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像元宝,又不止于元宝:我用 IMA 把公众号文章“存成知识库”,写作效率爆表

像元宝,又不止于元宝:我用 IMA 把公众号文章“存成知识库”,写作效率爆表

原创
作者头像
算法一只狗
发布2025-09-29 19:39:26
发布2025-09-29 19:39:26
166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算法一只狗算法一只狗

腾讯推出自研的 AI 智能工作台 IMA Copilot,其核心基于混元大模型。用户只需提出问题,IMA 就能自动从全网搜索并总结相关答案。

初体验:像元宝,又不止于元宝

刚上手 IMA 时,我第一反应是:这和 腾讯元宝的功能很像,同样能够快速从公众号内容中进行检索,堪称公众号的另一个入口,用户可以直达高质量文章。

但 IMA 并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入口”。深入体验后,我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把文章保存到知识库中,快速形成一个专题资料库。这对想要深入研究某个问题的人而言,极具价值。

核心原理:混元大模型 + RAG

IMA 的知识库基于“混元大模型 + RAG”架构。借助大模型的强大理解与生成能力,再结合外部知识库的补充,无需额外微调,就能实现精准回答。简单来说,先用知识库丰富 AI 的“脑容量”,再由大模型完成理解与生成

自媒体写作者的“神器”

作为 AI 自媒体博主,我经常需要针对某个主题大量搜索、筛选资料,再进行整合写作。最耗时的环节往往是信息收集。但自从用了 IMA,我的写作效率直线提升。

例如,我搜索“腾讯 IMA 怎么样?”,它会自动从公众号文章中提炼总结,并生成一个简明回答:

进一步点击“深度研究”,则能从更大范围的内容中总结出 大纲

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能直接绘制出 思维导图,将主题脉络清晰呈现:

这些内容不仅能保存到知识库,还能与自己收集的公众号文章一同沉淀,逐步形成高价值的知识资产。

当知识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即可基于这些内容向 AI 提问,快速生成初稿文章:

生成的初稿逻辑清晰、信息完整,再经过简单修改和润色,就能轻松产出高质量文章。

若某段内容不理想,还能直接召唤助手修改。整个过程就像随身带着一个 AI 编辑

此外,IMA 还支持在笔记中插入插图、表情包,体验上更贴近一个 AI 驱动的智能笔记本

对比:IMA vs Canvas vs Claude Artifacts

从定位上看,IMA 有些类似于 OpenAI CanvasClaude Artifacts

  • Canvas:更强调实时协作与编辑,适合写作与编程任务;
  • IMA:更聚焦于信息获取、知识沉淀与内容创作辅助;
  • Artifacts:则更偏向代码与结构化结果的展示。

主要区别可以总结为:

  1. 功能侧重点
    • Canvas:写作/编程的实时协作与编辑
    • IMA:信息整合 + 知识管理 + 智能写作
  2. 技术支持
    • Canvas:OpenAI GPT-4
    • IMA:腾讯混元大模型
  3. 适用场景
    • Canvas:程序员、协作型创作者
    • IMA:研究者、写作者、知识工作者

改进空间与展望

目前 IMA 还处于 1.0 版本,部分功能有待完善。例如:

  • 知识库管理方式较为单一,仅靠标签分类,一旦资料积累过多,检索效率会下降;
  • 笔记与知识库之间的联动还可以更紧密,进一步提升体验。

总体来看,IMA 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潜力:既能帮用户高效获取信息,又能在知识整理和创作上显著提升效率。未来若在 知识管理、交互体验 等方面继续优化,它完全有望成为学习、研究和工作的得力助手。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下载体验一下。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我是 Leo,我们下期再见!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初体验:像元宝,又不止于元宝
  • 核心原理:混元大模型 + RAG
  • 自媒体写作者的“神器”
  • 对比:IMA vs Canvas vs Claude Artifacts
  • 改进空间与展望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