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植物识别与Deep Learning

貌似,这是两个很远的话题。但最近研究了一下,还挺有意思,起码让我认识了AI(人工智能)。

每一次,“中山公园的四季”自然导赏活动前,我都会去踩点,遇见不认识的花花草草,我就用“花伴侣”、“形色”、“微软识花”等app查,对于准确度超过70%,且符合我认知范畴的,我就记下来,算是认识了。

再细致一些,我会通过植物名反查“中国植物志”,确定下这个科属的特征和当下的时节、生境和特征是否匹配,从而定种。

有时候,此类app查出来的结果,准确度不高,我只好自己把植物特征记下来,向植物大拿请教。大拿一指点,对这种植物的认识就深刻不少。

但我从来没想过这个认识植物的过程,我竟然应用到了当下的高科技(AI)及其热门分支(Deep learning)。

直到最近,我听了辰山植物园葛斌杰老师的《植物摄影》讲座。

恍然大悟!原来植物识别app的工作原理就是依靠大量的植物影像进行学习,对机器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从而进行判别,号称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

于是,我好奇地去查了“花伴侣”、“形色”、“微软识花”的软件介绍,还真是这样一个建模、训练的过程。

在此,必须给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海量分类图库点个赞。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图库,才让这些软件为大众提供了科普便利。

这些软件有应用的局限性,因为植物有生长季和蛰伏季,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许多容易识别的器官,比如花,果等,一般在生长季出现,而营养器官为主的蛰伏期,留给人们可识别的信息量就少得多,要能一眼就认出,就困难得多。

于是,我就想,这些软件应该如何去改进呢?

无独有偶,两周前听了乐金鑫校友关于AI领域的投资经验分享,从寒武纪到产业链,从政府的产业布局到资金投入,确实是个金矿,当然已经站在风口上,吼吼。

乐校友提到了ReinforcementLearning(增强学习),我很好奇,这个能不能解决植物识别软件目前的缺陷呢?

有的文章说,Reinforcement Learning比Deep Learning先进,因为是对人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的研究,这多玄乎啊。如今AI甚嚣尘上,大家就担心AI有完全替代人类的那一天呢。

最近一个月,我一直在反复读UCLA 朱松纯教授发表在《视觉求索》的一篇长文《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任务、构架与统一》,写得非常好,观点很有颠覆性。

我在朱松纯教授的论述里找到了一部分答案。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现在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关键问题是缺乏物理的常识和社会常识“Common sense”。

常识是我们在这个世界和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知识:(1)它使用频率最高;(2)它可以举一反三,推导出并且帮助获取其它知识。这个过程是没有大数据训练的,也没有所谓监督学习。这是与当前很多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完全不同的机制。

机器人要与人交流,它必须懂得人类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可以表达为一个利益函数。而增强学习(reinforcementlearning)就是去学习决策函数与价值函数的一种方法。

此外,机器人要与人共生共存必须理解人的团体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所以说,这个认识伦理是机器人发展的必经之道。

挺有启发的,对不对?

他的论述中,反复提到一个例子“乌鸦利用斑马线砸碎坚果取食果肉”,这样一个系列的行为决策过程,是不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到底能不能实现完全自主的智能?

当然,他还借用了Shannon定理,来强调真正的学习是一个交互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是建立在认知构架之上。

总之,很有意思。

经由利用AI软件来识别植物这个起点,我摸索着进入了AI的认知世界。

上述内容,主要是学习笔记。如果你对上述论题感兴趣,欢迎在后台留言,我们私聊。

与此同时,特别感谢辰山植物园 葛斌杰老师、复旦创投俱乐部 乐金鑫校友以及未曾谋面的UCLA朱松纯教授的知识分享。

注:题图照片由辰山植物园 葛斌杰老师提供,感谢支持!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11G1049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