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纳米科技与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复杂体系中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纳米颗粒(如脂质体、病毒载体、纳米药物)的精准分离与表征需求日益迫切。传统技术如凝胶电泳、尺寸排阻色谱(SEC)受限于分辨率低、样品兼容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灵敏度、无损检测的要求。
非对称场流分离-多角度光散射联用技术(AF4-MALS)凭借其无固定相分离、宽动态范围(1 nm–1000 nm)与多维参数输出能力,实现对大分子、纳米颗粒及胶体的高分辨率分离与多维表征,适用于复杂生物样品的无损分析。
01AF4-MALS技术原理
1、非对称场流分离 (AF4)
分离机制:非对称场流分离(Asymmetrical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AF4)是一种基于物理场驱动,通过交叉流场(Cross Flow)与轴向流场的协同作用的无固定相分离技术。
流场作用:交叉流垂直于轴向流动方向,迫使样品颗粒向膜表面聚集。小颗粒扩散系数高,扩散能力强,靠近流道中心快速洗脱;大颗粒扩散慢,滞留时间长
洗脱顺序:按尺寸从小到大依次洗脱,理论动态范围覆盖范围:1 nm至1 μm。
分离效率:AF4的分离效率在极小(<5 nm)或极大颗粒(>500 nm)时下降,因小分子扩散过快、大分子受膜截留效应干扰。
2、多角度光散射(MALS)
检测原理:MALS通过检测多个角度的散射光强,主要依据瑞利散射理论,结合其他检测手段(如SEC, DLS等),直接计算样品的绝对分子量信息:
绝对分子量(Mw):无需标准品,适用于未知样品;
构象信息:结合Rg/Rh(Rh为流体力学半径)判断颗粒形状(球形、棒状或无规线团);
回转半径(Rg):反映颗粒的空间尺寸。
AF4-MALS应用极限
1、理论极限
AF4的分辨率极限由扩散系数差异决定,可分离的最小尺寸差异(ΔRh)约为10%–20%。
示例:
对于Rh=10nm的颗粒,可区分Rh=11–12 nm的相邻组分;
对于小分子量多肽(Rh<3nm),极限提升至ΔRh≈30%
2、实际应用中的典型分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