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分布式存储性能跃迁指南:RoCE无损网络设计与优化

分布式存储性能跃迁指南:RoCE无损网络设计与优化

原创
作者头像
星融元Asterfusion
发布2025-08-04 11:06:40
发布2025-08-04 11:06:40
357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智算中心网络智算中心网络

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架构已经难以支撑海量数据的高并发访问和实时处理需求,分布式存储凭借其卓越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正迅速成为构建现代化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选择。然而,分布式存储的性能瓶颈往往在于网络。如何构建一个高带宽、超低时延、零丢包的无损网络,是释放分布式存储全部潜力、赋能企业关键业务(如实时数据库、AI训练、高性能计算)的关键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RoCEv2技术构建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网络的最佳实践,帮助企业驾驭数据洪流,赢得市场先机。

驾驭数据洪流:构建媲美InfiniBand的高性能RoCE分布式存储网络

传统的集中式存储(SAN/NAS)虽然成熟稳定,但其扩展性瓶颈难以支撑海量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访问的洪流。分布式存储,凭借其弹性扩展(可达上千节点、PB/EB级容量)和线性增长的性能优势,正成为构建现代化数据基础设施的基石。

然而,分布式存储的性能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网络是核心命脉。传统的TCP/IP以太网在分布式I/O场景下会消耗大量CPU资源,成为性能瓶颈。进入全闪存时代,对网络带宽和时延的要求更是达到了极致。

为何选择RoCEv2?性能与成本的最优解

为了解决分布式存储的长I/O路径和TCP性能瓶颈,高带宽、超低时延的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技术已成为业界共识。RDMA允许服务器网卡直接读写对方内存,绕过操作系统内核,极大提升效率。

目前RDMA网络主要有两大阵营:

  1. InfiniBand (IB):性能优异,但需要专用网卡、交换机和线缆,部署和管理成本高昂。
  2. RoCEv2 (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 v2):基于开放的标准以太网传输IB流量,充分利用现有以太网生态,部署成本优势显著。

RoCEv2的核心价值在于:

  • 媲美IB的性能: 采用经过优化的RoCE网络设备(如星融元CX-N系列交换机),可实现端到端的超低时延(<500ns)和高吞吐,性能表现足以替代甚至局部超越IB(见下图实测数据)。
  • 显著的成本优势: 复用标准以太网硬件(网卡、交换机、线缆),大幅降低初始投入和运维复杂度。
  • 开放生态: 基于成熟的以太网标准,兼容性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构建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网络:架构与选型

组网架构:分离与冗余是关键

计算存储分离: 推荐部署两张独立的Spine-Leaf物理网络:

  • 存储后端网: 专用于分布式存储集群内部通信(如多副本同步、数据重建),确保快速无阻塞。
  • 存储前端网 + 业务网: 承载应用访问存储的流量及其他业务流量。

高可靠接入: 存储节点至关重要,应采用双归或多归 (Multi-homing) 方式接入网络,避免单点故障。

网络硬件选型:面向未来,满足严苛要求

  • 高密度高速接口: 100G/200G/400G端口,减少设备数量,简化架构。
  • 超低时延与无损特性: 端口转发时延<500ns,原生支持RoCEv2及关键无损网络特性(PFC流量控制、ECN显式拥塞通知)。
  • 弹性扩展能力: 全盒式设备,支持构建超大规模(数千节点)、超扁平网络(任意两点≤3跳) 的存储/计算集群。
  • 开放性与自动化: 开放的软件架构和API,为未来自动化运维奠定基础。

RoCE无损网络配置与管理:从手动到自动化

RoCE网络要发挥媲美IB的性能,关键在于“无损”配置(Zero Loss)。这涉及精细化的PFC、ECN、缓冲区等参数调整,确保高优先级存储流量无阻塞、零丢包、低时延传输。

传统方式:手动配置(复杂但精细)

需要在每台交换机和服务器网卡上进行一系列复杂配置,包括:

