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能源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景图:从智慧电厂到数字员工

能源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景图:从智慧电厂到数字员工

原创
作者头像
RPA_Agent数字员工丨实在智能
发布2025-10-15 11:33:30
发布2025-10-15 11:33:30
30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实在智能RPA实在智能RPA

偌大的火力发电厂里,智能机器人精准巡检,AI系统自动调控,大数据实时优化运行。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正在发生的能源革命。

在内蒙古的风电场,人工智能算法清晨就已精准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速与发电量;千里之外的华东智能电网,正实时平衡着海量用电需求与分布式能源的供电波动;在深海油气平台,AI驱动的监测系统持续排查设备隐患,确保开采作业安全稳定。

这幅由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能源图景,正从蓝图加速走向现实。

01 国家战略布局:AI成能源转型核心驱动力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能源与AI的深度融合划定了科学路径。这份文件标志着我国能源行业正迈入一场系统性、革命性变革。

《实施意见》设定了明确阶段目标: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

展望2030年,我国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一系列政策背后,是AI赋能能源行业的巨大潜力。能源领域数字化基础好、数据质量高、应用场景丰富,具备走在人工智能应用前列的显著优势。截至2024年底,仅能源央企就发布了25个垂直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产品超28款。

能源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景图

02 应用场景全景:八大领域全面赋能

人工智能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已呈现全方位布局态势。相关政策系统部署了人工智能+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八大应用场景,明确37个人工智能+能源的融合应用发展重点任务,涉及百余项具体场景。

发电领域:从“人力坚守”到“智能运维”

在传统火电行业,AI正带来革命性变化。以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为例,其下属电厂通过部署AI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输煤皮带全天候无人巡检,系统可对跑偏、堵煤、撕裂等问题进行毫秒级响应和自动化处理。

“判断险情,大多依靠经验与直觉。”在电厂工作多年的燃料部专工程波描述了过去的人工巡检方式。如今,AI摄像头自动识别仪表读数,精度达小数点后两位;红外热成像仪实时捕捉泄漏风险;物联网传感器直连中央系统,设备状态一目了然。

智慧电厂不仅解放了人力,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在府谷电厂,集控中心大屏上,“锅炉污染率”曲线实时波动。系统自动提示“屏过区域污染值升高,建议启动吹灰”,值班员一键确认,吹灰装置随即运行。仅此一项,年节约燃煤近万吨。

电网管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测”

在电网领域,AI的应用同样深刻。电网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提前预测线路故障,大幅缩短停电时间;智能算法综合考虑风光发电波动、用户用电规律、电网承载能力,提升能源配置效率。

特别是在新能源接入方面,AI解决了电网的一大难题。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曾让电网“望而生畏”,如今AI风光功率预测模型可精准预判新能源出力,为电网接纳新能源提供技术支撑。

油气煤炭:从“危险作业”到“智能开采”

在油气行业,中国石油建成的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从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到装备制造,应用场景赋能油气全产业链。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昆仑大模型构建智能化全波形反演应用场景,提高了地震波波动方程求解效率,实现了正反演全流程10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煤炭领域,北露天煤矿的无人驾驶矿用宽体车在煤海中穿梭,井然有序地进行土岩运输工作,采、运、排全流程实现了无人运输作业。

能源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景图

03 技术支撑:数字员工融入能源企业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数字员工”正成为能源企业的新生力量。以浙江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实在Agent”为例,这款数字员工产品已服务超4000家企业,包括国家电网、中核集团等能源央企。

实在Agent融合了大语言模型(TARS)、屏幕语义理解(ISSUT)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核心技术。创始人孙林君形象地解释:“TARS相当于‘大脑’,负责理解与决策;ISSUT是‘眼睛’,能识别屏幕信息;RPA则是‘手脚’,负责执行具体操作。”

在能源领域,这类数字员工可应用于多种场景: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协助筛选简历、在制造业车间自动采集生产数据、在银行系统里精准核对账目。实在智能发布的升级产品“实在Agent+企业大脑”,更标志着数字员工从单兵作战迈入协同办公新阶段。

能源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景图

04 实践成效:数据驱动能源效率革命

能源企业的AI实践已产生显著效益。在花园电厂,国神公司部署“DeepSeek”大模型作为AI智慧中枢,接入数百个传感器与影像设备,实现设备异常识别准确率超95%,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40%,年节约标煤数万吨。

在河曲电厂,智能监盘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构建预警模型,实现设备健康实时诊断与故障预测,极大缓解了传统模式下人员负担重、响应慢的难题。

数据正成为新型“煤炭”——越使用越活跃,越挖掘越有价值。国神公司电力管理部主管马驰表示,公司通过统一数据中台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全域共享、多次复用”,从根源上打破信息壁垒。

能源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景图

05 挑战与未来:AI与能源深度融合之路

尽管前景广阔,“AI+能源”的深度融合仍面临多个挑战。能源数据分散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标准不一、共享不畅;部分AI技术在能源场景的可靠性尚需验证;既懂能源生产运行规律,又精通AI算法开发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特别是大模型的“黑箱”特性和潜在幻觉风险,使其在核电站安全决策、电网实时调度等核心领域尚难以完全满足行业级可靠性要求。

未来,AI与能源的融合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从单点应用向全链条赋能拓展;从技术探索向规模化落地推进;从效率提升向绿色发展深化。

生成式AI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已从技术探索转向规模化落地,成为推动能源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力。

站在北露天煤矿的观景台上,无人驾驶矿用宽体车井然有序地穿梭工作;千里之外的花园电厂,AI大模型正实时优化着发电策略;而在无数能源企业的办公室内,数字员工正在处理着繁琐的报表和数据。

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人指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能源体系将加速形成。到2030年,AI将像电力一样,成为能源行业的基础能力,渗透生产、传输、消费的每个角落。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01 国家战略布局:AI成能源转型核心驱动力
  • 02 应用场景全景:八大领域全面赋能
  • 03 技术支撑:数字员工融入能源企业
  • 04 实践成效:数据驱动能源效率革命
  • 05 挑战与未来:AI与能源深度融合之路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