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OFC2024:爱立信视角-CPO与相干光收发器技术,如何提升RAN网络能效?

OFC2024:爱立信视角-CPO与相干光收发器技术,如何提升RAN网络能效?

作者头像
ICT百科
发布2024-05-28 17:24:51
1420
发布2024-05-28 17:24:51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6G6G

爱立信在OFC2024上认为:传统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性能上,例如提升比特率或减少延迟,但对能效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如果继续沿用当前的设计实践,通信网络的能耗将随着数据流量的激增而变得不可持续。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大厂视角,看看光收发器领域的一些创新,如CPO共封装技术和相干光收发器等,如何为无线RAN网络甚至未来的6G RAN,提供高容量和低能耗的解决方案。

CPO共封装光收发器

随着硅光子学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共封装光学(CPO)收发器技术已经能够实现高达每秒兆比特/平方毫米的光互连带宽密度。这种技术在互联速度达到200 Gbit/s 时尤其显著,因为相比之下,传统的铜互联在这个速度下会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信号重定时器(Retimer)之间的连接上消耗大量能量。

CPO技术通过在同一基板上集成光学组件和硅电路来解决这一能耗问题,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替代方案。与铜互连相比,CPO使用的光纤或波导损耗极小,并且具有对电磁干扰的免疫性,这使得它在高速数据传输应用中更具优势。

此外,将Optical chiplet光芯片放置在ASIC附近,也可以最小化降低两者之间的电气接口的损耗和阻抗的不连续性,从而进一步显著节省电力。

我们知道,CPO最初是为数据中心设计的,用于超大容量交换机的互联。那么CPO在无线RAN网络中会有用武之地吗?

在无线RAN技术发展过程中,从厘米波到亚太赫兹波,天线单元尺寸越来越小,功耗设备如数字ASIC和射频前端,通过高速互连(高达数太比特/秒)都被挤压在一个小区域内,非常容易形成高温热点。

而CPO技术通过避免重定时器的降低功耗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是,如RAN场景中需要使用单模标准光纤(SSMF)而不是保持偏振光纤(PMF)来连接激光器和调制器。一个原因是SSMF的多光纤光连接器更便宜。第二个就是,SSMF更适合户外安装和RAN中有较长光纤长度连接的场景,如外部激光器可以与天线杆底部的电源放置在一起,调制器位于杆顶的无线电单元内。

在互联场景上,RAN中有三种情况可以使用CPO,分别是站点互连、站点内互连和板上互连,各能耗目标如下表:

但是据评估,这个功耗目标使用ASIC和CPO之间的数字电接口互联也是很难实现的。

为此,OIF开始规范112Bbit/s的LR线性CEI接口(CEI-112G-LR),也就是LRO(Linear Receive Optics)方案,即在发射端(Tx)使用重定时器(Retimer),线性接收器直接驱动到主机 ASIC。这个方案是是通过省略CPO收发器内的电气重定时器,实现了功耗的降低。

但是,发射端需要采用线性调制器驱动器,而接收端则引入了线性跨阻放大器,这样可以保证在高速互连中常用的PAM-4信号保持其完整性,不被扭曲。

这里多提一嘴,与在LRO方案相比较的还有一个线性可插拔光学器件LPO方案,LPO 将 DSP 从收发器中完全移除,以节省功耗和成本,同时依靠主机 ASIC 执行大部分信号调理和通道均衡。而与LPO的不同是LRO 从模块接收路径中删除 DSP,但将 DSP 保留在模块发送路径中。

传统光模块,LPO与LRO

回到咱们的主题,根据涉及几个CPO生产商的调查,使用LRO线性接口可以使光收发器功耗降低约50%。但是,对于整个系统而言,由于没有了重定时等,ASIC芯片需要更高效的LR均衡器(同时也更耗能)来补偿这些综合损伤,实际功耗大约降低30%。另外,即使是CEI-112G-XSR短距离接口也需要采用OIF接口规定的长距离均衡器。

此外,另一种逐渐受到关注的方法是避免使用串行器/解串器(SERDES),转而使用多个低速并行线性链路,例如通用芯片互连快速(UCIe)接口。不过,SERDES架构、配置以及电气和光学接口参数的标准化,仍是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相干光收发器

随着硅光子学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预计相干光收发器的成本将在未来几年内降低,使其能够在成本敏感的移动前传、聚合和接入等场景中使用。通过使用相干光收发器实现的长传输距离,可以显著提高整个网络的能效。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相干光收发器在发射端需要数字模拟转换(DAC),在接收端除了模拟数字转换(ADC)和数字信号处理(DSP)之外,众所周知,这些功能都是耗电大户。

相干光模块功耗趋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相干光模块的功耗从2013年的每比特1800皮焦耳降低到2020年的每比特200皮焦耳,但这一趋势正在趋于平稳。

爱立信认为,尽管目前取得了这一进展,但能效仍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仅靠更小的集成电路工艺节点已无法承受。这就要求在收发器架构上进行更激进的创新,比如:DAC和ADC可以通过自适应方法来提高能效。另外当链路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将DSP的一些功能降低或甚至关闭掉。

最后,或许在未来,能够将DAC等功能从电气域转移到光学域上,可能会大幅降低功耗,但技术上仍处于早期阶段。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5-1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通信百科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