  • 启用RoCEv2模式。
  • 划分流量优先级(DSCP/PCP)。
  • 在指定队列启用PFC(流量控制)和ECN/DcqCN(拥塞管理)。
  • 精细调整缓冲区大小、PFC触发门限、ECN标记门限等参数。
  • 配置QoS策略(DiffServ Map, Class Map, Policy Map)并绑定到接口。
代码语言:txt
复制
#确保服务器网卡工作在 RoCEv2 模式下
#为业务流量配置 PCP 或 DSCP,并启用 ECN。
#设置网卡RDMA CM的工作模式
[root@server ~]# cma_roce_mode -d mlx5_0 -p 1 -m
#设置网卡的优先级类型为DSCP
[root@server ~]# mlnx_qos -i enp1s0f0 –trust=dscp
DCBX mode: OS controlled
Priority trust state: dscp
#在队列3上开启PFC
[root@server ~]# mlnx_qos -i enp1s0f0 -f 0,0,0,1,0,0,0,0
#在队列3上开启DCQCN
[root@server ~]# echo 1 > /sys/class/net/enp1s0f0/ecn/roce_np/enable/3
[root@server ~]# echo 1 > /sys/class/net/enp1s0f0/ecn/roce_rp/enable/3
#设置CNP DSCP
[root@server ~]# echo 48 >
#在交换机端口配置以启用 PFC 和 ECN 功能并指定队列
#在交换机的指定队列(与服务器上的队列匹配)上启用 PFC 和 ECN
#调整缓冲区和阈值
# 设置PFC门限值
sonic(config)# buffer-profile pg_lossless_100000_100m_profile
sonic(config-buffer-profile-pg_lossless_100000_100m_profile)# mode lossless dynamic -2 size 1518 xon 0 xoff 46496 xon-offset 13440
sonic(config-buffer-profile-pg_lossless_100000_100m_profile)# exit
# 在3、4队列开启PFC功能(AsterNOS的PFC功能默认使能3、4队列,无需配置)
sonic(config)# priority-flow-control enable 3
sonic(config)# priority-flow-control enable 4
sonic(config)# exit
# 设置ECN门限值
sonic(config)# wred roce-ecn
sonic(config-wred-roce-ecn)# mode ecn gmin 15360 gmax 750000 gprobability 10
sonic(config-wred-roce-ecn)# exit
# 配置Diffserv map
sonic(config)# diffserv-map type ip-dscp roce-dmap
sonic(config-diffservmap-roce-dmap)# ip-dscp 48 cos 6
# 配置Class map
sonic(config)# class-map roce-cmap
sonic(config-cmap-roce-cmap)# match cos 3 4
sonic(config-cmap-roce-cmap)# exit
# 配置Policy map
sonic(config)# policy-map roce-pmap
sonic(config-pmap-roce-pmap )# class roce-cmap
sonic(config-pmap-c)# wred roce-ecn
sonic(config-pmap-c)# priority-group-buffer pg_lossless_100000_100m_profile
sonic(config-pmap-c)# exit
sonic(config-pmap-roce-pmap )# set cos dscp diffserv roce-dmap
sonic(config-pmap-roce-pmap )# exit
# 进入以太网接口视图,绑定策略,将RoCE网络配置在接口上使能
sonic(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0
sonic(config-if-0/120)# service-policy roce-pmap

创新之道:自动化配置(高效且可靠 - EasyRoCE方案)

面对手动配置的挑战,EasyRoCE Toolkit 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让RoCE部署和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高效:

  • 1行命令启用RoCE: 业务级命令行封装,基于最佳实践模板一键完成复杂配置。
  • 开箱即用的可视化监控: 内置RoCE Exporter容器,无缝对接Prometheus/Grafana,实时监控关键RoCE指标(时延、丢包、PFC状态、ECN标记等),网络健康一目了然。
  • 集中配置视图: 统一展示全网RoCE相关配置,简化排障流程,提升运维效率。
  • 免费开放: 该工具套件对星融元签约客户免费提供。

性能验证:科学测试,数据说话

部署完成后,严谨的性能测试至关重要。

关键指标

  • IO时延 (Latency): 单次IO请求的响应时间(越低越好)。
  • IOPS: 每秒处理的IO请求数(越高越好)。
  • 吞吐量 (Throughput): 单位时间传输的数据量(如MB/s, GB/s)。
  • 测试模式: 需区分顺序IO(连续大块数据,高吞吐场景)和随机IO(小块分散数据,高IOPS场景,如数据库),通常随机写是最严苛的负载。读写比例(如70%读/30%写)和IO大小(4K小IO, 64K/1M大IO)需模拟真实业务。

