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终于有人把数据仓库讲明白了!

面对分散在财务、销售、生产等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你是否常常感到困扰:为什么同一个指标,不同部门算出来结果不一样?想分析历史趋势,数据却残缺不全?

是时候认识企业数据分析背后的“核心枢纽”——数据仓库了。它可不是简单的数据大仓库,而是专门为回答复杂业务问题、支持关键决策而设计的系统。这篇文章就给你讲明白,数据仓库是如何通过一整套严谨的流程,把散落在各处的数据变得清洗干净,组织有序,最终为你提供一份统一、可信、包含完整历史脉络的数据。

一、数据仓库是什么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是专门为支持企业决策分析而设计、构建的大型数据存储系统。它会将分散在财务系统、CRM、生产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各个业务源头的数据,通过系统化的抽取、清洗、转换与整合流程,形成统一、一致、面向主题且能反映历史变迁的高质量数据集合。数据仓库主要包含以下五大特性:

1.面向主题

数据围绕核心业务实体进行组织,如客户、产品、订单等,抛弃按业务系统划分数据的方式,使数据分析更聚焦于业务本质。

2.集成性

打破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通过统一编码、格式转换等手段,消除不同源系统间的数据差异,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3.历史性

能够存储长期历史数据,一般保存期限在 5 - 10 年,为企业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未来业务走向提供数据支撑。

4.时变性

数据写入数据仓库后极少进行修改,仅仅会定期追加新的数据快照,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5.稳定性

借助 ETL(抽取、转换、加载)流程,严格保障数据质量,为企业提供可信的 “单一事实版本”,确保决策依据的准确性。

二、数据仓库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

要深入理解数据仓库,就必须明确它与日常业务系统使用的传统数据库(OLTP)之间的差异:

1.传统数据库 (OLTP - 联机事务处理)

(1)目标:主要用于支撑企业的日常业务操作,像订单录入、库存更新、支付处理等业务场景,保障业务流程的顺畅运行。

(2)设计:采用高度规范化设计,目的是消除数据冗余,保证事务的一致性;在性能上,重点优化快速读写小量数据的操作,对实时性要求极高。

(3)数据:以当前状态数据为主,为了维持系统性能,历史数据通常会被归档或删除。

(4)用户:主要是一线业务人员、客服、收银员等直接参与业务操作的人员。

2.数据仓库 (OLAP - 联机分析处理)

(1)目标:侧重于支持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帮助企业回答包括“哪些产品组合利润最高?”“客户流失趋势如何?” 等战略性问题。

(2)设计:具备面向主题、集成性、历史性、时变性和稳定性等特性。在设计上,更注重对海量数据的快速读取,以满足深度分析的需求。

(3)数据:存储大量历史数据,完整记录业务随时间的变化轨迹,为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

(4)用户:主要是数据分析师、业务分析师、管理层以及企业决策者等,用于支持其制定战略决策。

三、数据仓库的基本架构

一个典型的数据仓库架构包含多个关键层次,各层次紧密协作,如同一条精密的工业流水线:

1.数据源层

数据源层是数据仓库的数据源头,涵盖企业内各种异构系统,如 ERP、CRM、SCM、生产系统、日志文件,甚至还包括外部市场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为数据仓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素材。

2.ETL 流程

ETL 流程是数据仓库建设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数据仓库的成败。我们团队搭建数仓时用到的是数据集成与治理工具FineDataLink(FDL),它可以快速实现可视化多源异构数据整合,通过DAG+低代码开发模式高效搭建企业级数仓,快速消灭信息孤岛,历史数据全部入仓,满足更多分析场景。同时将计算压力转移到数据仓库,减少对业务系统的压力。

FDL使用地址我放在这里了,想要体验的朋友可以点开链接:https://s.fanruan.com/8hhzn

(1)抽取 (Extract):从各个数据源提取所需的数据,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2)转换 (Transform):通过FineDataLink对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操作,去除重复数据、修正错误数据、处理缺失值;同时进行整合,统一数据的命名、格式、度量单位和编码;还会进行计算,生成衍生指标、聚合数据,并按照主题域进行建模。

