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大数据杀熟” 懂用户更要爱用户

大数据“杀熟”“宰大户”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仍然是相应的网络公司、电商平台在“杀熟”“宰大户”,是一些网络公司、电商平台在搞价格歧视。

最近,微博网友“廖师傅廖师傅”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发现价格却是300元。上述微博发出后,瞬间转发破万,网友们纷纷吐槽各自“被宰”经历。谈及现在部分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杨义先坦言“这种现象很普遍”。(2月28日《科技日报》)

大数据,让各种电商平台从无差别的产品推送,进化到了个性化推送。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收入、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等的不同,以及购买的历史、浏览的历史等透露出来的信息,进行差异化的产品推送。有时候,根据大数据推送的产品,连消费者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有这样的需求,但又是那么适合自己,能够迅速激发起购买的欲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数据确实是比你自己更懂你的人。

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在自己手机客户端看到的推送信息,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去横向比较,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信息与别人看到的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你所见的信息上,也体现在你从自己的账户里往外划的钱上。卖给你的30多元,卖给别人的可能就是20多元,是因为一旦认定你是消费能力强的人就拼命给你推荐贵的东西,甚至直接给你搞差别定价,让你在购买同样的商品时付出比别人更多的钱。

大数据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站在它的背后对它进行控制的人。所以,大数据“杀熟”“宰大户”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仍然是相应的网络公司、电商平台在“杀熟”“宰大户”,是一些网络公司、电商平台在搞价格歧视。只是,相对于传统的直观价格歧视来说,网络时代借助大数据进行的价格歧视更有隐蔽性,更不易被人发觉,其危害性也就更大。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既有商业伦理的,也有客户信息和隐私等权益保护的。很显然,价格歧视虽然能带来丰厚利润,但却是违背商业伦理,一旦暴露,名声受损,恐怕也会得不偿失。此外,用户的哪些信息能够抓取,哪些信息不能抓取,抓取的信息可以用于什么用途,都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去进行约束,这些,需要在法律层面有更多的作为。(特约评论员 张楠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01C0977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