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RPA工具有哪些?2025年全面盘点+选型指南,从入门到精通一文搞定

RPA工具有哪些?2025年全面盘点+选型指南,从入门到精通一文搞定

原创
作者头像
RPA_Agent数字员工丨实在智能
发布2025-10-29 14:54:45
发布2025-10-29 14:54:45
15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实在智能RPA实在智能RPA

每天重复录入数据、筛选简历、核对报表——这些占用企业员工40%工作时间的重复性任务,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拦路虎”。根据Forrester 2023年《企业自动化趋势报告》显示,仅5%的企业实现了重复性工作的全自动化,而未部署自动化工具的企业,每年因人工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平均达120万元。若你正在搜索“RPA工具有哪些”,想通过自动化解决这些痛点,那么本文将从RPA的基础认知、主流工具盘点、选型方法到未来趋势,一次性解答你所有疑问,帮你找到最适配的RPA工具。

一、先搞懂:什么是RPA?为何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刚需”

在盘点RPA工具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核心问题:RPA到底是什么?它和传统的自动化工具又有什么区别?

RPA,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是一种通过模拟人类在电脑上的操作行为(如点击鼠标、输入文字、打开软件、读取数据等),实现重复性、规则性工作自动化的技术。与传统自动化工具(如Excel宏、Python脚本)相比,RPA最大的优势在于“非侵入性”——不需要修改企业现有系统(如ERP、CRM、OA)的底层代码,就能实现跨系统的数据流转和操作协同,这也让它成为企业“零代码改造”实现自动化的首选方案。

从价值来看,RPA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降本,Gartner 2024年《RPA市场指南》数据显示,企业部署RPA后,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50%,其中财务、HR、客服等重复性工作密集的部门,成本降幅可达60%以上。其次是提效,RPA机器人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处理速度是人工的3-5倍,例如某电商企业用RPA处理订单审核,单条订单处理时间从人工的8分钟缩短至1.2分钟,日均处理量提升300%。最后是减错,人工操作的失误率通常在3%-8%,而RPA的操作准确率可达99.9%以上,尤其在财务对账、数据录入等对精度要求高的场景中,能大幅减少因失误造成的损失。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RPA已从“可选工具”变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刚需”。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85%的大中型企业将至少部署1个RPA项目,而中国市场的RPA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18%提升至45%,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

二、2025年主流RPA工具有哪些?国内外产品全面盘点

目前市场上的RPA工具主要分为“国内主流”和“国外头部”两大阵营,两类产品在功能特点、适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上存在差异。以下将从产品定位、核心功能、适用企业、实际案例四个维度,全面盘点主流RPA工具,帮你清晰了解“不同需求该选哪类工具”。

(一)国内主流RPA工具:本地化服务优,适配中小企业需求

国内RPA工具起步于2018年前后,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在本地化服务、性价比、适配国内系统(如钉钉、企业微信、金蝶、用友)方面更具优势,同时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轻量化产品,降低了使用门槛。

1.头部厂商:实在智能(实在Agent)——AI驱动的“新一代RPA”

在国内RPA厂商中,实在智能的核心产品“实在Agent”区别于传统RPA工具,它以“生成式AI+RPA”为核心,实现了从“流程自动化”到“智能自动化”的升级,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支持“自然语言生成自动化流程”的产品。

定义模块:什么是实在Agent?

实在Agent是基于RPA技术,融合大语言模型(LLM)、生成式AI的智能自动化产品。与传统RPA需要“手动拖拽组件、配置规则”不同,实在Agent能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指令,自主分析业务需求、规划操作步骤、生成自动化流程,甚至在流程运行中遇到异常时,能自主排查问题并修复,相当于为企业配备了“会思考的数字员工”。

优势模块:实在Agent的三大核心优势

首先是“自主化能力”,无需人工搭建流程。用户只需用日常语言描述需求(如“每月5号从金蝶系统导出上月销售数据,按区域拆分后填入Excel报表,并发送给销售总监”),实在Agent会自动识别数据来源(金蝶系统)、处理逻辑(按区域拆分)、输出目标(Excel报表+邮件发送),1-2分钟内生成可直接运行的自动化流程,大幅降低技术门槛。

