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对象具有属性(称为字段或属性)和行为(称为方法)。面向对象编程的设计思想是以对象为中心,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程序的功能,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封装和继承可以更好地应对需求变化。
Java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包括:封装、继承、多态:
多态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dd
方法,可以定义为 add(int a, int b)
和 add(double a, double b)
。sound
方法,子类 Dog
可以重写该方法以实现 bark
,而 Cat
可以实现 meow
。Dog
, Cat
)都实现了一个 Animal
接口,当用 Animal
类型的引用来调用 makeSound
方法时,会触发对应的实现。ClassCastException
。多态是指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在实际的代码运行过程中,调用子类的方法实现。多态这种特性也需要编程语言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来实现,比如继承、接口类。
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扩展性和复用性,是很多设计模式、设计原则、编程技巧的代码实现基础。比如策略模式、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依赖倒置原则、里式替换原则、利用多态去掉冗长的 if-else 语句等等
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六大原则:
重载是指在同一个类中定义多个同名方法,而重写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中的方法。
两者的特点:
两者的区别:
不能,Java中的抽象类是用来被继承的,而final修饰符用于禁止类被继承或方法被重写,因此,抽象类和final修饰符是互斥的,不能同时使用。
抽象方法是接口的核心部分,所有实现接口的类都必须实现这些方法。抽象方法默认是 public 和 abstract,这些修饰符可以省略。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void makeSound();
}
默认方法是在 Java 8 中引入的,允许接口提供具体实现。实现类可以选择重写默认方法。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void makeSound();
default void sleep() {
System.out.println("Sleeping...");
}
}
静态方法也是在 Java 8 中引入的,它们属于接口本身,可以通过接口名直接调用,而不需要实现类的对象。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void makeSound();
static void staticMethod() {
System.out.println("Static method in interface");
}
}
私有方法是在 Java 9 中引入的,用于在接口中为默认方法或其他私有方法提供辅助功能。这些方法不能被实现类访问,只能在接口内部使用。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void makeSound();
default void sleep() {
System.out.println("Sleeping...");
logSleep();
}
private void logSleep() {
System.out.println("Logging sleep");
}
}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void makeSound();
}
在Java中,抽象类本身不能被实例化。
这意味着不能使用new
关键字直接创建一个抽象类的对象。抽象类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被继承,它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抽象方法(由abstract
关键字修饰且无方法体的方法),这些方法需要在子类中被实现。
抽象类可以有构造器,这些构造器在子类实例化时会被调用,以便进行必要的初始化工作。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直接实例化抽象类,而是创建了子类的实例,间接地使用了抽象类的构造器。
例如: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
public AbstractClass() {
// 构造器代码
}
public abstract void abstractMethod();
}
public class ConcreteClass extends AbstractClass {
public ConcreteClass() {
super(); // 调用抽象类的构造器
}
@Override
public void abstractMethod() {
// 实现抽象方法
}
}
// 下面的代码可以运行
ConcreteClass obj = new ConcreteClass();
在这个例子中,ConcreteClass
继承了AbstractClass
并实现了抽象方法abstractMethod()
。当我们创建ConcreteClass
的实例时,AbstractClass
的构造器被调用,但这并不意味着AbstractClass
被实例化;实际上,我们创建的是ConcreteClass
的一个对象。
简而言之,抽象类不能直接实例化,但通过继承抽象类并实现所有抽象方法的子类是可以被实例化的。
在接口中,不可以有构造方法,在接口里写入构造方法时,编译器提示:Interfaces cannot have constructors,因为接口不会有自己的实例的,所以不需要有构造函数。
为什么呢?构造函数就是初始化class的属性或者方法,在new的一瞬间自动调用,那么问题来了Java的接口,都不能new 那么要构造函数干嘛呢?根本就没法调用
在Java中,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是与类本身关联的,而不是与类的实例(对象)关联。它们在内存中只存在一份,可以被类的所有实例共享。
静态变量
静态变量(也称为类变量)是在类中使用static
关键字声明的变量。它们属于类而不是任何具体的对象。主要的特点:
示例:
public class MyClass {
static int staticVar = 0; // 静态变量
public MyClass() {
staticVar++; // 每创建一个对象,静态变量自增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StaticVar() {
System.out.println("Static Var: " + staticVar);
}
}
// 使用示例
MyClass obj1 = new MyClass();
MyClass obj2 = new MyClass();
MyClass.printStaticVar(); // 输出 Static Var: 2
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是在类中使用static
关键字声明的方法。类似于静态变量,静态方法也属于类,而不是任何具体的对象。主要的特点:
public class MyClass {
static int count = 0;
// 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incrementCount() {
count++;
}
public static void displayCount() {
System.out.println("Count: " + count);
}
}
// 使用示例
MyClass.incrementCount(); // 调用静态方法
MyClass.displayCount(); // 输出 Count: 1
使用场景
区别包括:
非静态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方法是因为编译器在生成字节码时会为非静态内部类维护一个指向外部类实例的引用。
这个引用使得非静态内部类能够访问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和方法。编译器会在生成非静态内部类的构造方法时,将外部类实例作为参数传入,并在内部类的实例化过程中建立外部类实例与内部类实例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直接访问外部方法的功能。
原作者:小林c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