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工智能,中小学能涉及吗?

百度百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引用了这么一大段,看起来挺专业的吧?“人工智能”能列入“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可见其热度。

基础教育领域既是最保守的领域,又是最前卫的领域。保守的是中考、高考是恒久不变的“应试教育”,前卫的是学校追求创新的“形象工程”。

既然“人工智能”2017年都“流行语”了,基础教育领域的行政领导、中小学的校长就不会不关注。君不见“全球第一本”高中人工智能教材的出炉,媒体口中的人工智能“写入课程标准”,如此等等。

这一切的起因估计都是因为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蠢蠢欲动,也有先行者已经打出了人工智能进校园的旗号。不少学校的机器人课程摇身一变全成了“人工智能”课程,开源平台、信息奥赛也自然成了人工智能的实践。

有错吗?没有。关键在于上述的“人工智能”活动都是学校的课外活动,与中小学正式的课程无关。“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事还没官方的动作。

不是说“人工智能”的课程已经纳入了中小学课程标准了吗?的确,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列入了一个选择性必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模块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修习情况应列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而在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份,要考虑“人工智能”课程内容,特别是与高中相关内容衔接,也有不少难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7G0NLNT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