其次是“低代码+零代码兼顾”,适配不同用户群体。对于非技术人员(如财务、HR),可通过自然语言“零代码”创建流程;对于技术人员,支持Python脚本扩展和API对接,能处理复杂的业务场景(如跨系统数据清洗、实时数据分析),既满足业务人员的快速需求,也能支撑IT团队的定制化开发。

最后是“多场景适配+国内系统兼容”,覆盖企业全链路需求。实在Agent已预设财务、HR、运营、客服、采购等10大部门的500+标准化场景模板,且能完美适配国内主流软件(如钉钉、企业微信、金蝶K3、用友U8、飞书),解决了国外RPA在国内系统适配中出现的“操作卡顿、数据同步失败”等问题。

场景模块:实在Agent的典型应用场景

在财务场景中,实在Agent可实现“发票自动化处理”。它通过OCR识别发票上的抬头、金额、税额等信息,自动与企业ERP系统中的采购订单比对,确认匹配后生成记账凭证,最后同步至财务软件(如金蝶)。原本需要财务人员每天2小时的发票审核工作,现在全程自动化处理,准确率达99%,还能自动标记异常发票(如重复报销、假发票),降低财务风险。

在客服场景中,实在Agent可辅助“客户咨询响应”。它自动从企业客服系统(如智齿、环信)中提取客户咨询的关键词(如“订单物流”“退款进度”),匹配知识库中的标准答案,生成初步回复内容,客服人员只需简单修改就能发送,客户响应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缩短至2分钟,客服团队的日均处理量提升50%。

在HR场景中,实在Agent可实现“简历筛选自动化”。它根据招聘需求(如“3年以上互联网运营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自动从招聘平台(如BOSS直聘、智联招聘)下载简历,提取候选人的工作经历、学历、技能等信息,与岗位要求比对后生成筛选报告,标记“符合”“待评估”“不符合”三类候选人,HR只需重点跟进“符合”类简历,筛选效率提升70%。

案例模块:某快消企业的实在Agent应用实践

某全国性快消企业(员工规模800人),旗下有500+经销商,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经销商订单——员工需手动从企业邮箱中下载经销商发送的订单Excel表,逐一核对产品型号、数量、价格,再将信息录入ERP系统(用友U8),最后生成订单确认函回复经销商。这一过程中,单条订单处理需要3-5分钟,每天平均处理200条订单,占用2名员工的全部工作时间,且因人工录入失误(如产品型号输错、数量填反),每月会出现10-15起订单纠纷。

2023年,该企业部署实在Agent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订单处理自动化:第一步,实在Agent自动监测指定邮箱,收到订单邮件后立即下载Excel附件;第二步,自动核对订单中的产品信息与ERP系统中的库存、价格数据,若存在库存不足或价格异常,自动发送提醒给销售专员;第三步,核对无误后,将订单信息自动录入ERP系统,生成订单编号;第四步,自动生成订单确认函,发送至经销商邮箱。

部署后,该企业的订单处理效率提升83%,原本2名员工每天8小时的工作,现在由实在Agent全程自动化完成,员工可专注于客户维护、订单异常处理等更有价值的工作;同时,订单处理错误率从原来的5%降至0.1%,每月订单纠纷减少至1-2起,经销商满意度提升28%。根据企业测算,仅人力成本节省和纠纷减少两项,每年就能为企业创造约60万元的价值。

2.其他厂商

艺赛旗(IS-RPA):本地化服务强,适配中型企业复杂场景

艺赛旗是国内较早布局RPA的厂商之一,其核心产品IS-RPA以“高稳定性+本地化服务”为优势,尤其在复杂流程处理和定制化开发方面表现突出。与国外RPA工具相比,艺赛旗的服务响应速度更快,通常能在24小时内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且支持上门实施培训,这对缺乏专业IT团队的中型企业尤为重要。

