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本聪在消失前都说了什么?

“不要,我不要死,我不要死在这里!”

伴随着一声巨响,录音停止了播放。

这段录音来自中华航空611号航班的黑匣子。2002年5月25日当天,这架飞机正要从台北飞往中国香港,结果离奇坠毁于澎湖海域。而上面这句话,是整段录音里的最后一句话,来自于一个哭泣男人的声音。

“黑匣子”是一种飞机上的记录仪器,用于追忆事故发生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马航MH370上的黑匣子,也许我们就能解开它的消失之谜。

在币圈,也曾发生过与马航消失同样扑所迷离的事情,那就是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的消失。

中本聪的黑匣子

2008年11月,中本聪在网路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2009年1月,他启动了比特币的主网络。随后两年里,他活跃在bitcointalk, 一个比特币论坛上。直到2010年12月,他就突然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中本聪在bitcointalk上的ID,最后登陆时间显示是2010年12月13日。)

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一直是个谜。他曾在一个叫P2P Foundation的论坛上称自己出生于1975年4月5日,来自日本。然而鉴于他地道的英文书面表达,人们对此深表怀疑 。而且比特币设计之缜密,不像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更像是一个组织所为。

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人,或者组织,拥有超过100万枚的比特币,按照现在的价格来估算,大约等值500亿人民币。

尽管这些年里不时偶尔就会有媒体宣称自己找到了中本聪的本尊,但很快都被推翻了。

有能力创造出比特币,只要中本聪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我们几乎无能为力。

但幸运的是,我们仍能从他留给我们的“黑匣子”里,也就是他消失之前在网路上活跃的痕迹,去了解到更多的内容。

在这个“黑匣子”里,中本聪主要留下了三样东西:

创世区块上的留言,

Bitcointalk上的痕迹,以及

18封宝贵的邮件。

创世区块上的留言

在创世区块,也就是比特币历史的第一个区块上,中本聪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翻译过来就是:

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2009年1月3日” 很好理解,这是比特币第一个区块诞生的日期,在此以后,比特币网络挖矿时代正式开启。

根据调查,前36000个区块几乎都由同一台电脑挖出,因此这只能是中本聪所为。根据打包一个区块奖励50个比特币来算,这里就超过180万个比特币,到目前为止,这些地址仍有60%的比特币是未花费出去。

而更有意思的是后面的一句话。“bailout for bank”,即银行紧急援助,指的是当银行面临倒闭风险的时候,政府为了不影响整个经济环境, 给予银行特定的资金帮助,保证银行存活下来。

而史上最大的“银行紧急援助”,就发生在比特币出现的前一年—— 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因而,“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这样一句话,放在比特币的创世区块上,更像是对现行银行机制的一种讽刺。毕竟比特币的生死,可完全不依靠银行。

实际上,这句话摘自当天英国泰晤士报的头条:

这里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信息:中本聪是看英国泰晤士报的。因此,他有可能是英国人,而不是日本人。

Bitcointalk 上的痕迹

Bitcointalk,是中本聪自己创建的比特币论坛。这里既是区块链的学习圣地,也是许多奇思妙想诞生的地方,国外众多的区块链项目都起源于此。

bitcointalk上聚集了许许多多的牛人,包括Stellar与瑞波币的主要创始人 Jed McCaleb,lota的创始人BCNext,以及中国币圈最火爆的项目EOS的创始人BM。

早年在论坛上混,跟这这些大神投项目的,现在估计都非富即贵了,要知道现在市值排名第7的Stellar,早年都是通过邮件空投的。

当年在bitcointalk上,中本聪主要做两件事情:

1. 提示比特币版本的更新。

2. 解答网友对于比特币的疑惑。

这里有一个一直被人当作饭后谈资的故事,就是所谓的“中本聪怒怼BM”,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在bitcointalk 上发了一个帖子,说:

如果这个系统有100万个用户,每人每天做5笔交易,那一天就有500万笔交易,相当于每10分钟35000笔。 35000笔交易要同时传输到百万节点上,很可能就会触碰到传输带宽的瓶颈,开发者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现在比特币面临的拓展性的问题。

当时,在这个帖子下面,BM同样提出了自己的对于设计上的看法:

