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今日简史》:21个有关人类命运的议题

《今日简史》是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后的又一力作。

如果说,《人类简史》是有关人类过去的进化,《未来简史》是人类对未来的想象,《今日简史》则在探讨当今有关人类命运的21个重要议题。

这不是一本解惑的书,而是一本提出问题的书,启发人们去思考当今的社会现象。

看完《今日简史》后,最大的感慨却是作者赫拉利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很多人都知道赫拉利是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学历史出身的。

但他在《今日简史》中所展露的跨学科知识,囊括历史、政治、经济、生物、计算机、宗教、文学、影视等领域,远不是一位只学历史之人所能写出来的。

正如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所强调:要在生活中和学习上取得成功,最好的办法是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

芒格还说过,想要拥有最强大脑,应该学习100个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模型涉及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学,数学,物理,生物,统计,化学,文学,心理学,历史等。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三部作品《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大原因就应归功于,他庞大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赫拉利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行云流水般地串联起来,并针对当今人类所面临危机和问题,进行了提问、解释和预测,这正是《今日简史》的精彩之处。

《今日简史》

作者: [以] 尤瓦尔·赫拉利

豆瓣评分:8.4(270人评价)

21世纪,自由主义故事的幻灭

20世纪,有三大号称能够揭示人类过去、预测全球未来的故事,这三大故事分别是:法西斯主义故事、共产主义故事、自由主义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主义故事破灭。之后共产主义故事受挫,自由主义故事逐步席卷全球。

民主政权变成了主流,自由企业让商品更顺畅地流通,人们也更渴望独立思考,更希望听从内心的选择。

自由主义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人、思想和商品的流动,让人们不再屈服于过时传统、僵化教条。

("自由主义"故事)

但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16年英国通过欧洲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事件,自由主义故事却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幻灭。

《人类简史》、《今日简史》都曾提到: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者,就是拥有虚构故事的能力,人们因相信同一套故事,而能够大规模合作。

但如今,让人最感惊慌的是,自由主义故事已经沦为一种虚幻的骗局,但人们却不知道,还有什么新故事可以相信。

所有人都好似站在十字路口,手足无措地发现:旧故事似乎已经失效,却不知道新故事应该是什么。

自由主义故事兴盛于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的工业革命激发了许多创新性思想。但如今,人类已经迈入了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大双重革命之中。

就如作者所说:“人类总是需要创造出更新的故事。”

但或许,自由主义可以在历经幻灭后浴火重生,再次跟上科学革命的步伐?

又或许,我们需要全新故事,以应对现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这两大双重革命?

我们不知道答案,但却知道,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生物工程等技术,正在逐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有些人或许觉得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生物工程等专业名词离自己很远,但如果科技将关乎每个人未来是否失业,我们就无法再冷眼旁观。

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2050年,或许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就会使众多基础岗位消失,又或许还能够帮助人类进行重大决策。

科技颠覆,算法的力量

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

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的身体能力已被机器替代,但我们一直认为人类的学习、沟通、情绪等能力是机器无法复制的。

但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所带来的冲击,我们发现人类学习、沟通、情绪等能力也不过是一种“生化模式”,即由数十亿不同的神经元瞬间计算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被机器所替代。

(人工神经网络)

这就会带来一种可怕的结果。

原本我们以为,医生、律师、音乐家、艺术家这些“高技能”、”高创造力“的职业,也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如书中所分析:优秀的司机、银行经理和律师,对路况、投资或谈判交涉并没有什么神奇的直觉,只不过是辨识出了某些一再出现的模式,于是能够躲过漫不经心的行人、拒绝无力偿债的借款人和识破图谋不轨的骗子。

当我们发现,优秀的职业者不过就是熟练掌握了某些“辨别模式”,而这些模式,计算机也能复制。

就连我们以为,难以被替代的艺术职业,如音乐行业,也可能会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而备受冲击。

音乐也是利用声音去刺激人的大脑,使之产生愉悦、悲伤等情绪,也是一种“生化模式”,同样可被计算机复制。

如此一来,书中也提到,“如果艺术的重点真的在于启发(或操纵)人类的情绪,那么人类音乐家大概难以再与这样的算法匹敌,因为算法是在比人类更了解它们所拨弄的这个乐器:人类的生化系统”。

利用“算法”来进行重要决策,已经越来越普及。

美国顶尖基金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在TED演讲中就分享过桥水公司使用“算法”来进行重要决策的流程。

桥水公司一直在使用“点收集器”(Dot Collector)这样的工具来进行决策。

(利用"点收集器"来进行决策)

比如,桥水公司召开了一次讨论“特朗普总统当选对美国经济的意义”的会议,公司员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都不同,彼此会对彼此的观点评分,"点收集器"就负责搜集、处理这些评分。

每个员工都对他人的观点进行1-10分的评级,而不仅只在意自己的观点。

("点收集器"收集不同的分数)