来也科技(UiBot):社区生态完善,中小企业入门首选

来也科技的UiBot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RPA工具之一,其核心优势在于“低门槛+丰富的生态资源”。UiBot推出了免费版(UiBotFree),支持大部分基础自动化功能,适合中小企业试用;同时,它拥有国内最大的RPA开发者社区(注册用户超50万),社区内有大量现成的流程模板(如Excel数据处理、网页信息爬取、考勤数据统计),用户可直接下载使用,无需从零搭建流程。

炎黄盈动(AWSBPM+RPA):流程管理与自动化结合,适配端到端需求

炎黄盈动的核心优势在于“BPM与RPA的深度融合”,其AWSBPM平台原本是企业流程管理工具,可实现审批流程、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炎黄盈动集成了RPA功能,能将自动化任务嵌入到业务流程中,实现“流程触发自动化、自动化反馈流程”的闭环。

(二)国外头部RPA工具:技术成熟,适配大型企业复杂场景

国外RPA工具发展较早,技术体系成熟,在全球化部署、复杂流程处理、AI集成能力上有明显优势,适合业务遍布多地区、系统复杂度高的大型企业。

1.UiPath:全球RPA市场“领导者”,易用性与功能性兼顾

作为全球RPA市场份额最高的厂商(Gartner2024年数据显示,UiPath市场份额达28.7%),UiPath的核心优势在于“低代码+高灵活”的平衡。其旗舰产品UiPathStudio是一款可视化设计工具,用户通过拖拽组件、配置规则就能搭建自动化流程,即使是非技术人员,经过1-2天培训也能独立创建简单流程;而针对复杂场景(如跨系统数据同步、嵌套逻辑判断),它又支持C#、VB等编程语言扩展,满足技术团队的定制化需求。

在功能上,UiPath覆盖了从流程设计(Studio)、机器人运行(Robot)到流程管理(Orchestrator)的全生命周期,其中Orchestrator平台可实现对thousandsof机器人的集中管控,包括任务分配、运行监控、日志分析等,尤其适合大型企业多部门、多地域的协作需求。

适用企业:员工规模1000人以上、有全球化业务、需要处理复杂流程的大型企业,尤其适合金融、制造、零售行业。

2.AutomationAnywhere:云原生RPA代表,AI集成能力突出

AutomationAnywhere是全球最早推出云原生RPA的厂商之一,其核心产品Automation360是一款基于云端的自动化平台,用户无需在本地安装软件,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流程设计和机器人管理,这一特点让它在分布式团队、远程办公场景中更具优势。根据Forrester 2024年《云RPA Wave报告》,Automation Anywhere在“云部署灵活性”和“AI集成能力”两个维度均排名第一。

它的核心亮点是AI驱动的智能自动化,其内置的IQBot能通过机器学习自主识别数据规律,例如处理不同格式的发票时,IQBot会自动学习“发票号码”“金额”“开票日期”等字段的位置特征,无需人工手动标注,识别准确率可从初始的85%提升至98%以上。

适用企业:有远程办公需求、重视AI能力、需要快速部署的跨国企业或集团型企业,适合物流、电商、医疗行业。

3.BluePrism:强合规性RPA,金融医疗行业首选

与UiPath、AutomationAnywhere不同,BluePrism的核心定位是“企业级安全合规自动化”,其产品从设计之初就遵循金融、医疗等行业的严格合规要求,例如支持数据加密传输、操作日志全程可追溯、权限分级管控等,因此成为对合规性要求极高的行业首选。

在技术特点上,BluePrism采用“数字员工”(DigitalWorker)概念,每个机器人都有独立的身份标识和操作权限,可根据不同岗位(如财务审核岗、风控岗)配置专属流程,避免越权操作。同时,它支持与企业现有IT系统(如SAP、Oracle)深度对接,且不会对原有系统造成任何干扰——某大型保险公司用BluePrism处理理赔流程,机器人自动从核心系统调取客户保单信息,结合医院提供的理赔材料,完成赔付金额计算和审核,整个过程全程留痕,符合银保监会的监管要求,理赔处理效率提升50%,错误率从6%降至0.3%。

