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快快评|西贝罗永浩之争,消费者只想吃个明白

近日,知名餐饮品牌“西贝”陷入预制菜舆论风波。9月10日,罗永浩公开吐槽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接受采访时指出罗永浩点的13道菜里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贾国龙表示将会起诉罗永浩,并在当天上线“罗永浩菜单”,“不好吃不要钱”。而另一边罗永浩毫不退让,发起10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预制菜之争愈演愈烈,目前网络上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方认为西贝被罗永浩盯上很难脱身,毕竟从此前经历来看,老罗一定会“死磕到底”;另一方认为老罗的胜算不大,因为根据现行规范,中央厨房制作的半成品或菜肴,并不纳入预制菜范围。网友的分歧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大家虽然都关心预制菜,但到底什么才算是预制菜,却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其实,早在去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了预制菜定义和范围,但是在消费过程中,大家还是一头雾水。西贝和罗永浩之争愈演愈烈,相关部门不妨出来表个态,一方面可以定分止争,另一方面借此事件给消费者普及一下相关知识,把到底什么是预制菜讲清楚。

目前消费者对健康比较关注,拒绝食品中的“科技与狠活”成为普遍选择。事实上,消费者并不完全抵触预制菜,预制菜也不是健康的反义词,大家更关心的是知情权和选择权,就是说你得告诉我,我吃的到底是什么。在上述的《通知》中提及“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这一表述仅止于“推广”,对于商家使用预制菜并未强制要求标明。这次事件讨论的热烈程度,说明消费者有此迫切需求。希望相关部门能顺势而为推出强制性规定,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如果西贝和罗永浩之争最终能够倒逼餐饮行业透明化,免于成为一场“网络口水战”,这是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荼白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J5O1KcTOO4--WTGfny0J8T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