这样的“算法”帮助每个员工,从单一维度观察,到多个维度观察,并将会议重点从维护个人的观点,到站在更高层次去纵观全局,去找到能够评选出最佳观点的客观标准。

这样的“点收集器”背后,是一台正在观察的计算机,它会从所有会议中收集信息,它分析每个人对他人的评分是什么,不同评分之间关联性是什么。

("点收集器"汇总所有数据)

最后分析出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比如,某人是直线式思考,某人是整合式思考),最后将这些建议反馈给每个人。

桥水公司的评分流程,就是基于“算法”进行的。

就如同赫拉利所说:“算法可能会比人类自己还要了自己”。

人工智能的危险和可怕

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出现后,有关人工智能会颠覆人类的担忧就层出不穷。

算法可怕在于,算法可以不断观察你,你去哪里,你买了什么,做了什么,喜欢什么,包括你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都逃不过算法的监控。

随着大数据次数的累积,算法只会对你越来越了解,甚至比你本人还要了解。

算法既可以模拟人类的情绪、认知、沟通模式,比我们本人了解自己,一旦这样的大数据算法落入政权或少部分精英手中,不但我们的言行可能被监控,我们的内心感受也可能被监控,这将比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所描述的极权主义更可怕。

(《1984》中被“老大哥”监控的社会)

如书里所写:“这种政权不仅能明确掌握你的感受,甚至还能控制你的感受。”

所以,人工智能和算法,如果不能被合理利用,不仅会造成很多人失去就业机会,还会成为政权或少部分精英用来操控人类的帮凶。

这也是许多人担忧,人工智能会颠覆人类的原因之一。

比如,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Elon Musk就对人工智能存有极大担忧。

Elon Musk曾说,“AI 带来的威胁不会是爆炸在天空中释放出个蘑菇云那样的威胁。AI 的问题在于,如果只有少数人拥有它,那这些人会变成地球的独裁者”

因此,Elon Musk也联合众多美国创新型科技行业的风云人物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一家非营利的独立研究机构——Open AI。

(ELon Musk对于人工智能的畅想)

该组织会将人工智能最先进的形态和研究结果向公众公开,其目的就是防止人工智能变成独裁者操纵人类的工具。

就如同书里所说:“正因为大数据算法可能会抹去自由,同时也就可能创造出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让所有的财富和权利都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大多数人类的痛苦将不再是受到剥削,而是更糟的局面:再也无足轻重”。

一旦大数据算法可以操纵人类内心的感受,这些人不是被剥削,而是心甘情愿、毫无知觉地“被剥削”,即变成毫无自由意志可言的“提线木偶”。

这也是书里所警示的: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有一小群超人类精英凭借算法带来的力量,与大量底层的手无权利的之人之间发生冲突。

“自由意志”崩塌,我们该如何生存下去?

许多科幻故事都涉及科技主题,比如《黑客帝国》这部电影。

《黑客帝国》里的人们都被监禁在网络空间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由“算法”控制。

主角尼奥想方设法要逃离“算法”的控制,结局是他成功逃离了被操纵的网络,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但当尼奥逃离了他以为的虚幻世界,回归现实生活,却没有发现,真实世界也是一场虚幻,其实没有所谓真实的自我。

(电影《黑客帝国》)

就如赫拉利所说:从目前的技术和科学革命来看,我们该担心的不是算法和电视镜头控制了真实的个人和真实的现实,而是“真实”本身也是虚幻。

人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当人类走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时代,或许会发现,人类所谓的“自由意志”也不过是复杂的神经网络所构成的幻象。

其实,不仅所有人都活在虚构故事里,而且还活在巨大的计算机模拟器之中,即一切都在“算法”的控制之中。

当《黑客帝国》里的尼奥挣脱了网络算法的控制,重获个人自由的时候,他可曾想过,现实是否也是一套精密设计好的“算法”呢?

谈到“算法”,其实可以和老子《道德经》中的“道”联系起来。

所谓算法,即世界运行的规律,和“道”的本质不谋而合。

我们都生活在真实世界这样一个巨大母体之中,我们不可违背“算法”的控制,也不可能违背“道”的本质,即不可违背世界运行的规律。

《黑客帝国》里所谓逃离“算法”的控制,追求真实的自我,也不过是白忙一场。

因为就算逃离了虚拟世界的“算法”,我们也逃不过现实世界的“算法”。

(现实世界也基于“算法”)

但就算真实世界是被“算法”操控的,就算我们所相信的虚构故事随时可能被更替,但我们内心的体验,包括痛苦、快乐、悲伤等感觉却是真实的。

也许,是否活在“算法”中不重要,真实世界到底虚幻与否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我们是否能从经历事件中直面痛苦、体会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是虚无主义,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一场精彩绝伦的故事,也是意义所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图片原作者所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语人读书。

语人读书是一个致力于经典阅读和学习的平台,帮助大家解决读什么、怎么读、没时间读等问题,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转发即赞赏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09A1VK8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