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遥控”生物大脑,是潘多拉的魔盒吗?

近日,黑龙江一百多只燕子被冻死的事大家都听说了吧,这场因极端气候让迁徙的生物钟紊乱的事件让人们痛心不已,但是却又无能为力。。。这个时候,你是否也在幻想,啥时候可以让鸟儿按照指定的路线翱翔天际,让鱼儿精准地游向预设的地点,甚至让猛兽乖乖听从人类的指挥,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重演了?

不过,近年来,神经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不断传来突破性的消息,似乎在暗示着,侵入生物大脑并控制其行为,或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

01,脑机接口

———————————

先说答案,这个当然可以了。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就是做这个的,不过严格意义上,意念控制应该属于脑脑接口(Brain-Brain interface,BBI)应该有这个专有名词吧?

太多理论不说了,说个去年的例子吧。

先来看看这个:逆天的科技创新,用人脑意念控制蟑螂

控制者头部佩戴便携式无线脑电采集设备,控制者根据视觉反馈和视觉刺激,脑部产生方向控制意图;计算机程序解码脑电信号,识别控制者的控制意图,控制意图转换为控制指令后无线发送到蟑螂的电子背包接收器;蟑螂脑部的触角神经被植入了电刺激的微电极,这样就制作出了一个可控的活体“机器动物”。   利用蓝牙通信技术,建立计算机同电子背包的无线通讯,电子背包可接收来自控制者大脑的指令,通过侵入式神经电刺激技术向蟑螂的触觉神经发送特定模式的电脉冲,进而实现人脑对蟑螂运动的控制。这项研究实现了人脑实时控制活体蟑螂走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

异体控制技术

02,万变不离其宗

———————————

当然,这种内容,目前研究一大堆,比如这篇清华的文章就要高级多了。

Chen X, Wang Y, Nakanishi M, et al. High-speed spelling with a noninvasiv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 112(44): E6058-E6067.

文章的流程图。

因为脑机接口也好,脑脑接口也罢,根本的是你要正确的读取人的意识信号,然后把它编译后输出。

就像你在电脑前打字一样。如何让机械自动的识别你的大脑想打的字,然后操纵键盘,打出你要打的字。

目前,这两步都是刚起步。

不过,随着脑科学、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真能突破生物大脑的“密码锁”,实现对其行为的精准操控。然而,一旦打开这扇潘多拉之盒,等待我们的究竟是造福人类的福音,还是引发生态灾难的祸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VvqwCh80sv8FHGkxZ7Mrsq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