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张邦鑫谈AI与教育,我有些不同见解

近日,好未来创始人兼CEO张邦鑫发表了“互联网正在重构学习,人工智能将会融合教育”主题演讲。

演讲内容原文请参考芥末堆。

https://www.jiemodui.com/N/98219.html

就张邦鑫分享内容,谈一点我的想法。

首先,张邦鑫讲数据化是教育分工的基础。

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在两百多年前提出了分工合作促进效率的理论,这两百年人类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点,从工业革命至今,我们将各行各业的业务更加精准的分拆,并通过产业链或产业网的形式串联起来,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创造财富、生产商品的效率。(感谢我师父很久以前苦口婆心的给我讲亚当·斯密的理论,以及他的星座。)

分工使得每一个环节越来越容易复制,更高效的将产品推广,极快的丰富着人类的世界,同时实现财富的积累。我认同。

但是就这一点上,我想说人与物不同,生产商品可以流水线,但是人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正如生态系统讲究的是一个多元与平衡。活生生的人不应该放在流水线上等待装配“知识”与“能力”,万一整错了,再回炉再造。教育和医疗是一个很相似的行业,无论是老师还是医生针对的都是系统性的人而非可拆分的物件,我当数学老师只教你算数,不管你的情绪,我当骨科大夫只管你吃了这药能缓解骨质疏松,可不管这药是不是会给你造成胃病,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支持无论你是哪一科的老师,都应该追求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或青少年认知与发展、极强的同理心、更多交叉学科思想(人为的分科,本来就造成了很多思维狭窄与思维限制);无论你是哪一科的大夫,都应该追求更系统全面的医学理论,中西医乃至阿拉伯医学等。

总而言之,教育与医疗都需要从业者有系统观与整体观,而非去做一颗螺丝钉。

接下来我说一下数据。没有学生的学习数据,就无法大规模因材施教?

首先因材施教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事,我个人人为这本来就很难做到大规模。第二,想要大规模实现因材施教,我的理解是希望将学生分类,然后再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但是我想说的是,可能你在各个班或者各个学校拔出一个高智商精英班,这些孩子依旧是各有各的特点,并且新的班级依旧会自动形成所谓的尖子生、中游生、差生,闷的、活泼的、爱捣乱的、隐形人儿等等。人是活的,人是会变化的,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体无论多厉害,进入团体后就会各自形成自己的生存模式,很难保持原来的心理结构和状态。就比如说我师父上学的时候在普通班一直是第一名,有非常好的心理优势,而且能获得更多的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信赖,而转入实验班后,徘徊在中游,失去了老师们的特别关注和同学的羡慕,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后来有所调整,但是那种不可逾越感的笼罩,我不由得说还是影响了他后续的高考发挥。

总结一句话,人是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我们不能想当然的如按照颜色分类积木那样将学生分类。

接着说数据。老师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无法记住那么多学生的信息?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不否定,当有的时候想不起来一个学生的某些信息时我会感到吃力,如果有数据这一定会给我赋能。但是不是说老师记住了所有的学生的信息就是好事。

想想吧,一个孩子好不容易脱离了小学六年,所有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既定看法和判定,好不容易升学了,换了环境,哎呀,我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了!我要努力,我要洗白!好了,这时候小学老师啪啪啪把这孩子所有的小学的学习数据全部给了中学老师,可想而知,我一看啊,这孩子学习差,爱打架,离家出走……我想说数据和科技剥夺了孩子重新开始的机会,他没有了隐私,自己站在新老师面前就像全裸,这太可怕了。所以,我告诫自己,我需要知道孩子的过去,但是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只是知道而已,不因他过去的优秀或者问题而对他特殊化,无论你昨天什么样子,今天在我眼里你都是会越来越出色,非常让人喜 欢的人。但人是有弱点的,人都有惰性,老师也是人,如果老师们习惯了依赖数据,而更少的自己去挖掘去体会学生新的变化和成长,我们会不会掉进过去数据的陷阱,正如AI学习,如果过去的数据不能更新掉,一旦出错,会不会越错越远?据听说有些机构采集数据还想用一堆摄像头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据听说信息可靠性存疑,不过我想着就挺可怕的,那样娃们还不得可劲演,本来单纯的年纪就开始伪装,整的老师们更难知道他们怎么想了)

总结一句话,数据是好东西,但人不能懒,不能依赖科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下面说一下双师课堂。

科技改变生活。这真是个好东西,虽然这种模式效果很难达到你直接跟一个大师上课,得到他的指导,但是至少针对偏远地区和教育不平衡地区这些地方的孩子你有了机会接触大师,这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所以我想说,虽然双师课堂不能彻底解决教育平等,但是至少我们走出了第一步,可能一个接触新思想的机会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

下面说AI讲知识,老师来育人。

这个人机融合的思路非常好,使得老师们从辛苦的传授知识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做更多有创造力的内容。但是我想,其实教知识只是老师们育人的一个形式,育人的理念和方式都融合在了传授知识的过程里,我想说的是简单粗暴的“教”与“育”的剥离是不切实际的,而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比如判作业、批试卷,快速的将学生的作业和试卷结果反馈给教师,我觉得这可能是更多的老师们的心声吧。

最后说一下我非常关注的脑科学。

其实我们人类到目前为止对我们的大脑其实知之甚少。我可能会说的直接一点,目前能做的产品基本上还是应用心理学家们过去的关于认知与发展等方面的一些成果来做。再说白一点,落地难。但是我坚信,随着我们对大脑的认知的不断深入,我们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突破,比如,我们可能有一天找到直接通过我姑且称之为“意识”这样的方式去沟通?Whatever,科技的发展限制了我的想象。

观点只是体现我目前的一些想法,你知道人会变的,我可能还会有别的想法。欢迎大家argue。

今不是AI的吃瓜群众没上班,所以最后一问就我自己说吧。

人类搞了这么多事情出来,到底是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还是加速了灭亡,不知道,我只想说,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可能最好的办法是,莫向外求。

点击"谦和修心"关注我们

作者:良可

一个追求帮助更多人的人,

没有tag。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719G1ZQTF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