(3)加载 (Load):将经过转换后的高质量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存储层中,加载方式通常按周期进行增量或全量加载。

3.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是数据仓库的核心本体,用于存储经过 ETL 处理后的集成、面向主题、历史性数据。常见结构包括:

(1)操作数据存储 (ODS):这是一个可选层,主要存储近实时、轻度整合的业务数据,可作为数据从数据源到数据仓库的过渡层。

(2)企业级数据仓库 (EDW):作为数据仓库的核心存储部分,通过FineDataLink实现高度集成,借助DAG+低代码开发模式高效搭建企业级数仓,面向企业全局主题,通过数据仓库的调度配置,可以实现数据的更新同步,从而让数据持续地应用在业务中。

(3)数据集市 (Data Mart):针对特定部门或主题构建的数据子集,数据通常源自 EDW,其结构更聚焦于特定业务需求,方便部门进行数据分析。

4.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是用户与数据仓库的交互窗口,通过各类工具为用户提供查询、分析和呈现数据的功能,包括:

(1)报表工具:用于生成固定格式的报告,满足企业常规的数据展示需求。

(2)OLAP 工具:支持多维度的交互式钻取、切片、切块分析,帮助用户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索数据。

(3)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数据转化为图表、仪表盘等直观的可视化形式,便于用户快速理解数据含义。

(4)数据挖掘工具:可进行预测性建模,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和价值。

(5)即席查询工具:支持用户灵活自定义查询,满足个性化的数据分析需求。

5.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管理贯穿数据仓库的所有层级,它管理关于数据的数据,包括:

(1)技术元数据:涵盖 ETL 规则、数据结构、数据血缘等技术层面的信息。

(2)业务元数据:包含业务术语定义、指标计算逻辑、数据负责人等业务相关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元数据管理,确保数据的可理解性、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四、数据仓库的架构类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的日益变化,数据仓库架构也在持续演进:

1.单层架构

这是最简单的架构形式,数据源直接连接到最终用户访问层,几乎没有中间处理环节。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处理和整合,仅适用于极简单的场景,难以满足复杂的数据分析需求。

2.双层架构 (源 -> 数据仓库)

在数据源和用户访问层之间加入了数据仓库层,通过 ETL 过程将数据直接加载到数据仓库。这种架构清晰地分离了操作型系统与分析系统,在数据仓库发展早期较为流行。

3.三层架构 (源 -> 数据仓库 -> 数据集市)

作为当前最主流、最成熟的架构,三层架构在数据仓库层之上增加了数据集市层。数据集市基于 EDW 构建,针对特定部门或主题进行结构优化,查询速度更快,用户也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4.星型架构 (Star Schema)

星型架构是数据集市建模的主流方式,由一个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组成。维度表直接连接到事实表,整体结构形似星星。

5.雪花型架构 (Snowflake Schema)

雪花型架构是星型架构的变体,区别在于维度表会进一步进行规范化,拆分成多层级的附属维度表。这种架构的优点是减少了数据冗余,更符合规范化设计原则;但缺点是查询时通常需要连接更多的表,导致查询复杂度增加,性能可能稍逊于星型架构。

五、总结

在数据湖、湖仓一体等新概念不断涌现的当下,有人质疑数据仓库的价值,甚至宣称 “数据仓库已死”。但实际上,对于那些依赖强一致性、高质量历史数据进行关键决策的企业而言,一个设计精良、架构清晰的数据仓库体系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通过严谨的ETL流程保障数据质量,利用分层架构平衡全局一致性与部门敏捷性,并借助维度建模提供直观高效的分析视角。数据仓库或许不像一些新兴技术那样 “吸睛”,但却默默支撑着整个分析价值链的运行。在日益复杂的数据环境中,你的数据仓库,是否已为应对未来的决策挑战做好准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fTjA2JikrQQKWpfyEQK0-m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