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临床大数据为精准医疗开路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齐璐璐

40岁的王先生乙肝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多年,最近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疼痛,人也消瘦得厉害,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胃癌晚期。他和家人到处求医,得到的治疗建议都不一样:手术根治、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的组合方式有很多种。应该选择哪种治疗方案?王先生一家陷入迷茫。

这种困惑在病人群体中很常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孙益红教授介绍,以往诊治多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以“标准化病人”,即严格设计相关标准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研究形成治疗指南。可是,现实中不少疑难病例的情况各不相同,怎么办?

中山医院瞄准胃癌诊疗,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探索个体化精准医疗。

寻找一个突破口:

真实世界研究

我国是全球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趋势和发展方向。中山医院2003年成立胃癌专业组,2013年推出胃癌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门诊,每年仅接受外科手术的胃癌病人就达1600人以上,根治性术后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62.7%,居国际先进水平。而他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优化胃癌综合治疗方案,提升整体治疗水平。

“基于胃癌临床诊疗的真实世界研究,将成为一个突破口。”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汪学非介绍,真实世界研究是指研究数据来自真实的医疗环境,反映实际诊疗过程和真实条件下的病人健康状况的研究,其数据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病人在门诊、住院、检查、手术、药房、可穿戴设备、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产生的海量数据。

“国际公认的胃癌诊疗指南,鲜有引用源于中国的研究证据。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尚无完备的疾病数据库系统。即便在信息化较完善的单位,大量临床诊疗产生的数据分散在临床诊疗的各个环节,难以直接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数据,应用效率更是十分低下。”汪学非说。

从2015年起,中山医院信息中心和胃癌医学中心携手开发胃癌数据库,旨在根据临床医生的科研和精细化管理需要,构建具有适用性的胃癌数据库系统,充分挖掘临床诊疗的真实数据,为优化胃癌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依据。

构建一支“MDT团队”:

医护+软件工程师

“我们团队包括一线医生、护士和信息中心的软件工程师,全自主开发,确保录入的病人信息更加安全。”汪学非解释说,建立疾病诊治的大数据平台,同样需要“MDT协作”。

为搭建医护人员和软件工程师的沟通桥梁,该院网络中心特别邀请“技术翻译”,他们既懂医疗,又了解信息技术,可以将医护人员的诉求和软件工程师的反馈“翻译”成彼此能快速理解的信息。急诊科医生邵勉,就是其中一员。

“随着医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快速更新,单纯依靠系统各个医疗信息系的归口信息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的步伐。”邵勉说,“一项数据的采集、挖掘到运用,既来源于临床科室的想法,也来源于技术方的支持,如何把业务科室提出的构想变成一幅蓝图。在这过程中,需要双方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这离不开一次次沟通、磨合、反馈。”

要把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转变成最优治疗方案和研究证据,这离不开临床医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紧密配合。以胃癌数据库为例,医生征求患者同意后,录入三方面信息:一是个人基本信息,既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籍贯等,也包括疾病家族史、病人生活环境、行为习惯等;二是治疗方案方面的信息,如药物、手术、放化疗等相关数据,涵盖各种治疗、护理方案效果评价等;三是长期随访数据,如病人功能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及存活状态等。

提供一份参考:

中山诊疗模式

大数据平台除了临床信息录入外,还将通过与免疫、基因组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联动,获取更精准的疾病治疗方案分析结果。“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越多,这个数据库的参考价值就越大。因此,我们必须按部就班输入所有信息和数据,不漏掉任何一位病人,也不漏掉任何一个数据。”汪学非说。

目前,这一大数据平台已初具雏形,将开放患者和医生两个入口,患者登录后可通过入口上传近期检查的相关资料,医生可及时登录查看,分析讨论后给出康复建议。这样,即便相隔千里,也可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后继治疗方案进行观测和指导,免除外地病人长途奔波就医复诊的不便。

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后,新的病人就诊,通过采集录入相应信息,系统将比对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推荐出最适合该病人个体情况的治疗方案;并在今后的治疗和随访中,通过新的数据输入分析,更新、调整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诊疗方案的推荐,并非可以取代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分析结果只是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的一种可靠的参考资料,如同大家已熟悉的CT、MRI等影像学检查,验血等检验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等。”汪学非解释说,最终病人的治疗方案制订和实施,仍取决于专业医护人员的决定和实施。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大数据搜集和分析,将获取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山医院胃癌诊治水平,并成为可复制推广的‘中山诊疗模式’,向全国乃至世界同行推广。”孙益红说。

探索一种共享:

临床数据医联体

今年年初,中山医院成立大数据工作小组,该院副院长顾建英说:“作为今年医院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集全院之力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随着数据库建设步伐加快,我们大多数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将成为数据中心的建设者。”

该院网络中心副主任杨春介绍,该院所有临床数据都已进入诊疗化管理,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如今,以临床数据库为核心,全院数据中心平台正在构建:不仅可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异构信息系统间的临床交换、共享、互操作和统一管理,而且能将临床业务和临床用户的需求与临床数据的智能化应用相结合。

事实上,医院临床数据中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统计,美国80%以上的医疗机构设有临床数据中心。但是,国内临床数据中心缺乏整体构架、“各成一派”,如何实现多平台互联互通?中山医院已开始有益尝试:临床数据医联体。

该院胃癌数据库的子库已成为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官方数据库,13家国内一流的胃癌诊疗中心可以登录使用。网络工程师刘杰介绍,中山医院信息系统已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中山医院厦门分院对接,各种数据也会在该平台呈现。

“这是临床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课题: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会仅仅止步于医院内部的数据融合,而是在区域内甚至更高层面上实现数据共享。”顾建英说。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24C04BTD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