适用企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医疗、政府等强合规行业,员工规模500人以上、有专业IT团队的企业。

三、选RPA工具前必看:4个核心选型维度,避免踩坑

面对众多RPA工具,很多企业会陷入“功能越多越好”“名气越大越靠谱”的误区,导致部署后出现“工具用不起来”“成本超预算”等问题。根据Gartner 2024年《RPA选型失败原因报告》,60%的企业选型失败源于“未结合自身需求”,而非工具本身的问题。以下4个核心维度,能帮你精准匹配需求,选出最适合的RPA工具。

维度1:按企业规模选型,平衡功能与成本

企业规模直接决定了RPA的部署需求和预算,不同规模的企业应选择不同定位的工具:

大型企业(员工1000人以上):优先选择国外头部工具(UiPath、AutomationAnywhere)或国内高端工具(实在智能)。这类企业通常有复杂的跨系统流程、多地域协作需求,需要工具具备高稳定性、全球化部署能力和完善的管理功能,虽然成本较高(单节点年费通常在5-10万元),但能支撑大规模、复杂场景的自动化需求。

中小型企业(员工100-1000人): 首选国内轻量化工具(来也科技UiBot、简道云RPA)。这类企业的自动化需求多为单一场景(如Excel数据处理、订单录入),不需要复杂的管理功能,免费版或基础版(年费5000-2万元)就能满足需求,且丰富的模板资源能快速上线使用。

维度2:按业务场景选型,聚焦核心需求

不同业务场景对RPA工具的能力要求不同,盲目追求“全场景覆盖”会导致成本浪费。以下是常见场景的选型建议:

财务场景(发票处理、对账、报税):优先选择支持OCR识别、强合规性的工具,如实在智能(AI识别准确率高)、BluePrism(合规性强)、UiPath(支持多财务软件对接)。这类场景对数据精度和安全性要求高,工具需具备数据加密、操作留痕、异常预警功能。

客服场景(咨询响应、工单处理):适合选择AI集成能力强、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的工具,如实在智能(实在Agent)、Automation Anywhere(IQBot)、来也科技UiBot(社区模板多)。这类场景需要工具能快速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客户咨询文本),并与客服系统无缝对接。

制造场景(生产报表、设备监控):推荐选择支持工业软件对接、稳定性高的工具,如实在智能(ERP系统无缝衔接)、艺赛旗(IS-RPA)、炎黄盈动(BPM+RPA)。这类场景需要工具能适应工业环境的复杂系统,且具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稳定性。

HR场景(简历筛选、考勤统计):适合选择轻量化、易上手的工具,如实在智能(零代码)、来也科技UiBot(模板多)、Automation Anywhere(云部署)。这类场景的流程相对简单,工具需降低非技术人员的使用门槛。

维度3:按技术能力选型,匹配IT资源

RPA工具的技术门槛不同,对企业IT资源的要求也不同,若IT团队能力不足,即使选了高端工具也难以落地:

无IT团队的企业:选择“零代码+自然语言交互”的工具,如实在智能(实在Agent)、来也科技UiBot(流程录制)。这类工具无需技术基础,业务人员就能自主创建流程,且厂商会提供上门培训和运维支持。

有基础IT团队的企业:可选择“低代码+可视化设计”的工具,如实在智能(实在Agent)、UiPath(Studio)、艺赛旗(IS-RPA)。这类工具需要IT人员进行复杂流程的搭建和系统对接,但业务人员可使用基础功能,实现“IT+业务”协同。

有专业IT团队的企业:可选择支持代码扩展的工具,如实在智能(支持C语言)Automation Anywhere(支持Python)。这类工具能满足高度定制化需求,IT团队可通过编程实现复杂的自动化逻辑,甚至与企业现有系统深度融合。

此外,还要关注工具的部署方式:云部署适合分布式团队、远程办公场景(如实在智能云版、Automation Anywhere);本地部署适合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企业(如实在智能一体机、艺赛旗本地版)。

