到某个簇所有样本平均距离作为衡量该点到该簇的距离后,选择离Xi最近的一个簇作为最近簇。

求出所有样本的轮廓系数后再求平均值就得到了平均轮廓系数。平均轮廓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1],且簇内样本的距离越近,簇间样本距离越远,平均轮廓系数越大,聚类效果越好。那么,很自然地,平均轮廓系数最大的k便是最佳聚类数。

python代码: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silhouette_scor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xlrd
 
# 从Excel中读取数据存入数组
rawData = xlrd.open_workbook('kmeansdata.xlsx')
table = rawData.sheets()[0]
data = []
for i in range(table.nrows):
    if i == 0:
        continue
    else:
        data.append(table.row_values(i)[1:])
featureList = ['Age', 'Gender', 'Degree']
mdl = pd.DataFrame.from_records(data, columns=featureList)
 
 
Scores = []  # 存放轮廓系数
for k in range(2, 9):
    estimator = KMeans(n_clusters=k)  # 构造聚类器
    estimator.fit(np.array(mdl[['Age', 'Gender', 'Degree']]))
    Scores.append(silhouette_score(np.array(mdl[['Age', 'Gender', 'Degree']]), estimator.labels_, metric='euclidean'))
X = range(2, 9)
plt.xlabel('k')
plt.ylabel('轮廓系数')
plt.plot(X, Scores, 'o-')
plt.show()

效果图:

可以看到,轮廓系数最大的k值是3,这表示我们的最佳聚类数为3。

说明:建议比较两个方法选出的K值,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建议首先考虑用手肘法。

参考资料:https://blog.csdn.net/qq_15738501/article/details/79036255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4-02-0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下面利用python中sklearn模块进行数据聚类的K值选择
  • ①手肘法
  • ②轮廓系数法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