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对python并发编程的思考

为了提高系统密集型运算的效率,我们常常会使用到多个进程或者是多个线程,python中的包实现了线程,包则实现了多进程。而在3.2版本的python中,将进程与线程进一步封装成这个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我们以请求网络服务为例,来实际测试一下加入多线程之后的效果。

首先来看看不使用多线程花费的时间:

importtime

importrequestsNUMBERS = range(12)URL ='http://httpbin.org/get?a={}'

# 获取网络请求结果

deffetch(a): r = requests.get(URL.format(a))

returnr.json()['args']['a']

# 开始时间

start = time.time()

fornuminNUMBERS: result = fetch(num) print('fetch({}) = {}'.format(num, result))

# 计算花费的时间

print('cost time: {}'.format(time.time() - start))

执行结果如下:

fetch() =

fetch(1) =1

fetch(2) =2

fetch(3) =3

fetch(4) =4

fetch(5) =5

fetch(6) =6

fetch(7) =7

fetch(8) =8

fetch(9) =9

fetch(10) =10

fetch(11) =11

cost time:6.952988862991333

再来看看加入多线程之后的效果:

importtime

importrequests

fromconcurrent.futuresimportThreadPoolExecutorNUMBERS = range(12)URL ='http://httpbin.org/get?a={}'

deffetch(a): r = requests.get(URL.format(a))

returnr.json()['args']['a']start = time.time()

# 使用线程池(使用5个线程)

withThreadPoolExecutor(max_workers=5)asexecutor:

# 此处的map操作与原生的map函数功能一样fornum, resultinzip(NUMBERS, executor.map(fetch, NUMBERS)): print('fetch({}) = {}'.format(num, result))

print('cost time: {}'.format(time.time() - start))

执行结果如下:

fetch() =

fetch(1) =1

fetch(2) =2

fetch(3) =3

fetch(4) =4

fetch(5) =5

fetch(6) =6

fetch(7) =7

fetch(8) =8

fetch(9) =9

fetch(10) =10

fetch(11) =11

cost time:1.9467740058898926

只用了近2秒的时间,如果再多加几个线程时间会更短,而不加入多线程需要接近7秒的时间。

不是说python中由于全局解释锁的存在,每次只能执行一个线程吗,为什么上面使用多线程还快一些?

确实,由于python的解释器(只有cpython解释器中存在这个问题)本身不是线程安全的,所以存在着全局解释锁,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GIL,导致一次只能使用一个线程来执行Python的字节码。但是对于上面的I/O操作来说,一个线程在等待网络响应时,执行I/O操作的函数会释放GIL,然后再运行一个线程。

所以,执行I/O密集型操作时,多线程是有用的,对于CPU密集型操作,则每次只能使用一个线程。那这样说来,想执行CPU密集型操作怎么办?

答案是使用多进程,使用concurrent.futures包中的。这个模块实现的是真正的并行计算,因为它使用ProcessPoolExecutor 类把工作分配给多个 Python 进程处理。因此,如果需要做 CPU密集型处理,使用这个模块能绕开 GIL,利用所有可用的 CPU 核心。

说到这里,对于I/O密集型,可以使用多线程或者多进程来提高效率。我们上面的并发请求数只有5个,但是如果同时有1万个并发操作,像淘宝这类的网站同时并发请求数可以达到千万级以上,服务器每次为一个请求开一个线程,还要进行上下文切换,这样的开销会很大,服务器压根承受不住。一个解决办法是采用分布式,大公司有钱有力,能买很多的服务器,小公司呢。

我们知道系统开进程的个数是有限的,线程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进程之下又分出多个线程。所以有人就提出了能不能用同一线程来同时处理若干连接,再往下分一级。于是协程就出现了。

协程在实现上试图用一组少量的线程来实现多个任务,一旦某个任务阻塞,则可能用同一线程继续运行其他任务,避免大量上下文的切换,而且,各个协程之间的切换,往往是用户通过代码来显式指定的,不需要系统参与,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异步。

协程本质上是异步非阻塞技术,它是将事件回调进行了包装,让程序员看不到里面的事件循环。说到这里,什么是异步非阻塞?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有什么区别?

借用知乎上的一个例子,假如你打电话问书店老板有没有《分布式系统》这本书,如果是同步通信机制,书店老板会说,你稍等,”我查一下”,然后开始查啊查,等查好了(可能是5秒,也可能是一天)告诉你结果(返回结果)。而异步通信机制,书店老板直接告诉你我查一下啊,查好了打电话给你,然后直接挂电话了(不返回结果)。然后查好了,他会主动打电话给你。在这里老板通过“回电”这种方式来回调。

而阻塞与非阻塞则是你打电话问书店老板有没有《分布式系统》这本书,你如果是阻塞式调用,你会一直把自己“挂起”,直到得到这本书有没有的结果,如果是非阻塞式调用,你不管老板有没有告诉你,你自己先一边去玩了, 当然你也要偶尔过几分钟check一下老板有没有返回结果。在这里阻塞与非阻塞与是否同步异步无关。跟老板通过什么方式回答你结果无关。

总之一句话,阻塞和非阻塞,描述的是一种状态,而同步与非同步描述的是行为方式。

回到协程上。

类似于包是对线程的实现一样,python3.4之后加入的包则是对协程的实现。我们用asyncio改写文章开头的代码,看看使用协程之后能花费多少时间。

importasyncio

importaiohttp

importtimeNUMBERS = range(12)URL ='http://httpbin.org/get?a={}'

# 这里的代码不理解没关系# 主要是为了证明协程的强大

asyncdeffetch_async(a): asyncwithaiohttp.request('GET', URL.format(a))asr: data = await r.json()

returndata['args']['a']start = time.time()loop = asyncio.get_event_loop()tasks = [fetch_async(num)fornuminNUMBERS]results = loop.run_until_complete(asyncio.gather(*tasks))

fornum, resultsinzip(NUMBERS, results): print('fetch({}) = ()'.format(num, results))print('cost time: {}'.format(time.time() - start))

执行结果:

fetch() = ()fetch(1) = ()fetch(2) = ()fetch(3) = ()fetch(4) = ()fetch(5) = ()fetch(6) = ()fetch(7) = ()fetch(8) = ()fetch(9) = ()fetch(10) = ()fetch(11) = ()cost time:0.8582110404968262

不到一秒!感受到协程的威力了吧。

asyncio的知识说实在的有点难懂,因为它是用异步的方式在编写代码。上面给出的asyncio示例不理解也没有关系,之后的文章会详细的介绍一些asyncio相关的概念。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9G0C4Q4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