在比特币的设计里,一笔交易的确认要消耗“带宽,算力以及存储空间”,用这样的成本来确认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是不划算的。

(况且,由于小额支付对于矿工来说,收益少,常常不会被优先打包,这样一来小额支付要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这就好比今天的银行要求你存够一定的钱才允许你去花这些钱出去一样。

除此之外,10分钟的交易确认时间实在太长了,真实的需求是要求每笔交易的速度做到跟刷一张卡一样快才行。

面对BM对比特币设计机制的“指责”,中本聪直接引用BM的回复,“指名道姓”地对着BM说:

我在前面的一个帖子已经特别指出如何设计出一个可以在10秒内确认交易的交易处理器(payment processor),如果你不相信我或者看不懂,我可没有时间说服你,抱歉。(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

最后这一句话,到现在也常常被人拿出来讨论。

本文最后的参考资料【6】里有中本聪在bitcointalk上的链接,里面你可以找到当年中本聪所有的发言记录。需要科学上网以及懂英语,如果感兴趣,可以自行浏览。

18封宝贵的邮件

“宝贵”这两个字,有我个人的感情色彩。

看中本聪在bitcointalk上的发言记录,确实能学到很多。但是更有价值的,可能是中本聪,在启动比特币主网络之前与人来往的那些邮件。

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后,中本聪收到了很多对比特币感兴趣的人的邮件。这些人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本聪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回复,并公布了这些邮件,共计18封。

由于当时比特币的代码都还没开源,于是那些咨询中本聪问题的人,都不大抠技术细节,更多的是问一些概念性的、设计上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问题对于理解比特币都非常有价值。

比如,其中一些有趣的问题是这样的:

1. 我有个朋友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僵尸电脑,他说他经常可以看到每天会新增超过100万台僵尸电脑,如果这些算力集合起来,足以控制最长的链条了(当时都是用电脑挖矿的),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 如果两个节点分别打包了不同的交易,且这些交易都是合法的,这两个节点也是诚实的,结果他们以相同的时间生成了新的区块?那会发生什么?其他节点应该接受哪一个区块?

3.(讲了一大堆政府垄断的问题),我认为你在密码学上永远都找不到解决政治问题的答案。

上一篇文章

《比特币的“三颗彩蛋”》

发出去后,大家都说我写得太长了,然而认真读完的人都会觉得值得的吧。

但是为了照顾读者,我还是决定把这些有趣并且有价值的问题整理到一篇新文章里去,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到网上去看。链接我已经放在参考资料【7】里了,(这次似乎不用科学上网来着?)

结语

实际上在中本聪过后,比特币已经有很多的发展了,开了无数的会,达成一些新的共识;吵了不少的架,也发展出一些新的技术;分叉生了很多儿子,却仍然具有一些明显的缺陷。

最近币价狂跌,市场浮躁,除了看大佬们撕逼,估计大家也没什么心情谈论币市,更不用说潜心学习了。然而,在熊市,就是更应该要静心学习的时候,否则如何在牛市抓住机会呢?

觉得我写得不错的读者希望可以关注我,我会继续努力输出优质的文章。觉得我写得不对的可以在后台给我留言,我都会一一回复的。(文章下面的留言功能微信暂时还没给我开通)

参考资料:

1.「Satoshi Nakamoto-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toshi_Nakamoto

2. 「华航空难死亡录音 黑匣子记录声音惊现男子哭声震惊世人」:

http://www.kejixun.com/article/170302/290409.shtml

3.「Satoshi Nakamoto's Page — P2P foundation」:

http://p2pfoundation.ning.com/profile/SatoshiNakamoto

4.「The Well Deserved Fortune of Satoshi Nakamoto, Bitcoin creator, Visionary and Genius」:

https://bitslog.wordpress.com/2013/04/17/the-well-deserved-fortune-of-satoshi-nakamoto/

5.「Scalability and transaction rate -- bitcoin Forum」:

https://bitcointalk.org/index.php?topic=532.0

6.「View the profile of satoshi -- bitcoin Forum」:

https://bitcointalk.org/index.php?action=profile;u=3

7. 「from:"Satoshi Nakamoto"」: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614G1LJI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