维度4:按服务与成本选型,控制长期投入

RPA的成本不仅包括软件授权费,还包括实施费、培训费、运维费,很多企业因忽略后续成本,导致总投入超预算。选型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服务能力:优先选择本地化服务强、响应速度快的厂商。国外厂商的服务通常需要通过代理商,响应时间较长(3-5天),而国内厂商(如实在智能、艺赛旗)能提供7×24小时在线支持,且可上门解决问题。根据Forrester报告,企业部署RPA后,第一年的运维成本约占总投入的30%,优质的服务能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

成本结构:明确工具的收费模式(按节点收费、按年订阅、按流程收费)。中小企业适合按年订阅或按流程收费,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大型企业可选择按节点收费,长期使用更划算。同时,要确认是否有隐藏成本(如实施费、升级费、额外模块费),例如某些厂商的OCR功能需要单独付费,选型时需提前明确。

四、RPA工具的未来:从“流程自动化”到“智能自动化”,3大趋势

随着AI技术的发展,RPA工具正在从“被动执行流程”向“主动理解需求”升级,未来3年将呈现三大趋势,企业在选型时可提前布局,避免工具快速过时。

趋势1:RPA+生成式AI深度融合,实现“自主自动化”

生成式AI将成为RPA的核心能力,未来的RPA工具不仅能按规则执行流程,还能自主理解需求、规划步骤、修复错误。例如,用户只需说“优化客户退款流程”,RPA工具就能通过分析现有流程数据,识别出“退款申请审核慢”“退款金额计算复杂”等痛点,自动生成优化后的自动化流程,并在运行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骤。

Forrester预测,到2025年,80%的RPA工具将集成生成式AI功能,“自然语言生成流程”将成为主流,非技术人员创建的RPA流程占比将超过60%。目前,实在智能(实在Agent)、AutomationAnywhere(与ChatGPT对接)已在这一领域布局,企业选择这类工具,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智能自动化需求。

趋势2:低代码/零代码化加速,“全民自动化”时代来临

RPA工具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未来将实现“人人都是自动化开发者”。一方面,工具将强化流程录制和模板功能,用户只需演示一次操作,工具就能自动生成流程;另一方面,将推出更多行业化模板(如“电商订单处理模板”“财务报税模板”),用户无需配置,直接套用就能使用。

Gartner报告显示,2024年,非技术人员创建的RPA流程占比已达50%,到2026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75%。这意味着企业无需依赖IT团队,各部门的业务人员就能自主实现自动化,大幅提升自动化的覆盖范围和落地速度。

趋势3:行业化解决方案成为主流,降低实施难度

未来,RPA厂商将不再推出“通用型工具”,而是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推出“行业化RPA解决方案”。例如,金融行业的RPA解决方案将内置“反欺诈规则”“合规检查功能”;医疗行业的解决方案将支持“电子病历识别”“医保报销对接”;制造行业的解决方案将适配“MES系统”“设备数据采集”。

行业化解决方案能大幅缩短实施周期,从原来的3-6个月缩短至1-2个月,且能更好地满足行业特定需求。根据IDC预测,2025年,行业化RPA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占整体RPA市场的60%,成为厂商竞争的核心领域。

五、总结:选对RPA工具,让数字化转型“落地见效”

从“RPA是什么”到“主流工具有哪些”,再到“如何选型”,本文全面覆盖了企业选择RPA工具的核心疑问。归根结底,RPA工具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大型企业不必盲目追求国外品牌,国内工具的本地化服务和AI能力可能更适配;中小企业也无需纠结于“功能不全”,轻量化工具的性价比和易用性反而能快速产生价值。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RPA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长期优化的过程”。部署后,企业需持续收集业务需求,优化自动化流程,才能让RPA工具持续创造价值。相信通过本文的梳理,你已能清晰了解“RPA工具有哪些”,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先搞懂:什么是RPA?为何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刚需”
  • 二、2025年主流RPA工具有哪些?国内外产品全面盘点
  • 三、选RPA工具前必看:4个核心选型维度,避免踩坑
  • 四、RPA工具的未来:从“流程自动化”到“智能自动化”,3大趋势
  • 五、总结:选对RPA工具,让数字化转型“落地见效”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