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们,上周六我们腾讯云架构师合肥同盟正式成立。

我必须跟大伙儿掏句心窝子话:别再为AI焦虑了!
现场沈剑老师直接把这事儿给讲透了。我敢说这可能是今年最能治好技术人内耗的一次分享。
他一上来就问:“AI时代,大伙焦不焦虑?”
这还用问?台下那一张张脸写满了饭碗快保不住了的恐慌。
结果话锋一转,抛出一个我们谁都没想到的角度:
AI时代,架构师成长这个话题,核心是AI时代,还是架构师,还是成长?”
全场鸦雀无声。
我们天天把AI当成假想敌却忘了真正的主角是我们自己。
他说核心是成长!!!
他那个比方简直绝了:“当年Eclipse换成VSCode,你们慌了吗?互联网时代移动时代来了,颠覆架构师了吗?”
没有!我们只是换了个更顺手的工具然后继续升级打怪。
AI说白了不就是个更牛逼的提效工具吗?
听到这脑子里嗡的一声。对啊!我们到底在慌什么?我们天天琢磨AI会不会干掉自己,就像一个木匠天天担心新出的电锯会干掉自己一样可笑。
真正淘汰你的从来不是新工具,而是你连新工具都懒得去用!
这句话必须划重点。
焦虑瞬间少了一大半。但光有道理不行,怎么成长这才是关键。
我们很多人所谓的学习,就是买课、看视频、刷直播。看起来忙得热火朝天,结果呢?
沈剑老师甩出一个扎心的研究结果:
“成人教育实践:听课一天,第二周只能记住5%。”

我靠!这不就是我们吗?每天沉浸在今天我又学习了的虚假满足感里,其实脑子根本没转纯粹是感动了自己。
这种输入型学习效率极低,因为你始终在浅思考。

那怎么办?
接下来就是整场分享最高能的部分,沈剑老师直接扔出四个成长工具,简单粗暴。

第一个工具:元认知。
说白了,就是跳出自己看自己。别总说“我天生不善沟通”,你问问自己是真的天生,还是你害怕失败,用这个当借口?对自己下狠手才能挖出问题的根。
第二个工具:PEACE框架。
一个解决问题的万能公式。简单说就是:先接纳焦虑情绪(P),再深挖原因(E),然后调整错误认知(A),接着聚焦一个最小的行动(C),最后不断迭代(E)。用这个框架再乱的难题都能理出头绪。
第三个工具:最小化行动法。
专治想得多、做得少。别上来就定“三个月精通AI”,这目标能吓死人。把它拆成:“今晚花15分钟,跑通一个AI的Hello World”。把目标拆到小到不可能失败,你才迈得开腿。
第四个工具,也是我认为最牛逼、最反人性的一个:15分钟行动法。
沈老师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难的是什么?是启动!
想跑步,一想到要跑5公里,累了;想看书,一看到书那么厚,困了。
15分钟行动法就是启动困难症的克星。
怎么做?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你的大脑会觉得,“才15分钟小菜一碟”,于是毫无压力地开始了。
可一旦你进入状态,15分钟闹钟响了,大脑的惯性已经启动,你根本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可能就干了30分钟、1个小时。
这简直是欺骗大脑的天才设计!它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又克服了人性的弱点。
分享结束,我看到台下每个人的眼神都变了。那种焦虑和迷茫,瞬间被一种原来如此的清醒给替代了。
我们焦虑的根源,哪里是AI?
是我们一直在用最低效的方式假装努力;是我们面对困难,永远只停留在想而从不敢启动;是我们缺乏一套有效的方法,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手头上的行动。
希望这份来自沈剑老师的解药,能成为合肥同盟所有兄弟的第一份精神食粮。
所以,朋友们别再收藏了,别再等待了。
就从一个15分钟行动开始。
可以是读15分钟文档,可以是写15分钟代码,可以是规划15分钟未来。
启动它,现在,立刻,马上。
当别人还在焦虑地讨论AI会不会干掉我们时,我们已经用AI为自己开辟了新天地。
这是我作为过来人最想和大家说的话。
END
与君共勉~ 别忘了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