常用测试工具

  • 网络层: iperf (带宽), ib_read/write_bw (RDMA带宽), ib_read/write_lat (RDMA时延)。
  • 存储系统层: fio (Flexible I/O Tester) - 存储性能测试的瑞士军刀,可高度定制化模拟各种负载。
  • 业务层: 如数据库用swingbench/hammerdb,对象存储用cosbench。

FIO测试参数解读 (示例:模拟OLTP小IO负载)

测试时延时使用的是1v1的方式,测试存储系统IOPS时分别用1v1、2v1的方式进行压测。目标是测试服务器在假设的小IO业务场景中(100% 随机,70% 读,30% 写,IO size 4K)的性能表现。

代码语言:txt
复制
[root@server ~]# fio \
-filename=/root/randrw_70read_4k.fio \
-direct=1 \
-iodepth 1 \
-thread \
-rw=randrw \
-rwmixread=70 \
-ioengine=psync \
-bs=4k \
-size=5G \
-numjobs=8 \
-runtime=300 \
-group_reporting \
-name=randrw_70read_4k_local
`-filename=/root/randrw_70read_4k.fio`
支持文件、裸盘、RBD image。该参数可以同时制定多个设备或文件,格式为:-filename=/dev/vdc:/dev/vdd(以冒号分割)。

`-direct=1`
direct即使用直接写入,绕过操作系统的page cache。

`-iodepth=1`
iodepth是设置IO队列深度,即单线程中一次给系统多少IO请求。如果使用同步方式,单线程中iodepth总是1;如果是异步方式,就可以提高iodepth,一次提交一批IO,使得底层IO调度算法可以进行合并操作,一般设置为32或64。

`-thread`
fio默认是通过fork创建多个job,即多进程方式,如果指定thread,就是用POSIX的thread方式创建多个job,即使用pthread_create()方式创建线程。

`-rw=randrw`
设置读写模式,包括:write(顺序写)、read(顺序读)、rw(顺序读写)、randwrite(随机写)、randread(随机读)、randrw(随机读写)。

`-rwmixread=70`
设置读写IO的混合比例,在这个测试中,读占总IO的70%,写IO占比30%。

`-ioengine=psync`
设置fio下发IO的方式,本次测试使用的IO引擎为psync。

`-bs=4k`
bs即block size(块大小),是指每个IO的数据大小

`-size=5g`
测试总数据量,该参数和runtime会同时限制fio的运行,任何一个目标先达到,fio都会终止运行。在做性能测试时,尽量设置大点,比如设置2g、5g、10g或者更大,如果基于文件系统测试,则需要需要小于4g。

`-numjobs=8`
本次作业同时进行测试的线程或进程数,线程还是进程由前面提到的thread参数控制。

`-runtime=300`
测试总时长,单位是s。和size一起控制fio的运行时长,在做一般性性能测试的时候,该时间也尽量设置长点,比如5分钟、10分钟。

`-group_reporting`
多个jobs测试的时候,测试结果默认是单独分开的,加上这个参数,会将所有jobs的测试结果汇总起来。

`-name=randrw_70read_4k_local`
本次测试作业的名称。

成功实践:中国TOP3公有云的信任之选

需要进行存储区域扩容,来满足政府、企业客户对云服务更高网络质量(超低时延、零丢包)和可靠性的严苛要求,还需保障供应链稳定和获得专业及时的技术支持。

该方案部署 64 x 200GE 高性能数据中心交换机,用于提供大容量、超低时延转发,构建基于RoCEv2的全无损以太网络,通过PFC+ECN+DCBX技术组合,实现与IB媲美的零丢包、超低时延传输保障。利用该设备的原生开放特性,为未来自动化运维提供基础。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驾驭数据洪流:构建媲美InfiniBand的高性能RoCE分布式存储网络
  • 为何选择RoCEv2?性能与成本的最优解
  • 构建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网络:架构与选型
    • 组网架构:分离与冗余是关键
    • 网络硬件选型:面向未来,满足严苛要求
  • RoCE无损网络配置与管理:从手动到自动化
    • 传统方式:手动配置(复杂但精细)
    • 创新之道:自动化配置(高效且可靠 - EasyRoCE方案)
  • 性能验证:科学测试,数据说话
    • 关键指标
    • 常用测试工具
    • FIO测试参数解读 (示例:模拟OLTP小IO负载)
  • 成功实践:中国TOP3公有云的信任之选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